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经营 印刷商留港的四大理由
2013-09-12 10:13:31.0 来源:《印艺》 责编:江佳
- 摘要:
- 香港印刷商自80年代起,或因拓展市场,或因成本问题北移业务,利用毗邻香港,通讯设备良好,易于管理、运作等优越地利,以“前店后厂”模式经营。国内印刷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今天因先进技术的引进而发展蓬勃,当年冒险北上开拓商机的印刷商明显功不可没。
【CPP114】讯:北上经营,留港建港,每个决策背后,总有理由。
香港印刷商自80年代起,或因拓展市场,或因成本问题北移业务,利用毗邻香港,通讯设备良好,易于管理、运作等优越地利,以“前店后厂”模式经营。国内印刷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今天因先进技术的引进而发展蓬勃,当年冒险北上开拓商机的印刷商明显功不可没。
同样,错过了到国内大展拳脚的黄金机遇,又或因种种理由而决定留守香港的印刷商,他们的坚持,亦为本地及海外买家的特殊需求带来不同程度的便利。这些留港建港的印刷商或能为急件提供快捷稳妥的服务,或能为国内严禁承印加工的印刷品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生存空间绝对不逊于转战国内市场的同行。
留港建港的印刷商最清楚不过,只看到北移好处的却未必理解,经营印刷业务,北上以外,当真有另一片天空。
国内印刷工价跌破新低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当年一众印刷商决心北上一闯,大部分都是因为受制于日益上涨的如人力、土地等成本压力。面对国内因劳动力密集、土地充裕等优越条件而将价钱愈拖愈低的现实,不少香港厂商遂以北上经营作为减轻营运成本的对策。结局是,部分印刷厂因成本得以下调且经营有道而能吸引大量订单,壮大规模,部分却只能随波逐流,盲目走上割喉式减价抢夺客户的不归路。如果说,降价是为了吸引客户,以求提升生意量,国内目前出现不计成本,印刷工价跌破保本价的病态现象,又是否等同舍本逐末,自绝后路?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最近报道,国内平张胶印价格最低已跌至每色令8元,商业轮转更跌破每色令12元的保本价至每色令7元,而且情况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工价低廉的恶性循环后果是:将货就价,例如以普通油墨替代高级油墨,以PS版代替新版制版、以有毒热熔胶代替优质热熔胶装订等等,成本是节省了,但最重要的一环─印件质量却无可避免地一并牺牲。出现这种局面,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成本与价格,是否必须永久挂勾?对印刷商而言,要提供低成本的服务,是否等同要无限降价?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在于,印刷商未能参透低成本与低价格供货商的差异。一名在港经营多年仍无意到国内设厂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印刷业)竞价相当激烈,价钱越斗越低,平均比香港的低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为减轻成本,摒弃降价,他宁愿采纳一些更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卖掉旧机器,再引入半自动及全自动设备,减省人力之余,也将生产力提升了百分之五十。”无谓跟竞争对手在价格的死胡同里兜兜转转。况且撇开价格问题,单以北上设厂的投资成本而论,对一般中小型厂商而言,可能是项沉重的经济负担。该名不愿表露身分的业内人士续指出:“在国内发展,需要投放很多资金,以我们现时数十人的规模,要与同行竞争的话,起码要(将公司)扩充至千人企业,对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经济负担。”
内地经营环境同样严峻
成本以外,还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市场问题。香港市场竞争激烈毋庸置疑,否则过往亦不会有近千家印刷厂被淘汰。面对市场空间日益狭窄,厂商北望潜在庞大商机的中国市场,理所当然。而事实上香港印刷企业在国内经营得有声有色,又的确激发不少有意北上拓展业务印刷商的雄心壮志。吊诡的是,看来商机无限的内地市场,竞争会否反过来比香港更激烈?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0万家印刷企业,从业人数达350万人,另外还有约10万家小型印刷厂及复印社。且不论所经营是何种类型的印刷业务,单从数字来看,要从这20万家印刷厂中突围,争取生意,难度恐怕不会比在香港低多少。提到国内竞争激烈,早在两三年前已有意到国内发展业务,但最终因公司根基仍未稳固而搁置计划的宏亚印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文邦表示:“我们很难量化香港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然后评估哪个地方较为激烈,个人相信两地的竞争环境同样严峻。目前国内有不少大中小型印刷厂,港资的、国营的、民营的比比皆是,我相信以我们目前的年资、经验、财力、人际网络等条件,并不足以到国内市场跟对手竞争。”而证诸事实,经营八年多以来,宏亚的业务范围亦的确不断扩充,证明刘文邦当初的决定未必全错。“常有人形容印刷业是城市工业,任何生活水平的城市也需要印刷。国内的酒楼价钱相宜,但香港人仍然选择在本地用膳,本地印刷市场分布其实亦跟其它行业的市场无异。一杯茶在柴湾卖10元,在中环却卖68元,价钱差天共地,但两杯茶本质上到底有没有分别?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同样,印件中有价高而质优的,也有价低而质劣的,只视乎客户如何选择。香港的市场竞争亦很激烈,印刷厂都纷纷北上经营,但别忘记,一个地方只要有超过一间公司存在,竞争就无可避免,能否在市场突围,是视乎你的质素和实力,而不是单看那个地方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市场有多大。”
香港印刷商自80年代起,或因拓展市场,或因成本问题北移业务,利用毗邻香港,通讯设备良好,易于管理、运作等优越地利,以“前店后厂”模式经营。国内印刷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今天因先进技术的引进而发展蓬勃,当年冒险北上开拓商机的印刷商明显功不可没。
同样,错过了到国内大展拳脚的黄金机遇,又或因种种理由而决定留守香港的印刷商,他们的坚持,亦为本地及海外买家的特殊需求带来不同程度的便利。这些留港建港的印刷商或能为急件提供快捷稳妥的服务,或能为国内严禁承印加工的印刷品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生存空间绝对不逊于转战国内市场的同行。
留港建港的印刷商最清楚不过,只看到北移好处的却未必理解,经营印刷业务,北上以外,当真有另一片天空。
国内印刷工价跌破新低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当年一众印刷商决心北上一闯,大部分都是因为受制于日益上涨的如人力、土地等成本压力。面对国内因劳动力密集、土地充裕等优越条件而将价钱愈拖愈低的现实,不少香港厂商遂以北上经营作为减轻营运成本的对策。结局是,部分印刷厂因成本得以下调且经营有道而能吸引大量订单,壮大规模,部分却只能随波逐流,盲目走上割喉式减价抢夺客户的不归路。如果说,降价是为了吸引客户,以求提升生意量,国内目前出现不计成本,印刷工价跌破保本价的病态现象,又是否等同舍本逐末,自绝后路?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最近报道,国内平张胶印价格最低已跌至每色令8元,商业轮转更跌破每色令12元的保本价至每色令7元,而且情况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工价低廉的恶性循环后果是:将货就价,例如以普通油墨替代高级油墨,以PS版代替新版制版、以有毒热熔胶代替优质热熔胶装订等等,成本是节省了,但最重要的一环─印件质量却无可避免地一并牺牲。出现这种局面,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成本与价格,是否必须永久挂勾?对印刷商而言,要提供低成本的服务,是否等同要无限降价?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在于,印刷商未能参透低成本与低价格供货商的差异。一名在港经营多年仍无意到国内设厂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印刷业)竞价相当激烈,价钱越斗越低,平均比香港的低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为减轻成本,摒弃降价,他宁愿采纳一些更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卖掉旧机器,再引入半自动及全自动设备,减省人力之余,也将生产力提升了百分之五十。”无谓跟竞争对手在价格的死胡同里兜兜转转。况且撇开价格问题,单以北上设厂的投资成本而论,对一般中小型厂商而言,可能是项沉重的经济负担。该名不愿表露身分的业内人士续指出:“在国内发展,需要投放很多资金,以我们现时数十人的规模,要与同行竞争的话,起码要(将公司)扩充至千人企业,对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经济负担。”
内地经营环境同样严峻
成本以外,还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市场问题。香港市场竞争激烈毋庸置疑,否则过往亦不会有近千家印刷厂被淘汰。面对市场空间日益狭窄,厂商北望潜在庞大商机的中国市场,理所当然。而事实上香港印刷企业在国内经营得有声有色,又的确激发不少有意北上拓展业务印刷商的雄心壮志。吊诡的是,看来商机无限的内地市场,竞争会否反过来比香港更激烈?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0万家印刷企业,从业人数达350万人,另外还有约10万家小型印刷厂及复印社。且不论所经营是何种类型的印刷业务,单从数字来看,要从这20万家印刷厂中突围,争取生意,难度恐怕不会比在香港低多少。提到国内竞争激烈,早在两三年前已有意到国内发展业务,但最终因公司根基仍未稳固而搁置计划的宏亚印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文邦表示:“我们很难量化香港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然后评估哪个地方较为激烈,个人相信两地的竞争环境同样严峻。目前国内有不少大中小型印刷厂,港资的、国营的、民营的比比皆是,我相信以我们目前的年资、经验、财力、人际网络等条件,并不足以到国内市场跟对手竞争。”而证诸事实,经营八年多以来,宏亚的业务范围亦的确不断扩充,证明刘文邦当初的决定未必全错。“常有人形容印刷业是城市工业,任何生活水平的城市也需要印刷。国内的酒楼价钱相宜,但香港人仍然选择在本地用膳,本地印刷市场分布其实亦跟其它行业的市场无异。一杯茶在柴湾卖10元,在中环却卖68元,价钱差天共地,但两杯茶本质上到底有没有分别?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同样,印件中有价高而质优的,也有价低而质劣的,只视乎客户如何选择。香港的市场竞争亦很激烈,印刷厂都纷纷北上经营,但别忘记,一个地方只要有超过一间公司存在,竞争就无可避免,能否在市场突围,是视乎你的质素和实力,而不是单看那个地方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市场有多大。”
- 相关新闻:
- ·从2013年香港书展看出版印刷发展之路 2013-08-26 08:36:44.0
- ·天天有喜 印刷业好事来袭 2013-08-16 11:35:46.0
- ·两岸四地印业联谊会助力提升印业影响力 2013-07-30 15:27:4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