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瓷国人是如何被海德堡们忽悠瘸的
2014-12-22 10:34:22.0 来源:包装地带 文/Baker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德国的经济奇迹正被瓷国人津津乐道,但德国劳动者的高薪与优厚福利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神车”及海德堡们在中国的火爆销售却是不争的事实。海德堡们在中国从事高价营销的手段却对当前的中国印刷包装业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作为印刷包装行业的一份子,有必要帮助同行拨开迷雾,廓清思路,让中国的印刷行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海德堡“高价营销”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毋庸讳言,德国无比光鲜的经济奇迹与其产品成功在中国实现“高价营销”是密不可分的,德国“神车”和印刷设备就是典型例子。而海德堡对中国广大印刷厂家的榨取,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首先,其机械设备定价之高,无厂能出其右。以2012年的8开四色机为例,国产的营口冠华胶印机在80W左右,威海滨田100W出头。而德国海德堡就要250W左右,质量与海德堡相当的日本利优比在150W。海德堡的价格之高,简直令人发指。
与德国“神车”减配不减价的营销模式不同的是,海德堡印刷设备通过不断地提高设备的幅宽,增加电脑操控、自动换版、自动洗版等装置来抬高售价。比如08年买一台四开全新的海德堡印刷机只要四百多万,到2010年买一台四色全开机就要一千多万。对于销售数量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海德堡丝毫没有让利销售的意愿。
此外,海德堡对中国印刷厂家的榨取绝不满足于一次性高价出售,其售后维护的收费之高也堪称天价,比如其更换一块线路板,竟然要收几万元,至于人工费用更是远高于国内品牌。
你也许会想,海德堡在中国雇佣的500名员工,其工资待遇一定会与其数倍于国内竞争对手的售价和服务相匹配吧,那么你又错了。从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标注的工资待遇来看,装配工仅3000——4000K,与中国普通电子厂的工人持平。工程师在7000——8000K之间,远不如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甚至不如很多利润微薄的印刷厂。而其德国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则十数倍于中国员工,海德堡对中国员工的榨取,也让人惨不忍卒睹。
今年5月海德堡在传统胶印设备前程路断而自身数字印刷设备无法立足的情况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地与理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甘愿为人作嫁代理销售理光Linoprint系列数字印刷机。这一举措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其转型数字印刷及数字印后的意图,然而在2014年7月,在其商业印刷的印后资产因为无人接盘而不得不白白抛弃的情况下,竟然以1.9亿的高价将其包装印后资产卖给中国的长荣股份。看来,海德堡在中国赚钱似乎很有心得却也习以为常。
海德堡忽悠瓷国人的戏码并不高明
分析海德堡忽悠瓷国人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种:
1、瓷国大脑洗刷刷
海德堡不愧来自洗脑鼻祖的故乡,将高人一筹的洗脑术与瓷国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义和团“刀枪不入”的基因相结合,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中国数以万计的印刷厂硬是屁颠屁颠地拿出数倍于国产机的钱高价购买。
观其洗脑策略,与“神车”的情况十分雷同,比如德国人将“皮实”的口碑安放在捷达这一外形老旧、配置落后的过气车型上,并极力宣扬“买捷达的才是真正懂车的”这一理念。结果还真的让捷达纵横中国二十多年,早早卖出了200多万辆的天量。
同样,德国海德堡总是不遗余力地通过召开各种媒体会、高峰会及技术巡展来宣扬海德堡的“钢材好、精度高”的优良品质。甚至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免费培养海德堡印刷机长来施加对印刷业界的影响。此外,海德堡还不惜重金开办《海德堡》期刊杂志来扩大宣传。
2、抓住中国的制度漏洞,无底限地榨取天价利润
如果说1991年“神车”通过对国产捷达定价二三十万的策略,是与体制内瓷国人合谋榨取体制外瓷国人的话。海德堡则是充分利用了中国银行系统的体制漏洞来推动海德堡的高价营销。
千帆印刷倒闭后,前来讨债的银行人员告诉记者,千帆大部分进口的大型印刷设备,是贷款买的。该公司买了几台设备后,将这些设备拿到银行去抵押贷款,再拿贷到的钱继续追加投资……单单从几家银行贷款,金额就达数亿。就在其老板跑路的前几天,该公司竟然一口气订购了8台小森印刷机。
其实只要稍懂一点印刷常识的银行人员都会明白,千帆不断地买进那么多的印刷设备,根本不是基于实际生产需要,而是恶意套取银行贷款的欺诈行为。但由于中国银行权责不分、各种潜规则盛行,以及产生的坏帐通常剥离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由全民买单的特殊国情,千帆可以明目张胆地以不断抵押新机的方式从银行套取贷款。
海德堡正是看准了这一中国国情,早早改变一次性付清全款的营销方略,转而跟中国的银行进行合作,允许客户购买机器时先付大头“按揭”小头,到后来过渡到先付小头可“按揭”大头。现在印刷企业只要分期付清了一台海德堡新机,再用这台新机抵押,不花一分钱就可再拿回一台新机。正是通过这种加杠杆的融资方式,几年之内,海德堡印刷机遍地开花,迅速摆进了很多规模不大的印刷厂。我认识的一个印厂老板,短短四年已从一台对开海德堡新机,发展到三台对开新机,一台4开新机。令人揪心的是,这样的事例在当前的中国比比皆是。
3、转移矛盾,诱导营销。
看过几期《海德堡》杂志,多处讲到现在印刷厂竞争十分激烈,提议印厂从包装、后加工上更新设备应对竞争,但绝口不谈印厂设备产能严重过剩的客观事实。追究中国印刷业生存这般“惨烈”的原因,海德堡不负责任放低条件拚命推广新印刷机,造成产能严重过剩,虽说在法理上不需承担责任,但在道义上理应受到谴责。这样的企业,根本不值得尊敬!
- 相关新闻:
- ·海德堡推折叠纸盒领域新技术及产品 2014-12-16 11:48:36.0
- ·上海光华:愿做国内胶印机“绿色”标杆 2014-12-15 13:55:30.0
- ·海德堡收购蓝印 拓展印刷化学品领域 2014-12-11 10:51:1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