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产业工人依赖症,一知名日企连关两家中国工厂
2021-09-30 23:08:41.0 来源:包装地带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日本电器厂商OKI宣布关闭深圳工厂并解散700多名员工,这是过去一年时间该企业在中国关闭的第二家工厂,关厂后,该企业将产能外迁到日本本土、泰国和越南。
据日经Nikkei报道,日本电器生产商冲电气工业有限公司(简称:OKI)将于10月结束在中国的打印机和复合机生产,彻底关闭深圳工厂并解雇740名员工,相关生产转移往泰国和日本。
该工厂相关员工750名,仅保留负责调度工作的约10名员工,其余在今年内解聘,已于9月1日通知。
OKI冲电气创立于1881年,是日本最早的电子通信产品生产厂家,有130年历史,总部位于东京,是研究、生产和销售打印机与传真机、网络与通信、安全与识别认证、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国际企业。
此次将关闭的OKI子公司冲电气实业的深圳工厂成立于2001年,2007年在深圳南山区扩建新工厂,所生产的彩色打印机产品于2002年开始供应给全球市场。在业绩最旺的 2009 年度产量曾达到44万台,但到了 2020 年度只剩下11万台。
不过,因为移动支付的兴起、中国市场的现金使用大幅减少,ATM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OKI在中国的产量和销量也大幅滑坡,2019年在华销量仅为1000台,为此OKI只能缩小生产规模,将产能转移到越南工厂。
OKI 未来会把资源集中在可与竞争对手做出差异化的小型打印机等产品,种类也将缩小至原先的四分之一。由于企业无纸化和在家工作等缘故,办公室的打印需求降低,OKI力争改善盈利结构。
未来销往全球市场的打印机和复合机生产转移到泰国,部分维修零件的生产则改在日本福岛工厂。预估每年最多可省下15 亿。此外,OKI在中国仅保留打印机销售和维护业务。
跨国制造业公司搬离中国,并不是孤例,而是中国当下对外资吸引力下降的缩影,制造业巨头退出中国可以说是近年来的一个大趋势,根据公开市场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有这些巨头正在退出中国:
1、2017年年初,硬盘生产商希捷苏州工厂宣布解散,希捷把产能转向东南亚。根据新闻报道显示,希捷在2015年启动了泰国呵叻工厂的扩张计划,投资4.7亿美元扩大一半产能增加2500名员工。
2、2017年10月30日,尼康中国正式宣布,将关闭位于无锡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同时,负责生产尼康数码相机及配件的工厂也将停产。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退出中国的尼康选择在东南亚外包工厂,继续自己的工业制造。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