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热评:出版人的“文化自觉”
2012-06-15 09:07:57.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梁惠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的确,“文化自觉”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不可能靠高歌猛进式的造势炒作来实现。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数
字环境下,人们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十五分钟。中国大学生除了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以外,基本上是不读书的。就连一些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读书了。一方面是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书越读越少。如今的世界,热闹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多少人仅仅把读书当作敲门砖,门敲开了,真正的读书生涯也就结束了。为何国民阅读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呢?是国家和政府层面不重视吗?显然不是。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书香中国,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每年全国都有不少城市举办各类读书活动,送书下乡、“图书进庙会”、“文化年货”……政府的努力,可见一斑。再者,站在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角度来讲,读书固然需要政府宏观的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而不可能靠政府一手“包办”。作为一个出版从业者,看到满街行色匆匆的人流,听到实体书店接二连三倒闭的消息,我常常想,面对这样“不读书”或“少读书”的现实,出版人又该如何作为呢?数字化潮流下,人们渴望更舒适更便捷的阅读体验,以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相继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阅读的黄金时间睡觉前、醒来后、地铁上、堵车路上……一个个碎片时间成就了快餐阅读的流行,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可以通过在线、下载,用耳朵“阅读”,享受视听的盛宴;人们还可以通过点评、互动、分享、交流等全新的阅读模式,“让阅读鲜活起来”,扩大阅读的传播力度,创造更大的阅读价值。在数字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纷纷忧虑图书的未来没有了纸墨书香,图书的未来会怎样?
中国出版业绝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方面,而纸质图书无论是大众类图书还是教育类图书,利润都不高,而且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传统出版业已经进入低增长和微利的阶段。目前,电子书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移植传统纸书内容,进行数字化呈现;另一种则是作者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原创。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电子书都来自传统图书的内容转换,但数字化的独立出版已经渐成气候。一旦作者直接在数字平台上写作,完全绕开了传统出版环节,编辑会失去饭碗吗?我个人目前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窃以为,未来十年,人们拥有纸质书的数量可能会因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的流行而有所减少,但纸质书绝不会销声匿迹,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关系仍将是共存而非取代。尽管如此,数字出版已是不可遏阻的趋势,历史的潮流无法阻挡。出版人必须清醒认识到,数字出版是一次不容忽视的产业革命,传统出版已经面临了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传统出版流程将因此而改变,传统出版行业固有的线性价值链将被打破,书业与相关行业之间的互联将愈加复杂……面对数字化潮流的不可阻挡之势,传统出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将数字技术手段引入编辑出版或者营销流程是远远不够的,传统出版还需要不断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创新内容,结合图文、动画、声音、影像,开发新的图书形式,逐步提供多界面的内容阅读产品,或将相同的出版内容通过书报刊、音像出版物、影视产品等形式,进行多层次的互动开发,让出版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整合起来,真正实现从纸质内容的提供者到内容资源的运营者的转变,通过自身技术改造和内容创新来提升发展空间,拓展和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与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一起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的确,“文化自觉”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不可能靠高歌猛进式的造势炒作来实现。出版人应当在冷峻的思考中自觉行动,主动担当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做“文化自觉”的表率,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途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字环境下,人们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十五分钟。中国大学生除了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以外,基本上是不读书的。就连一些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读书了。一方面是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书越读越少。如今的世界,热闹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多少人仅仅把读书当作敲门砖,门敲开了,真正的读书生涯也就结束了。为何国民阅读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呢?是国家和政府层面不重视吗?显然不是。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书香中国,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每年全国都有不少城市举办各类读书活动,送书下乡、“图书进庙会”、“文化年货”……政府的努力,可见一斑。再者,站在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角度来讲,读书固然需要政府宏观的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而不可能靠政府一手“包办”。作为一个出版从业者,看到满街行色匆匆的人流,听到实体书店接二连三倒闭的消息,我常常想,面对这样“不读书”或“少读书”的现实,出版人又该如何作为呢?数字化潮流下,人们渴望更舒适更便捷的阅读体验,以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相继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阅读的黄金时间睡觉前、醒来后、地铁上、堵车路上……一个个碎片时间成就了快餐阅读的流行,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可以通过在线、下载,用耳朵“阅读”,享受视听的盛宴;人们还可以通过点评、互动、分享、交流等全新的阅读模式,“让阅读鲜活起来”,扩大阅读的传播力度,创造更大的阅读价值。在数字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纷纷忧虑图书的未来没有了纸墨书香,图书的未来会怎样?
中国出版业绝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方面,而纸质图书无论是大众类图书还是教育类图书,利润都不高,而且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传统出版业已经进入低增长和微利的阶段。目前,电子书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移植传统纸书内容,进行数字化呈现;另一种则是作者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原创。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电子书都来自传统图书的内容转换,但数字化的独立出版已经渐成气候。一旦作者直接在数字平台上写作,完全绕开了传统出版环节,编辑会失去饭碗吗?我个人目前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窃以为,未来十年,人们拥有纸质书的数量可能会因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的流行而有所减少,但纸质书绝不会销声匿迹,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关系仍将是共存而非取代。尽管如此,数字出版已是不可遏阻的趋势,历史的潮流无法阻挡。出版人必须清醒认识到,数字出版是一次不容忽视的产业革命,传统出版已经面临了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传统出版流程将因此而改变,传统出版行业固有的线性价值链将被打破,书业与相关行业之间的互联将愈加复杂……面对数字化潮流的不可阻挡之势,传统出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将数字技术手段引入编辑出版或者营销流程是远远不够的,传统出版还需要不断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创新内容,结合图文、动画、声音、影像,开发新的图书形式,逐步提供多界面的内容阅读产品,或将相同的出版内容通过书报刊、音像出版物、影视产品等形式,进行多层次的互动开发,让出版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整合起来,真正实现从纸质内容的提供者到内容资源的运营者的转变,通过自身技术改造和内容创新来提升发展空间,拓展和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与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一起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的确,“文化自觉”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不可能靠高歌猛进式的造势炒作来实现。出版人应当在冷峻的思考中自觉行动,主动担当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做“文化自觉”的表率,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途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 相关新闻:
- ·公民环保素质教育丛书印刷出版 2012-06-15 09:03:30.0
- ·电子书正在成为美出版商收入的重要组成 2012-06-15 08:57:09.0
- ·调查:增强型电子书不利于儿童深阅读吗? 2012-06-14 10:52:01.0
- ·数字出版产业已到初始阶段的结束时刻 2012-06-14 09:16:23.0
- ·德国出版社独辟蹊径贴榜单 被盗次数最多的书籍 2012-06-14 09:12:56.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