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乐凯转型:科技型国企都面临的问题
2012-04-28 09:15:39.0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十二年后的今天,乐凯集团副总裁王英茹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场决定命运的争论,在她看来,那次争论为影像行业三巨头柯达、富士和乐凯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几次不成功的尝试让乐凯一度陷入彷徨,与此同时,它的竞争对手富士却早已暗度陈仓。2003年,一位叫刘军英的中层管理人员,几次接待慕名而来的韩国客商,询问乐凯能否生产平板液晶显示上的电子光学级薄膜。刘军英当时身份是乐凯集团薄膜厂厂长,从1993年调到片基厂当厂长开始接触胶卷薄膜,是个有着数十年薄膜研发和生产管理经验的专家。刘是个有心人,当他有意识地向来访的韩国、台湾客商以及由他们介绍的上下游客户了解后,大吃一惊,胶卷老对手富士早已胜利大逃亡,在平板液晶显示用的TAC薄膜上成就新一代霸王。
但乐凯当时并没有掌握富士这个日本老对手的情报。“它怎么可能把内部的转型机密公布呢?”乐凯一位高管解释,“富士的电子光学级薄膜不属于胶卷化工行业,它的转型直接跳到电子行业。乐凯的情报跟踪通常从市场中收集,当年只专注胶卷影像市场,没有想到富士转型在电子行业异军突起。”
痛定思痛,乐凯反复追问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到底在哪里。刘军英发现国际上平板液晶显示器取代CRT显示器的趋势,彩电、电脑都将采用平板液晶显示器,市场需求量即将出现井喷,而且这种高速增长带来的需求井喷至少可持续5至10年。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仅中国境内对平板液晶薄膜的需求量每年就达100亿元以上。在乐凯集团的支持下,刘军英和薄膜厂技术人员投入到对电子光学级PET薄膜的研制中。
乐凯第二胶片厂坐落在河南南阳,早年也生产胶卷胶片感光材料,上世纪70年代末就经历跨行业产业转型,利用胶片涂布技术优势,抓住市场上刚出现的印刷感光材料需求,成功切入印刷材料领域。21世纪初,总经理滕方迁和他的管理团队将转型方向调整到CTP数字印刷材料和柔性树脂版印刷材料上,特别是柔性树脂版,全球仅美国杜邦、日本旭化成少数几家公司能生产这种最新型环保印刷材料,中国市场年需求量40亿元以上,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此外,乐凯了解到国外有一种背面涂磁的火车票,当火车票通过检票口,检票设备通过磁粉自动识别。乐凯认为技术难关在涂磁上,立项研制这种当时国内还没有的涂磁火车票热敏纸,创办乐凯磁信息材料公司。
技术的难关一个一个被攻克,上述三个不同项目的专利获得了一大堆,产业化过程也从实验室推进到车间,开始批量生产。
时光走到2005年,乐凯掌门人杜昌焘退休,技术员出身的张建恒出任新掌门,转型的探索阶段宣告结束,产业化推进骤然提速。
调整与布局
张建恒是土生土长的乐凯人,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乐凯,从基层技术员做起,到涂布车间副主任、主任,再到集团副总经理,既懂专业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他个性顽强,做事稳妥不喜冒险,但一旦看准的事情认定的目标,一定要设法做成。他给记者留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无论是做报告还是接受媒体访谈,注重逻辑和严谨,不露半点口风。
上任伊始,张建恒就提出,“一切游离于乐凯核心技术之外的产业探索必须止步”。何为乐凯的核心技术?乐凯通过此前数年的向外探索和对内拷问自己,认定自身掌握三大核心技术——涂层、成膜、微粒。
乐凯进入张建恒时代第一件大事,便是调整发展战略,此举表明不占优势、做得很累的市场方向转型探索要收缩,甚至停产,而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将进入大规模投资并量产阶段。
2009年冬天,张建恒在乐凯集团会客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披露2005年做出调整乐凯转型战略的思考。“之前我们有想法,但没有技术,也做不成(转型)。到2005年,平板显示市场本身发生一个大的变化,国内消费者开始接受平板电视、平板电脑,带动了平板薄膜需求升温。而我们的技术准备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开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果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懂,我怎么敢投几个亿、十几个亿?”
他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先做了小试,再做了中试,申请人一部分专利。到2005年(投资平板液晶薄膜),条件基本上都成熟了,我们必须要做出抉择。”
- 相关新闻:
- ·乐凯华光柔性树脂版亮相国际瓦楞彩盒展 2012-04-26 10:20:19.0
- ·乐凯华光CTP版月产量呈现大幅增长 2012-04-26 08:59:27.0
- ·相纸反倾销调查中国乐凯胶片集团获胜 2012-04-25 10:11:05.0
- ·乐凯胶片 转型发展有望突破 2012-04-23 16:03:5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