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品牌需要更多世界名片
2012-01-14 16:46:36.0 来源:品牌中国网 责编:江佳
- 摘要:
- 编者按:2012年1月4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1中国品牌大事记”,对2011年的中国品牌进行了系统盘点。
【CPP114】讯:编者按:2012年1月4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1中国品牌大事记”,对2011年的中国品牌进行了系统盘点。
在“国际舞台”这个大环境中,每个国家都能看作是一个品牌,如何提升国家品牌的整体形象,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在国际化、全球化这个平台上,国与国之间彼此依赖,相互的影响加强,国家品牌形象在国内外事务中变得愈加重要。从政治层面说,国家品牌形象提高有助于增强国际影响力,影响大国决策;在经济上,则能够吸引投资和游客,促进出口;在文化领域,可以通过国家品牌形象凝聚国家精神与信仰,体现国家的价值观,实现文化的认同。
构成国家品牌形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品牌因素,二是国家品牌因素。企业品牌是国家品牌的缩影、代表,没有良好的产品做支撑,国家品牌形象就成了无源之水。国家品牌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的综合形象。
在借鉴先进国家的国家形象及品牌建立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项启发: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最关键要素并非媒体的宣传,而是要靠强大的产品。对一个国家而言,真正能提升一个国家形象的不会是一两段的国家形象宣传片,而是一个国家可以称雄于世的核心产业和产品。
这些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核心产业,这些产业创造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它们的产品品牌直接帮助这些国家成功地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品牌。例如,美国是高科技、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的中心,美国就标志着科技领先;德国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工艺精益求精,德国制造就意味着精确与质量;法国产业发展均衡,尤其以奢侈品、时装、食品等领先全球,法国便意味着优雅、高质与时尚;日本电子技术,汽车工业全球领先,日本制造即代表精巧、细致与质量等。逐步形成强大的国家品牌,在方向上对本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形成带了良性循环。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2011年,在合资企业中,百分之七十的民族品牌逐渐被“软消灭”,无论是收购、并购还是重组、注资,洋品牌想方设法的将中国的市场蚕食、垄断。日化、日用、食品类的产品尤为明显,那些曾经响当当的名字:中华牙膏、美加净、大宝、小护士,再到南孚、苏泊尔、乐百氏、汇源、徐福记、小肥羊……如今早已易主。我们必须知道一点,国际一流大企业瞄准的是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制订,用创新的消费理念和产品培育消费者,创造市场,而不是在现有市场上抢占份额。当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穿上了洋新衣,“国际化品牌”这一词语便显得并不那么吸引人。当奥迪、宝马、奔驰等洋品牌的品牌宣传策略中,水墨画、京剧脸谱、本土艺术家等“中国元素”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成长中的国内自主品牌开始比拼谁更“国际范儿”。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急于通过达喀尔拉力赛这样的国际赛事证明自己,上汽荣威、吉利英伦的品牌宣传中有着浓厚的英伦情结。短短十年间,想要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洋品牌与急于提升品牌、走出去的自主品牌,塑造品牌的策略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换位”。如何让有实力的民族品牌以健康的姿态、占有主动权的方式进入国际竞争,也许是民族品牌在未来品牌建设中该思考的问题。
国家形象的建设是国家品牌塑造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断加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推广,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公关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机构在海外的建设、推广国家形象宣传片等方式,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崭新面貌。2011年,国家形象片登陆纽约时报广场,展示大国自信,助力中国品牌海外拓展;2011年,李娜法网折桂缔造传奇,中国体育在世界树立了新标杆;2011年,西安世园会展万国风情,接待千万游客创历届世园会之最;2011年,神八升空对接试验成功,中国创造提振国家品牌。应当说,2011年,中国在打造国家品牌形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有很多提升空间。在对外塑造中国整体品牌形象上,中国还缺乏多角度、全方位的体系传播。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瑰丽无比的自然风光、友善的人民和巨大的商机,这些是极佳的切入点,但更多的表现创新、创造、公益、新生力、人文关怀、包容性和多样性,是未来要传递给世界的新讯号。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确定恰当的国家形象定位,以专业化的手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或调整策略,分进合击,协调推广国家形象,以展现更加自信和自豪的面貌。在此基础上打造更强大、更有吸引力的媒体,将单一的文化传播活动整合、串联成规范化、流程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融入到世界平台的展示和竞争当中,这也许才是国家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品牌形象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经济社会生活都息息相关,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更对我们每一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国家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要更多的能够影响世界的名片产生。作为国家形象的具象载体,我们有权利更有义务,在细微之处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向全世界骄傲的展示中国最美的名片!(作者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李依维)
在“国际舞台”这个大环境中,每个国家都能看作是一个品牌,如何提升国家品牌的整体形象,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在国际化、全球化这个平台上,国与国之间彼此依赖,相互的影响加强,国家品牌形象在国内外事务中变得愈加重要。从政治层面说,国家品牌形象提高有助于增强国际影响力,影响大国决策;在经济上,则能够吸引投资和游客,促进出口;在文化领域,可以通过国家品牌形象凝聚国家精神与信仰,体现国家的价值观,实现文化的认同。
构成国家品牌形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品牌因素,二是国家品牌因素。企业品牌是国家品牌的缩影、代表,没有良好的产品做支撑,国家品牌形象就成了无源之水。国家品牌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的综合形象。
在借鉴先进国家的国家形象及品牌建立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项启发: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最关键要素并非媒体的宣传,而是要靠强大的产品。对一个国家而言,真正能提升一个国家形象的不会是一两段的国家形象宣传片,而是一个国家可以称雄于世的核心产业和产品。
这些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核心产业,这些产业创造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它们的产品品牌直接帮助这些国家成功地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品牌。例如,美国是高科技、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的中心,美国就标志着科技领先;德国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工艺精益求精,德国制造就意味着精确与质量;法国产业发展均衡,尤其以奢侈品、时装、食品等领先全球,法国便意味着优雅、高质与时尚;日本电子技术,汽车工业全球领先,日本制造即代表精巧、细致与质量等。逐步形成强大的国家品牌,在方向上对本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形成带了良性循环。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2011年,在合资企业中,百分之七十的民族品牌逐渐被“软消灭”,无论是收购、并购还是重组、注资,洋品牌想方设法的将中国的市场蚕食、垄断。日化、日用、食品类的产品尤为明显,那些曾经响当当的名字:中华牙膏、美加净、大宝、小护士,再到南孚、苏泊尔、乐百氏、汇源、徐福记、小肥羊……如今早已易主。我们必须知道一点,国际一流大企业瞄准的是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制订,用创新的消费理念和产品培育消费者,创造市场,而不是在现有市场上抢占份额。当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穿上了洋新衣,“国际化品牌”这一词语便显得并不那么吸引人。当奥迪、宝马、奔驰等洋品牌的品牌宣传策略中,水墨画、京剧脸谱、本土艺术家等“中国元素”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成长中的国内自主品牌开始比拼谁更“国际范儿”。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急于通过达喀尔拉力赛这样的国际赛事证明自己,上汽荣威、吉利英伦的品牌宣传中有着浓厚的英伦情结。短短十年间,想要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洋品牌与急于提升品牌、走出去的自主品牌,塑造品牌的策略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换位”。如何让有实力的民族品牌以健康的姿态、占有主动权的方式进入国际竞争,也许是民族品牌在未来品牌建设中该思考的问题。
国家形象的建设是国家品牌塑造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断加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推广,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公关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机构在海外的建设、推广国家形象宣传片等方式,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崭新面貌。2011年,国家形象片登陆纽约时报广场,展示大国自信,助力中国品牌海外拓展;2011年,李娜法网折桂缔造传奇,中国体育在世界树立了新标杆;2011年,西安世园会展万国风情,接待千万游客创历届世园会之最;2011年,神八升空对接试验成功,中国创造提振国家品牌。应当说,2011年,中国在打造国家品牌形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有很多提升空间。在对外塑造中国整体品牌形象上,中国还缺乏多角度、全方位的体系传播。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瑰丽无比的自然风光、友善的人民和巨大的商机,这些是极佳的切入点,但更多的表现创新、创造、公益、新生力、人文关怀、包容性和多样性,是未来要传递给世界的新讯号。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确定恰当的国家形象定位,以专业化的手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或调整策略,分进合击,协调推广国家形象,以展现更加自信和自豪的面貌。在此基础上打造更强大、更有吸引力的媒体,将单一的文化传播活动整合、串联成规范化、流程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融入到世界平台的展示和竞争当中,这也许才是国家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品牌形象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经济社会生活都息息相关,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更对我们每一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国家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要更多的能够影响世界的名片产生。作为国家形象的具象载体,我们有权利更有义务,在细微之处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向全世界骄傲的展示中国最美的名片!(作者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李依维)
- 相关新闻:
- ·点评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新模式及趋向 2011-12-30 09:34:44.0
- ·耗材狂欢节:看三大品牌阵营 吹响印刷“狂促”号角 2011-12-20 16:16:31.0
- ·爱达森:依托品牌积淀 共谋中西部包装腾飞契机 2011-12-05 08:54:1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