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切:一半在“印”前,一半在“印”后
2011-09-15 10:12:02.0 来源:海德堡 责编:江佳
- 摘要:
- 裁切,一道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序,实际生产中究竟是易或难?裁切应该注意什么?市场对裁切设备有哪些需求?裁切设备的发展有何新趋势……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印后设备部总经理詹辉光先生的讲解,步入裁切的非凡殿堂。
裁切第二关:效率出众
企业的产品无论是酒标、精装书,还是画册、广告页,在裁切这一环节面临的两项挑战,无非是能不能切得既准、又快。
要想快,是不是只要速度高就行了呢?詹先生做了这样一个对比:A用户使用的是单台切纸机,由于操作员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搬纸、提纸、对齐、卸纸等步骤上,真正用于裁切的时间只有大约30%。B用户使用的是裁切系统,在系统自动完成纸堆搬运、提升、闯齐、卸载的同时,操作员也充分利用了85%的有效时间进行裁切。在同样的时间里,显而易见,B用户的裁切效率是A用户的将近3倍。
总结起来,裁切系统的好处表现在诸多方面:
第一,借助系统中的纸堆升降装置、气垫纸台、纸张自动闯齐装置及自动翻转装置、卸纸装置等等,使纸堆从裁切预备一直到裁切完毕,随时都保持整齐有序的状态。这样一来,移动和整理纸堆就不再占用裁切的时间,换言之,裁切的有效时间得到大幅提升;
第二,使用上述自动化装置有助于纸堆的精确对齐,对提高裁切精确度有促进作用;
第三,裁切系统不但操作便利,而且,操作者不再需要弯腰搬纸,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劳动强度的减轻,劳动效率也相应上升;
第四,使用裁切系统开展高效的裁切,为后续的印刷或印后工序节省了大量时间。
据詹先生介绍:越来越多的用户企业开始意识到裁切效率的重要性。在今年的IPEX展会上,波拉裁切系统再度亮相,引得众多中国用户驻足良久。他为大家算了一笔帐:一套裁切系统的产能与三台切纸机的产能旗鼓相当。一套裁切系统通常配备两名工作人员,一天两班共四名工作人员。而三台切纸机、一天两班则要配备十二名工作人员,且不论现实中人力资源的稀缺,单从成本上看,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都居高不下,而裁切效率到底有没有保证,反而要打上一个问号。
此外,切纸机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样是迎合了用户对裁切效率的诉求。一台切纸机常常既要开白料,又要切成品。当活件越来越多、尺寸迥然不同的时候,"如果没有电脑程控,没有程序存储,每一次、每一步都要重来的话,非但浪费时间,更没有效益可言。"詹先生指出:目前,波拉刀可存储最多2,000组程序,纸张大小、裁切线设置、纸张旋转方向等数据一经输入之后就被保存下来,继而通过LCD显示屏及图形导引操作系统,为操作员提供清晰、直观的工作指导。于是,生产准备时间和废张均可大幅减少,传统意义上的裁切被赋予了高效、经济、低碳的全新意味。
-
相关新闻:
- ·申威达:“多面”裁切 2011-01-25 08:53:09.0
- ·申威达“节流”的裁切解决方案 2011-01-24 09:47:31.0
- ·卜伟卿:申威达裁切生产线能节省劳动力成本 2011-01-07 16:07:17.0
- ·印后裁切工艺之换刀时注意事项 2010-08-20 00:00:00.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