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刷期刊转型:要的不是华丽是靠谱
2013-01-23 10:41:28.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1月16日~18日,在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四期期刊数字新媒体创新与实务高级研修班上,来自行业前沿的多位专家、学者就“期刊转型移动互联网”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拥有80年历史的《新闻周刊》停止印刷纸质版,《THE DAILY》在诞生两年之后夭折……关于期刊业的坏消息最近一段时间不绝于耳。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们不否认传媒业正面临着一道坎儿,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对传媒业正在经历的冬天失去信心。就像有些杂志停刊了,有些却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
很多办刊人都在讨论,对媒体人来说,这个时代究竟是生不逢时还是生逢其时?看到这个问题时,会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对大多数期刊人来说,在为期刊的发展茶饭不思之时,也感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蕴藏的勃勃生机;在叹息传统媒体日趋渐下的生存状况之时,也感慨自媒体的崛起开启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在无奈于媒体形态越来越依赖技术驱动之时,也欣喜于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意料之外……
用网易新媒体总监吴茂林的话说,移动互联网最可怕的是对用户的了解是PC互联网无法比拟的,在大数据时代,后台对用户的一切使用习惯了如指掌。在传统期刊业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它转入新媒体行业,开始了一个媒体人的转型。
在吴茂林看来,当下媒体业变革的两个最重要的方向,一个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既瓦解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也改变了报道的话语体系、形式和传播结果。另一个则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也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真正实现随身随时随地,媒体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媒体和读者的互动关系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说到底,期刊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怎样才是期刊转型的最佳模式,如何才能让走马观花式的尝试少走一些弯路?这些问题环绕在每一个期刊人的思考之中。
“不要奢望存在终极模式,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了,不要做预设,不要做终极预测,否则会把自己限制死了。”多看阅读副总裁胡晓东的这个观点给很多人以参考。不可否认,在没有一个成功的先行者出现之前,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未来,大家只有猜测,没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答案。如果一个刊物在转型之前就能把未来的路想清楚、规划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行业处于不稳定状态,读者都不知道自己的阅读心态,所以有明确模式的人不是骗别人就是骗自己,更多的时候是在骗自己。”胡晓东说道。
在每一种探索模式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会关注一个问题——如何赢利。其实,这种心态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但在胡晓东看来,在传统媒体转型之初就考虑赢利并不合适。他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绝对不是技术的差别,往往就是一念之差。如果从一开始就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赢利,太过仓促,“因为,从整个行业的态势上来说,付费阅读的习惯远没有形成,移动互联的盘子还是太小,用户需要有一个接受转变的过程,而这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
至于内容方面,胡晓东依旧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认为只有能给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东西,才可以获得付费资格。对于同质化的内容,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交叉补贴方式进行平衡。
关于传媒业的未来、期刊的未来,人们有很多猜测。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形式的互联网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的特点都将成为重要的考量要素。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思维的转变、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运营,期刊业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拥有80年历史的《新闻周刊》停止印刷纸质版,《THE DAILY》在诞生两年之后夭折……关于期刊业的坏消息最近一段时间不绝于耳。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们不否认传媒业正面临着一道坎儿,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对传媒业正在经历的冬天失去信心。就像有些杂志停刊了,有些却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
很多办刊人都在讨论,对媒体人来说,这个时代究竟是生不逢时还是生逢其时?看到这个问题时,会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对大多数期刊人来说,在为期刊的发展茶饭不思之时,也感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蕴藏的勃勃生机;在叹息传统媒体日趋渐下的生存状况之时,也感慨自媒体的崛起开启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在无奈于媒体形态越来越依赖技术驱动之时,也欣喜于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意料之外……
用网易新媒体总监吴茂林的话说,移动互联网最可怕的是对用户的了解是PC互联网无法比拟的,在大数据时代,后台对用户的一切使用习惯了如指掌。在传统期刊业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它转入新媒体行业,开始了一个媒体人的转型。
在吴茂林看来,当下媒体业变革的两个最重要的方向,一个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既瓦解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也改变了报道的话语体系、形式和传播结果。另一个则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也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真正实现随身随时随地,媒体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媒体和读者的互动关系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说到底,期刊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怎样才是期刊转型的最佳模式,如何才能让走马观花式的尝试少走一些弯路?这些问题环绕在每一个期刊人的思考之中。
“不要奢望存在终极模式,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了,不要做预设,不要做终极预测,否则会把自己限制死了。”多看阅读副总裁胡晓东的这个观点给很多人以参考。不可否认,在没有一个成功的先行者出现之前,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未来,大家只有猜测,没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答案。如果一个刊物在转型之前就能把未来的路想清楚、规划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行业处于不稳定状态,读者都不知道自己的阅读心态,所以有明确模式的人不是骗别人就是骗自己,更多的时候是在骗自己。”胡晓东说道。
在每一种探索模式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会关注一个问题——如何赢利。其实,这种心态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但在胡晓东看来,在传统媒体转型之初就考虑赢利并不合适。他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绝对不是技术的差别,往往就是一念之差。如果从一开始就希望在短期内实现赢利,太过仓促,“因为,从整个行业的态势上来说,付费阅读的习惯远没有形成,移动互联的盘子还是太小,用户需要有一个接受转变的过程,而这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
至于内容方面,胡晓东依旧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认为只有能给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东西,才可以获得付费资格。对于同质化的内容,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交叉补贴方式进行平衡。
关于传媒业的未来、期刊的未来,人们有很多猜测。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形式的互联网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的特点都将成为重要的考量要素。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思维的转变、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运营,期刊业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 相关新闻:
- ·????????????????? 2013-01-22 10:12:31.0
- ·唱片大佬HMV申请破产 印刷实体书是否“兔死狐悲”? 2013-01-18 11:39:50.0
- ·英国传统印刷业务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2013-01-16 14:23:13.0
- ·2012年印刷版期刊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012-12-29 09:10:5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