知音传媒集团:吃改革饭走创新路方能更大更强
2011-07-28 08:43:34.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2009年,知音传媒集团净利润历史性地突破1亿元,达到1.1亿元,年创利税1.47亿元。而1985年,《知音》仅靠3万元起家。,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知音传媒集团下属各项产业均保持增长,全面实现赢利,总资产达7.94亿元、净资产达6.32亿元。
【CPP114】讯:2009年,知音传媒集团净利润历史性地突破1亿元,达到1.1亿元,年创利税1.47亿元。而1985年,《知音》仅靠3万元起家。,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知音传媒集团下属各项产业均保持增长,全面实现赢利,总资产达7.94亿元、净资产达6.32亿元。
从创办之初的一本杂志,到现在下属9刊2报及广告、发行、印务、网络、影视、动漫、文化等多个子公司和单位,形成了以《知音》杂志为核心,书报刊出版、发行、网络媒体、印刷制版、广告经营、动漫开发、物业开发、影视制作、家政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等多元产业构成的产业格局,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期刊行业前列。
是什么原因让知音在20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又是什么推动了知音的做大做强?
“改革创新让我们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改革创新 提速产业上扬速率
“知音始终吃的是改革饭,走的是创新路。知音发展业绩的每一次攀升,都是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的结果。”知音传媒集团总经理、总编辑胡勋璧的一席话给出了答案。
知音从创办之初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湖北省最早实行这一体制的文化事业单位。面对生存压力,知音从一开始就引进考核竞争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尤其是1992年建立了将主要负责人收入与杂志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挂钩的目标责任制,推动了经济效益的迅猛增长。从1992年到1999年,《知音》月发行量由60万份上升到430万份,增长了7倍多;年利润由200万元上升到6800万元,增长了30多倍。
2000年1月,知音率先在全国期刊界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步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谈到为何要积极转制时,胡勋璧告诉记者,知音在经历了一段快速成长期之过后,前进步伐有所放缓,遇到了发展瓶颈期,杂志发行量等一度处于徘徊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就在于体制因素的制约。“当时我们的内部管理已经是企业化了,但却披着一件事业单位的外衣,就如同一个胖子硬要穿一件很小的衣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并且,我们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刊物,进行得热火朝天,但是管理部门检查时就会出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转企是知音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路径。”胡勋璧说道。
“不断地改革创新在促进事业发展的同时,让我们眼界更为开阔,认识随之提升,因此,我们可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转企以后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可以更加放开、大胆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在谈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时,胡勋璧这样说道。
转企以后,从2000年到2006年,《知音》杂志的月发行量由420万份增长到630万份,增幅达50%;集团下属刊物由2种增长到8刊2报;集团年利税由7500万元增长到1.38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只要产品好,不愁没市场。”
4次飞跃 源于思路调整
在采访中,胡勋璧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产品好,不愁没市场。”对于刊物而言,其基础就是内容。在产业发展中,《知音》杂志的品牌知名度及发行量的4次大幅度提升,与其对内容的重视不无关系。
“目前,《知音》的每期稿件都是执行主编从100多篇稿件中初步筛选六七十篇提供给副总编,副总编再从中筛选出50余篇,总编辑最终确定出版的20余篇稿件。”胡勋璧说。知音对刊物质量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知音》创刊号发行量达40万份,当年月发行量突破100万份,第三年达到140万份,在全国期刊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胡勋璧说:“一本杂志,如果读者不买,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值得买。当你把内容做好、做扎实时,读者自然会接受你的刊物。”这是《知音》业绩的第一次提升,是突出“人情美、人性美”质量特色的结果。
从1987年下半年到1990年,《知音》发行量出现大幅度下滑,期发行量一度不到50万份。为重塑《知音》的品牌形象,胡勋璧提出了“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质量目标,并充实编辑力量,加强和改善对编辑的管理,由此带来了《知音》发行量的第二次提升。1994年《知音》月发行量重新突破100万份大关,1998年突破了300万份,达到320万份。
在杂志内容质量有了保障的基础上,《知音》的第三次提升则是源于缩短出版周期,在全国率先改为半月刊。1998年,《知音》月发行量增长了近30万份,但相对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而言,其发展势头明显减弱。总结原因,胡勋璧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同类期刊纷纷效仿《知音》的特色和纪实风格,给《知音》的发行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各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纷纷创刊,辟专版或专栏用相当的篇幅刊登生活纪实报道,在时效性方面,月刊《知音》天生处于劣势。为此,1999年1月,《知音》改为半月刊。出版周期的缩短,提高了文章的时效性,改刊第一个月的发行量就由320万份上升到400万份,年底达到了430多万份。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积极筹备上市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首次亮相数字出版博览会
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体制改革增活力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转企改制之路
从创办之初的一本杂志,到现在下属9刊2报及广告、发行、印务、网络、影视、动漫、文化等多个子公司和单位,形成了以《知音》杂志为核心,书报刊出版、发行、网络媒体、印刷制版、广告经营、动漫开发、物业开发、影视制作、家政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等多元产业构成的产业格局,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期刊行业前列。
是什么原因让知音在20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又是什么推动了知音的做大做强?
“改革创新让我们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改革创新 提速产业上扬速率
“知音始终吃的是改革饭,走的是创新路。知音发展业绩的每一次攀升,都是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的结果。”知音传媒集团总经理、总编辑胡勋璧的一席话给出了答案。
知音从创办之初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湖北省最早实行这一体制的文化事业单位。面对生存压力,知音从一开始就引进考核竞争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尤其是1992年建立了将主要负责人收入与杂志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挂钩的目标责任制,推动了经济效益的迅猛增长。从1992年到1999年,《知音》月发行量由60万份上升到430万份,增长了7倍多;年利润由200万元上升到6800万元,增长了30多倍。
2000年1月,知音率先在全国期刊界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步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谈到为何要积极转制时,胡勋璧告诉记者,知音在经历了一段快速成长期之过后,前进步伐有所放缓,遇到了发展瓶颈期,杂志发行量等一度处于徘徊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就在于体制因素的制约。“当时我们的内部管理已经是企业化了,但却披着一件事业单位的外衣,就如同一个胖子硬要穿一件很小的衣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并且,我们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刊物,进行得热火朝天,但是管理部门检查时就会出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转企是知音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路径。”胡勋璧说道。
“不断地改革创新在促进事业发展的同时,让我们眼界更为开阔,认识随之提升,因此,我们可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转企以后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可以更加放开、大胆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在谈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时,胡勋璧这样说道。
转企以后,从2000年到2006年,《知音》杂志的月发行量由420万份增长到630万份,增幅达50%;集团下属刊物由2种增长到8刊2报;集团年利税由7500万元增长到1.38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只要产品好,不愁没市场。”
4次飞跃 源于思路调整
在采访中,胡勋璧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产品好,不愁没市场。”对于刊物而言,其基础就是内容。在产业发展中,《知音》杂志的品牌知名度及发行量的4次大幅度提升,与其对内容的重视不无关系。
“目前,《知音》的每期稿件都是执行主编从100多篇稿件中初步筛选六七十篇提供给副总编,副总编再从中筛选出50余篇,总编辑最终确定出版的20余篇稿件。”胡勋璧说。知音对刊物质量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知音》创刊号发行量达40万份,当年月发行量突破100万份,第三年达到140万份,在全国期刊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胡勋璧说:“一本杂志,如果读者不买,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值得买。当你把内容做好、做扎实时,读者自然会接受你的刊物。”这是《知音》业绩的第一次提升,是突出“人情美、人性美”质量特色的结果。
从1987年下半年到1990年,《知音》发行量出现大幅度下滑,期发行量一度不到50万份。为重塑《知音》的品牌形象,胡勋璧提出了“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质量目标,并充实编辑力量,加强和改善对编辑的管理,由此带来了《知音》发行量的第二次提升。1994年《知音》月发行量重新突破100万份大关,1998年突破了300万份,达到320万份。
在杂志内容质量有了保障的基础上,《知音》的第三次提升则是源于缩短出版周期,在全国率先改为半月刊。1998年,《知音》月发行量增长了近30万份,但相对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而言,其发展势头明显减弱。总结原因,胡勋璧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同类期刊纷纷效仿《知音》的特色和纪实风格,给《知音》的发行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各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纷纷创刊,辟专版或专栏用相当的篇幅刊登生活纪实报道,在时效性方面,月刊《知音》天生处于劣势。为此,1999年1月,《知音》改为半月刊。出版周期的缩短,提高了文章的时效性,改刊第一个月的发行量就由320万份上升到400万份,年底达到了430多万份。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积极筹备上市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首次亮相数字出版博览会
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体制改革增活力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转企改制之路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