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回归纸媒背后的粉丝经济
2013-12-09 09:57:30.0 来源:东方早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纸媒行业的论调持续走低,就在传统新闻民工们“万念俱灰”的时候,美国《新闻周刊》宣布了一个利好消息。据《纽约时报》12月3日报道,“《新闻周刊》在去年关停纸质版整整一年后,这本艰苦斗争的周刊即将重返报刊市场。”
【CPP114】讯:当地时间2013年1月4日,美国版《新闻周刊》封面上打出“最后一期”的字样。
纸媒行业的论调持续走低,就在传统新闻民工们“万念俱灰”的时候,美国《新闻周刊》宣布了一个利好消息。据《纽约时报》12月3日报道,“《新闻周刊》在去年关停纸质版整整一年后,这本艰苦斗争的周刊即将重返报刊市场。”
《纽约时报》援引《新闻周刊》9月新上任的总编吉姆·伊波科的话说,新的杂志将在明年1月或2月开始发行,为64页的周刊,“我们将更加倚靠《经济学人》那样的订阅模式,而非过去《时代周刊》那样的零售模式。”伊波科说,“我们把它看做一种优质的、精美的产品。”
拥有80年历史的老牌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惨痛的变故。1991年,它的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330万份,而2010年则一路下滑到了150万份,并背负4700万美元的债务。它的老东家华盛顿邮报集团在它最低迷的时候以1美元的价格将其转手加州亿万富翁西德尼·哈曼,后者将其与美国互联网公司IAC旗下的“野兽日报”网站合并。然而合并后两者始终格格不入,最终美国版《新闻周刊》于2013年初停止印刷纸质版,仅保留网络版并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为此每年可以节约4000万美元。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不久,IAC又宣布要卖掉《新闻周刊》以便更好地专注于“野兽日报”,最终一家规模尚小的数字媒体公司IBT在今年8月接手。这也意味着,新东家不可能有那么多钱给《新闻周刊》印刷纸质版。目前IBT希望回归后的《新闻周刊》第一年发行量能在10万份左右。
不过这一切变故都只发生在北美,事实上在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波兰和韩国等地,《新闻周刊》从未停止印刷。拥有外国印刷版权和不同的国际版本对杂志来说十分平常,比如《福布斯》就有30个地方特许版权协议,由当地的出版商负责出版与销售往往能为杂志带来些许额外的收益。因此当去年12月《新闻周刊》美国版封面上打出“最后一期”的字样时,其他国家的那些版本只是换了一个封面而已,并未过于悲伤。
《新闻周刊》的起起落落映射了整个媒体行业的盛衰与转变,而这次的新举动是否代表了传统纸媒发展的新方向?早报记者采访了浸淫媒体领域多年的学者,试图对这一回归做出解读。
粉丝经济无法持久
小众期刊有利可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新媒体研究者魏武挥认为,《新闻周刊》的这一做法有拉拢粉丝之嫌。新华社在援引《纽约时报》这一新闻时,将其翻译成“一种奖励、一种小众产品”,而“奖励”一词让人联想到“粉丝经济”。“订阅《新闻周刊》的人将不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出于情感上的赞赏与支持,类似自媒体利用粉丝情结和品牌魅力来让公众掏钱。”魏武挥说,“这就好像我虽然不是每天看《东方早报》,但是我很早就订了一份,来满足情感上的喜欢。”
纸媒行业的论调持续走低,就在传统新闻民工们“万念俱灰”的时候,美国《新闻周刊》宣布了一个利好消息。据《纽约时报》12月3日报道,“《新闻周刊》在去年关停纸质版整整一年后,这本艰苦斗争的周刊即将重返报刊市场。”
《纽约时报》援引《新闻周刊》9月新上任的总编吉姆·伊波科的话说,新的杂志将在明年1月或2月开始发行,为64页的周刊,“我们将更加倚靠《经济学人》那样的订阅模式,而非过去《时代周刊》那样的零售模式。”伊波科说,“我们把它看做一种优质的、精美的产品。”
拥有80年历史的老牌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惨痛的变故。1991年,它的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330万份,而2010年则一路下滑到了150万份,并背负4700万美元的债务。它的老东家华盛顿邮报集团在它最低迷的时候以1美元的价格将其转手加州亿万富翁西德尼·哈曼,后者将其与美国互联网公司IAC旗下的“野兽日报”网站合并。然而合并后两者始终格格不入,最终美国版《新闻周刊》于2013年初停止印刷纸质版,仅保留网络版并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为此每年可以节约4000万美元。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不久,IAC又宣布要卖掉《新闻周刊》以便更好地专注于“野兽日报”,最终一家规模尚小的数字媒体公司IBT在今年8月接手。这也意味着,新东家不可能有那么多钱给《新闻周刊》印刷纸质版。目前IBT希望回归后的《新闻周刊》第一年发行量能在10万份左右。
不过这一切变故都只发生在北美,事实上在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波兰和韩国等地,《新闻周刊》从未停止印刷。拥有外国印刷版权和不同的国际版本对杂志来说十分平常,比如《福布斯》就有30个地方特许版权协议,由当地的出版商负责出版与销售往往能为杂志带来些许额外的收益。因此当去年12月《新闻周刊》美国版封面上打出“最后一期”的字样时,其他国家的那些版本只是换了一个封面而已,并未过于悲伤。
《新闻周刊》的起起落落映射了整个媒体行业的盛衰与转变,而这次的新举动是否代表了传统纸媒发展的新方向?早报记者采访了浸淫媒体领域多年的学者,试图对这一回归做出解读。
粉丝经济无法持久
小众期刊有利可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新媒体研究者魏武挥认为,《新闻周刊》的这一做法有拉拢粉丝之嫌。新华社在援引《纽约时报》这一新闻时,将其翻译成“一种奖励、一种小众产品”,而“奖励”一词让人联想到“粉丝经济”。“订阅《新闻周刊》的人将不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出于情感上的赞赏与支持,类似自媒体利用粉丝情结和品牌魅力来让公众掏钱。”魏武挥说,“这就好像我虽然不是每天看《东方早报》,但是我很早就订了一份,来满足情感上的喜欢。”
- 相关新闻:
- ·《新闻周刊》计划重推印刷版 转型为订阅为主 2013-12-05 08:52:06.0
- ·数字出版晴雨表:《新闻周刊》完成数字化转型 2013-08-21 09:10:17.0
- ·新闻周刊品牌或被出售 转型数字媒体不到半年 2013-06-03 08:44:39.0
- ·《新闻周刊》的“落魄”或敲醒传统纸媒 2013-03-11 09:48:0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