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有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之一”
2006-07-17 08:56:36.0 来源:东方早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知名西夏学专家、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李范文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一书的主编,亲自经历了灵武县西夏文献公之于众的全过程。昨日他在接受某报专访时表示,这批文献的出版,将令西夏学研究更为“兴旺”:“尤其是这批佛经的学术价值远远超过了一般佛经,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版本价值同样惊人,其中不乏海内孤本。”
记者:黑水城西夏文献长期以来是海内外西夏学研究的主要原始材料,这批灵武西夏文献与其相比有何特殊意义?
李范文:黑水城西夏文献大多刊刻于元代,灵武出土文献的刊刻或印行年代,大约在元明之际,比其年代略晚。正好反映了元代以后对于西夏文化的传承和政策环境,以及西夏遗民的生活状态,弥补了西夏和西夏后的资料空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后,对西夏遗民采取了极为残忍的政策。但灵武文献的出土说明,直至元末明初仍然生活着大量懂得西夏文的西夏遗民,而且是有实力、有地位的西夏知识分子,否则显然不会刊印大量西夏文字的佛经。同时这些材料和俄、英藏品不是同一来源,也正好可以从不同地理位置发现、印证一些重要问题。
记者:据说这批佛经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宗教范畴?
李范文:的确,灵武西夏文献尽管均为西夏文字刊刻的佛经,但却令人惊讶地发现,其涉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包含大量直接反映西夏生活的重要史料,其学术价值远超一般佛经。
如《金光明最胜王经》主要讲的是沙陀王子在民间的故事,涉及了大量当时的民间生活;《军抄账》中记录了正军一人负担一人合为一抄,百姓如何负担军人铠甲和马骑索具等;一张用来裱糊封皮的卖粮账残片和贷粮账残片,上面记录了售粮日期、人名、粮食品种和价钱,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每斗糜价150~200钱;《粮账》中出现的借贷利息,基本为百分之五十等等。佛经中还存在不少原文的陀罗文,对研究古陀罗文也具一定价值。
记者:在这批文献中,既有西夏时期的,也有蒙古、元代的,其版本价值如何?
李范文:我认为仍可用“惊人”来形容其价值。特别是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传世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之一,成为目前判断早期木活字印本的主要标本。又如《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中的版画《西夏译经图》,是国内仅存的一幅译经图孤本。同时发现了用竹纸印刷的西夏文献,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实物资料,说明西夏时期已经开始采用竹纸印刷。西夏文献再发现
作为我国中古时期西北地区最为重要的王朝,西夏(1038年~1227年)前后经历十个皇帝,在不足两百年中,不仅创造了独有的文字———西夏文,并留下大量的文献。由于西夏王国的灭亡,西夏文献也随之灰飞烟灭。西夏文是流行于宋初到明代的西北党项民族的文字,到清代已经完全死亡,无人能够释读。
很像汉字的西夏文字
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西北部地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1038-1227年),享国190年。前期与北宋、辽朝对峙,后期与南宋、金朝鼎足,近邻还有回鹘、吐蕃政权。各王朝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西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夏首都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主体民族是党项羌。西夏初期创制了记录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语言的文字,当时称为“蕃文”,后世称为西夏文。西夏文随着西夏的灭亡而逐渐消亡,变成无人可识的死文字。西夏这样一个重要王朝的历史并未列入中国正史之中,致使有关西夏的汉文史料贫乏而凌乱,治西夏史者感到资料匮乏,困难重重。
西夏文的性质和汉字相同,是方块型的表意文字。西夏文仿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创制,乍一看很像汉字,细看无一字与汉字相同。这使馆藏西夏文文献带有特殊的、甚至神秘的色彩。近代解读已经死亡的西夏文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图书馆馆藏西夏文文献有突出的作用。当俄罗斯所藏西夏文文献尚未公布的时候,国家图书馆馆藏西夏文文献是专家们可以利用的主要资料。老一辈学者利用这些资料对译经文,诠释文意,作出了重要贡献。王静如先生的成名之作《西夏研究》第1、2、3辑中的很大篇幅就是译释北京图书馆的西夏文佛经。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