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制造将进入二十年的仿徨期
2012-11-09 10:34:07.0 来源:中国新时代 责编:王岑
- 摘要:
- 中国制造用了三十年,在规模上追上了美国,成就斐然。除了一些应该肯定和赞扬的因素之外,后发优势也是不容置疑的。
转型升级到底要什么?
问题显示出来了,继续重复投资发展上边的三项“低技术”的大规模制造,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要投入很多,才能拉动一点点GDP,甚至因为造成恶性竞争、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而成为负效益投资。要保持国家可持续地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该用不同方法做些别的事情了。这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时代背景:我们已经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后期要素型、重化工业社会。
什么是“不同的方法、别的事”呢?由于中国没有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的历史,那么它山之石、以史为鉴就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已经走过这段历史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从上述构成美国GDP的7个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后四项中发展落后:高科技、科学管理和精益生产、金融资本对工业发展的服务、渗入和支持,以及企业的利基化和数量庞大的中小微利基企业的发展。这些就是与之前的大规模、要素型、重化经济时代不同的信息化、碎片化、个性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在当前的中国,有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科技被强调得很多,投入也不少,因为它太耀眼和直观了,容易被“大规模、要素型”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所接受。不过,在浮躁和表面文章之下,光靠堆钱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的。科学管理和精益生产提得就更少了,那些都是需要慢功夫、沉下去做的,很多年、很多人才能一点一滴地做出成就。当人们还沉浸在“大”和“快”的惯性中,难得有人静得下来做细碎的精益。利基企业,高度聚焦细分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对于以规模和速度考核的官员和企业家来说,实在是调不起胃口、提不上日程。而金融呢?我们有多大比例的金融资本和金融机构是在服务于形成一个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主力军的中小微专业化、差异化和利基化的民营企业呢?
谨防转型升级方法的误区
不仅如此,关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我们经常听到的都是“创新”、“新能源”、“高科技”、“两化融合”。问题是:“创新”到底是什么含义?“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新能源”固然重要,中国投资风能和太阳能的资金都超过美国了,可是美国人还在继续向占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传统能源领域长期投资,提高质量和效率,然后继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价销售发电产品,我们会不会在发现太阳能没有洁净中国自己的天空,风力发电很多上不了电网的时候忽然警觉,在传统领域里,我们还在浪费着更多的能源,还要依赖西方的“旧技术”?高科技也重要,可是构成GDP 的不可能都是高科技,几十年的历史也表明,高科技企业并不都能保持可持续、大面积长期地创造稳定的就业和普遍提高收入。而两化融合的本质,其实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对现有生产力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我觉得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很多提法都比较表面和片面。转型升级的目的是可持续地提高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说到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的是:持续和广泛的技术创新、普遍和持久管理改善、自由和优化的资本运作、踏实和坚韧的企业家精神。而不是什么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出口,提振消费。中国制造的下一步需要更多的知识、思考和扎实努力。
不过,缺乏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急功近利的浮躁环境,与需要踏实沉静、不求短期功利的态度才能成就的伟大目标格格不入。这让人忧心忡忡。我怀疑,中国制造将进入十到二十年的仿徨期。我们还没有吃到真正的苦头。
问题显示出来了,继续重复投资发展上边的三项“低技术”的大规模制造,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要投入很多,才能拉动一点点GDP,甚至因为造成恶性竞争、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而成为负效益投资。要保持国家可持续地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该用不同方法做些别的事情了。这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时代背景:我们已经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后期要素型、重化工业社会。
什么是“不同的方法、别的事”呢?由于中国没有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的历史,那么它山之石、以史为鉴就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已经走过这段历史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从上述构成美国GDP的7个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后四项中发展落后:高科技、科学管理和精益生产、金融资本对工业发展的服务、渗入和支持,以及企业的利基化和数量庞大的中小微利基企业的发展。这些就是与之前的大规模、要素型、重化经济时代不同的信息化、碎片化、个性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在当前的中国,有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科技被强调得很多,投入也不少,因为它太耀眼和直观了,容易被“大规模、要素型”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所接受。不过,在浮躁和表面文章之下,光靠堆钱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的。科学管理和精益生产提得就更少了,那些都是需要慢功夫、沉下去做的,很多年、很多人才能一点一滴地做出成就。当人们还沉浸在“大”和“快”的惯性中,难得有人静得下来做细碎的精益。利基企业,高度聚焦细分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对于以规模和速度考核的官员和企业家来说,实在是调不起胃口、提不上日程。而金融呢?我们有多大比例的金融资本和金融机构是在服务于形成一个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主力军的中小微专业化、差异化和利基化的民营企业呢?
谨防转型升级方法的误区
不仅如此,关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我们经常听到的都是“创新”、“新能源”、“高科技”、“两化融合”。问题是:“创新”到底是什么含义?“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新能源”固然重要,中国投资风能和太阳能的资金都超过美国了,可是美国人还在继续向占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传统能源领域长期投资,提高质量和效率,然后继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价销售发电产品,我们会不会在发现太阳能没有洁净中国自己的天空,风力发电很多上不了电网的时候忽然警觉,在传统领域里,我们还在浪费着更多的能源,还要依赖西方的“旧技术”?高科技也重要,可是构成GDP 的不可能都是高科技,几十年的历史也表明,高科技企业并不都能保持可持续、大面积长期地创造稳定的就业和普遍提高收入。而两化融合的本质,其实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对现有生产力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我觉得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很多提法都比较表面和片面。转型升级的目的是可持续地提高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说到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的是:持续和广泛的技术创新、普遍和持久管理改善、自由和优化的资本运作、踏实和坚韧的企业家精神。而不是什么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出口,提振消费。中国制造的下一步需要更多的知识、思考和扎实努力。
不过,缺乏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急功近利的浮躁环境,与需要踏实沉静、不求短期功利的态度才能成就的伟大目标格格不入。这让人忧心忡忡。我怀疑,中国制造将进入十到二十年的仿徨期。我们还没有吃到真正的苦头。
- 相关新闻:
- ·解读中国造纸行业的“黄金十年” 2012-10-25 08:49:31.0
- ·食品和包装机械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2012-10-12 15:04:01.0
- ·警惕:我国制造业“空心化”风险增大 2012-10-10 08:48:13.0
- ·印刷业的“中国品牌”英美人未曾听说 2012-10-08 09:01:40.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