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双层结构”与一体化
2015-01-13 15:40:18.0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编:顾颖莹
- 摘要:
- 中国经济的“双层结构”,是指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地下经济”与“地上经济”两个层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反映地上经济活动的统计数据往往含有水分。近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G D P总和均超过全国总量,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超出全国G D P总量逾6 .1万亿元,超过了正常误差范围。2013年6月,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发布通报,经调查中山市横栏镇2005年年报镇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62.9亿元。我们无法了解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但从另外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全国工业用电量2009年为26664亿千瓦时,到2013年为39143亿千瓦时,增长46 .8%;国内生产总值(G D P )2009年为335353亿元,到2013年568845亿元,增长69.6%,增长率相差达22.8%,这与电力弹性系数为1左右的国际经验不符。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但这些政策实施时间不长,难以相信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国地下经济的规模有多大呢?根据Buehn和Schneider利用M IM IC模型对162个国家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测算,发达国家地下经济占其G D P的比率为10%~15%,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重为30%~40%。如按下限10%,上限40%估算,2013年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约为5.7万亿到22万亿元之间。但因G D P总量准确程度存在问题,准确地估计地下经济规模也很困难。
造成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明显的“双层结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层政府的“政绩”导向。近年来,尽管国家要求转变“唯G D P”的政绩观念,但基层政府行为仍是以“政绩”为导向。究其原因,既要有经济增长的成绩、有各种目标任务的“追责”,也有财政上的压力。其次,是利益驱动。大型企业配合基层政府要求,根据需要虚报相关数据,往往能获得政策扶持、银行融资等方面的利益,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各种手段避税逃税。第三,是统计方式。各级统计部门在汇总上报经济数据前,均经过当地政府的“统筹”。各地在“统筹”数据之前,往往是根据自身需要上报,而不是真正的调查核实。第四,是监管水平。目前在人力上、物力上,难以对地上经济数据进行全面普查核实,难以对地下经济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第五,是税赋制度。2014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74638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596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096亿元,三项加在一起的政府收入占G D P的比重达到44%,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宏观税负大约为35%-40%之间。研究表明,“地下经济规模的增减跟宏观税负的高低有一定的正向关系”。
- 相关新闻:
- ·2015年不可忽视的中国经济三重险滩 2015-01-09 16:18:11.0
- ·为扰乱中国经济 日本侵华期间印刷“中华民国”假钞 2015-01-09 13:45:08.0
- ·林毅夫:中美经济差距相当于日本50年代与美国差距 2015-01-08 15:40:23.0
- ·时政聚焦:中国经济如何延续高增速? 2015-01-07 11:59:0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