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聚焦:看中国经济的动力转型
2015-01-04 10:20:06.0 来源:中评网 责编:顾颖莹
- 摘要:
-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虽然经过大规模的需求刺激,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很快又回到谷底。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有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冲击,更有现有宏观政策与增长动力转型不相适应的影响。
文章分析,在增长动力转换的大背景上,“十三五”的中国经济将面临三大趋势性变化。
其一,消费崛起的时代已经来临。需要指出的是,储蓄决非消费增长来源,政策刺激亦非主因,关键还是收入分配关系开始逐步向居民收入倾斜,而根源则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发生的趋势性变化。2012年中国15至59岁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人,首次出现绝对下降,标志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新趋势的开端。由此带来的是,自2011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开始出现快于GDP增长的积极变化,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趋势得以逆转。理论上讲,消费崛起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50%,这个条件已经满足;第二个条件是消费占GDP比重即消费率大于50%,目前也已基本接近。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其二,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梯度开发格局正在形成。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中,尽管有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但中国区域经济的总体特点是东重西轻、非均衡发展。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带的宏伟战略,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谋划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区域开发格局将由目前的“沿海一竖”转变为“π”型结构,“一带一路一江”有望构筑新的战略增长极。
其三,传统产业和城市形态可能经历重新洗牌。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城乡迅速普及,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等业态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形态。一方面,网络经济会打破传统商品交易模式,催生大批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推动城市产业结构更新调整,极大丰富城市功能和内涵。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也会促使空间距离在约束城市发展的诸多门槛中沦为次要因素,弱化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推动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化发展,最终可能导致大都市圈周边的产业集群以及部分中小城市的超级商业区不再成为必要而走向裂解。
文章指出,展望“十三五”,新常态的来临尽管不会阻止中国在“十三五”末进入高收入地区行列,但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已经发生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和城市形态也将不可避免遭遇业态创新的猛烈冲击。摆脱惯性增长模式,客观判断趋势变化,找准自身的战略增长点,已经时不我待。
- 相关新闻:
- ·时政聚焦:中国经济指挥棒之变 2014-12-30 09:16:03.0
- ·时政聚焦: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哪里? 2014-12-25 09:56:05.0
- ·关注:挖掘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增长点 2014-12-22 16:18:26.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