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被疑借报告敛财 业内吁加强监管
2013-06-14 09:18: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陈莎莎
- 摘要: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不仅把方便面纸碗含有荧光物的话题再度炒得沸沸扬扬,也让该协会又一次陷入了“身份存疑”、“借机牟利”的舆论漩涡。
业内呼吁加强监管杜绝非法敛财
虽然董金狮认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身份和运营方式毫无问题,但有媒体报道认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是在香港注册的社团,没有在国家民政部备案,不仅不具备发布食品安全信息资质,甚至直指其为“野鸡机构”,在身份和动机存疑的情况下,可能涉嫌不当谋利。
此前,以餐盒打假活跃于江浙沪和京津一带的董金狮,就曾被《南方周末》质疑为“以打假为名,行盈利之实”。
康师傅发言人陈功儒告诉中新网财经频道,去年12月几大食品企业就已经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提交了“关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再次发布食品安全不实信息的紧急报告”,认为该协会“以营利为目标,通过媒体不断地发布不实信息,将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作为不当谋利的手段”,并恳请“国家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给中国食品工业带来严重损害。”
对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身份的疑问,董金狮向中新网财经频道回应称,香港注册的社团不需要在民政部备案,其合法性也不容置疑,并坚称其所发布的信息“没有任何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类似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这样的机构,各方仍有担忧,并呼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财经杂志在今年6月1日的报道中援引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的话称,在香港注册成立的这类协会,从法律上看是香港的NGO(非政府组织),而实质上是在其他法区内注册成立,却在内地开展业务的“离岸社团”。其中一部分以香港社团的名义,在内地运作时闯下了不大不小的祸,引发了问题却没有法律依据和具体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监管。
报道还援引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的话称,社会组织都应是非营利性组织,但不少组织都打着非营利组织的名义去宣传、招揽会员,实际上其运作行为都是经营性行为,而且在牟取不当利益。邓国胜指出,部分离岸社团可能又在内地注册了公司,两个牌子同时用,通过公司开展经营活动。
另据统计显示,近三年来,民政部接到民众对离岸社团的举报有200多件,占案件举报总数的50%以上。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官员指出,这些组织成立之初就是为了逃避监管,通过乱发牌、乱评比、乱表彰等活动进行敛财。
- 相关新闻: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身份”存疑事件做出回应 2013-06-08 08:49:28.0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前员工揭露董金狮“经营之道” 2013-06-05 08:49:24.0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身份”仍存疑 报告被指“老调重弹” 2013-06-04 08:24:36.0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质疑发改委 专家"喊冤"称被误读 2013-05-31 09:01:16.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