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读物Vs纸制读物
2006-09-02 08:51:21.0 来源:搜狐新闻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读了《海南日报》上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讨论,颇有感慨。我认为,电子读物和纸出版物各有特点,可以共处,不能偏废。
电话发明了,人们的通信就减少了;电脑运用了,作家们的手稿就显得珍贵了;电子读物产生了,纸质出版物就要消亡了?暂时不会。
我们可以从网上读新闻,读滚动的新闻,尤其是每日瞬息万变的离奇事,每天只出一次的报纸一出版就已经过时了,落后于形势的变化了。电子读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无法否定的。但如果是四五十万字的著作,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完全读电子版就太累了,也忒伤眼了,还是读纸质出版物为好,不必正襟危坐。报纸、休闲杂志等更新快的读物应以看电子版为宜;而经典著作,如:《史记》、《存在与时间》等,还是读传统版本更好。
机械化、电子化就是消灭个性化。我个人更倾向于阅读纸质出版物。一书在手,可以俯仰随意,站、坐、卧读皆宜。非功利性阅读,修身养性的阅读,还是读纸质出版物,不仅能读,还有“物”可摩挲、把玩,封面、版式、字体、字号、纸张、书法都可欣赏或批评,阅读也是一种悦读过程。而且这种“物”还是可以升值的。一部康熙40年左右的蒙古文佛经,每一页的估价就达万元。至于功利性、实用性阅读,电子读物是大可称道的。我们可以从网上找资料,虽然没有陈寅恪、钱钟书的记忆力,但人人可以旁征博引。秦始皇可以免除了每天翻阅成吨重竹简公文的苦役,爱读书的大人物出行也不必让随从带一车皮的书了,随身携带一张《四库备要》的光盘就齐活了。只是读电子版,“或将失去风檐展书读,墨香沁鼻来的乐趣了”。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