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统媒体:抱在一起才能救赎彼此
2013-05-22 09:56:57.0 来源:福克斯中文网 责编:王岑
- 摘要:
- 表面上传统媒体的衰落是伴随发行量的衰落,但本质上却是传统媒体在所处领域影响力的下降,它正在失去信息、真相、观点和信任源头的地位,这一方面与它在内容领域投入收紧和质量下降有关,最近几年昔日主流市场化报刊核心内容人才的流逝殆尽就是例证。
【CPP114】讯:在去年底的纸媒《新闻周刊》行将死去之际,我曾写过一篇《纸媒之死与新闻之生(上)》,在那之后,带有鲜明写作者个性的自媒体或类自媒体(比如科技博客),便仿佛应证了我在标题中所说的“新闻之生”,突然抖动着还带着湿气的翅膀冲到了各种重大新闻事件的最前线,比如不久前的雅安地震现场。
表面上传统媒体的衰落是伴随发行量的衰落,但本质上却是传统媒体在所处领域影响力的下降,它正在失去信息、真相、观点和信任源头的地位,这一方面与它在内容领域投入收紧和质量下降有关,最近几年昔日主流市场化报刊核心内容人才的流逝殆尽就是例证。
最可悲的是,为了维系式微的影响力,传统媒体不得不将自己最大的资产——面向用户的渠道——拱手让给几大新闻门户。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
接下来说说自媒体,它们能成为传统媒体的新生吗?我的观点过于悲观。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或类自媒体,要么是将现实中的影响力转化为虚拟世界的影响力,比如李开复,要么是靠与众不同的内容吸引用户,比如早期的虎嗅或一些由曾经的媒体记者转型的纯自媒体,要么是拥有强大的渠道资源支持,这方面就不举例了,也不是讨论的重点。
第二类的很多一开始就得到外部资金支持,比如虎嗅,但资金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盈利和变现压力。对于这类媒体而言,如果它不能始终保持内容质量,用户很快就会抛弃它;而要保持质量,又迟早必须像传统媒体那样建立一套成本高昂的内容获取机制。
在这方面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传统媒体在黄金时代时是如何既向一家广告客户广告费,又保持内容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的呢?它们成功实施了媒体从个人到实体的转变,也就是去人格化,内容生产由独立的编辑部门产生,相互拥有独立人格的记者也实际上构成了一道面向客户的防火墙,它们建立了一个较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包括人员规模、资产,这些成为较高的进入和推出门槛。
那么,如果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联手,情况又会怎样?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商业模式不存在任何问题,实际上正是传统媒体发明了“用户运营”这一互联网普遍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它们那里体现为二次销售:杂志本身不赚钱,而是通过将杂志读者群卖给广告主来赚钱。传统媒体需要做的,是将其发明的用户运营模式发挥到极致,在这方面我很欣赏虎嗅的股东浙报传媒的思路,它投入了大笔资金收购游戏公司,其本质是围绕其用户展开多渠道商业化——不论其成功与否。
不过这些正是新生的自媒体的优势:它们中的很多都是传统媒体优秀的内容人才创造,它们知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来快速扩大影响力,积累用户,而它们所产生的,又是与传统门户差异化的内容,而它们所缺的,又正是传统媒体所拥有的。
尹生认为,当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联手,并形成一种深圳早年普遍存在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时,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格局:作为导弹和空军部队的自媒体专注于在前面冲杀,利用社交网络低成本地扩张其影响力,而传统媒体则在背后形成一支强大的后勤部队和地面部队,致力于读者的运营,使商业利益最大化,各自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唯一的难点,是传统媒体的投资者和管理层仍然希望控制一切,将内容部门仅仅当成一个成本中心对待。
第一,长期以来,大部分纸媒都采取单一的盈利模式——媒体本身很少赚钱,而主要依靠广告赚钱。这种模式让它们在面对互联网时,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因为互联网获取用户的规模远远超过它们,而这是广告价值的基础,而同时互联网却几乎可以免费使用纸媒投入很大成本获得的新闻。
这是因为,纸媒远比电视和电台分散,这就给互联网内容门户提供了分而破之的机会,即使一些主流媒体曾经也做出了防御,试图阻止互联网免费试用其内容,但在大多数时候,它们不得不选择投降,因为由于他们关注的是广告,广告又与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如果它们继续游离于其外,则可能让一些拥抱互联网的媒体获得更多的影响力,相反,互联网的转载在最初还能提高其影响力,这对广告也有帮助。
第三,长期以来积累的资源、能力,奉行的组织模式,养成的企业文化,不足以帮助纸媒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并完成转型。
表面上传统媒体的衰落是伴随发行量的衰落,但本质上却是传统媒体在所处领域影响力的下降,它正在失去信息、真相、观点和信任源头的地位,这一方面与它在内容领域投入收紧和质量下降有关,最近几年昔日主流市场化报刊核心内容人才的流逝殆尽就是例证。
最可悲的是,为了维系式微的影响力,传统媒体不得不将自己最大的资产——面向用户的渠道——拱手让给几大新闻门户。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
接下来说说自媒体,它们能成为传统媒体的新生吗?我的观点过于悲观。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或类自媒体,要么是将现实中的影响力转化为虚拟世界的影响力,比如李开复,要么是靠与众不同的内容吸引用户,比如早期的虎嗅或一些由曾经的媒体记者转型的纯自媒体,要么是拥有强大的渠道资源支持,这方面就不举例了,也不是讨论的重点。
第二类的很多一开始就得到外部资金支持,比如虎嗅,但资金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盈利和变现压力。对于这类媒体而言,如果它不能始终保持内容质量,用户很快就会抛弃它;而要保持质量,又迟早必须像传统媒体那样建立一套成本高昂的内容获取机制。
在这方面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传统媒体在黄金时代时是如何既向一家广告客户广告费,又保持内容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的呢?它们成功实施了媒体从个人到实体的转变,也就是去人格化,内容生产由独立的编辑部门产生,相互拥有独立人格的记者也实际上构成了一道面向客户的防火墙,它们建立了一个较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包括人员规模、资产,这些成为较高的进入和推出门槛。
那么,如果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联手,情况又会怎样?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商业模式不存在任何问题,实际上正是传统媒体发明了“用户运营”这一互联网普遍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它们那里体现为二次销售:杂志本身不赚钱,而是通过将杂志读者群卖给广告主来赚钱。传统媒体需要做的,是将其发明的用户运营模式发挥到极致,在这方面我很欣赏虎嗅的股东浙报传媒的思路,它投入了大笔资金收购游戏公司,其本质是围绕其用户展开多渠道商业化——不论其成功与否。
不过这些正是新生的自媒体的优势:它们中的很多都是传统媒体优秀的内容人才创造,它们知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来快速扩大影响力,积累用户,而它们所产生的,又是与传统门户差异化的内容,而它们所缺的,又正是传统媒体所拥有的。
尹生认为,当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联手,并形成一种深圳早年普遍存在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时,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格局:作为导弹和空军部队的自媒体专注于在前面冲杀,利用社交网络低成本地扩张其影响力,而传统媒体则在背后形成一支强大的后勤部队和地面部队,致力于读者的运营,使商业利益最大化,各自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唯一的难点,是传统媒体的投资者和管理层仍然希望控制一切,将内容部门仅仅当成一个成本中心对待。
第一,长期以来,大部分纸媒都采取单一的盈利模式——媒体本身很少赚钱,而主要依靠广告赚钱。这种模式让它们在面对互联网时,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因为互联网获取用户的规模远远超过它们,而这是广告价值的基础,而同时互联网却几乎可以免费使用纸媒投入很大成本获得的新闻。
这是因为,纸媒远比电视和电台分散,这就给互联网内容门户提供了分而破之的机会,即使一些主流媒体曾经也做出了防御,试图阻止互联网免费试用其内容,但在大多数时候,它们不得不选择投降,因为由于他们关注的是广告,广告又与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如果它们继续游离于其外,则可能让一些拥抱互联网的媒体获得更多的影响力,相反,互联网的转载在最初还能提高其影响力,这对广告也有帮助。
第三,长期以来积累的资源、能力,奉行的组织模式,养成的企业文化,不足以帮助纸媒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并完成转型。
- 相关新闻:
- ·全球纸媒广告印刷市场继续下降 2013-05-21 09:33:57.0
- ·苏宁重回实体店扩张模式 试水“互联网实体店” 2013-05-20 10:15:41.0
- ·数字信息和通讯技术时代印刷媒体的未来 2013-05-17 11:06:37.0
- ·传统出版应对新媒体变革的思考 2013-05-17 08:59:51.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