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堃銶:参与“告别铅与火”的印刷革命
2024-02-26 14:45:56.0 来源:CPP114印刷包装网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1974年8月,为改变我国落后的铅排印刷面貌,解决汉字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问题,让中华文明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我国设立了重大科技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
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告别再告别】1988年,北大在时任校长丁石孙支持下,成立了新技术公司。年初经经委同意,新技术公司开始生产Ⅳ型系统。1990年,北大的系统以“方正”命名,公司也改名为“方正”。1991年起,王选又设计了方正91和方正93等第五、六代性能更加优越的系统。
为了彻底改造出版印刷行业的技术,继告别铅与火后,王选率领年轻一代又实现了四次告别。
第一,告别报纸传真机。用卫星传输版面描述语言替代报纸传真机,信息量约为传真方式的1/50,且毫不失真。1990年9月首先在《人民日报》使用。
第二,告别电子分色机。研制彩色出版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和中文的合一处理和输出。1992年1月首先在《澳门日报》使用。
第三,告别纸和笔。研制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记者的稿件快速传入报社,编辑在计算机上直接组版,1994年1月《深圳晚报》首家采用。
第四,告别照排软片。研制直接制版系统,将版面直接输出在印刷版材上,1998年在羊城晚报社的《新快报》投入使用。
【美国HTS公司破产】1985年,人民日报社以429万美元订购美国HTS公司的照排设备,调试三年还不能使用。1988年他们想来买“华光”,王选感到花国家外汇买来的设备应该尽量利用,决定对它进行改造。1989年3月,人民日报社与北大签署了技术改造协议,4个月后改造成功投入使用,同年年底美国HTS公司宣布破产。
【“外国公司难与匹敌”】1993年,香港《明报》进行国际招标,方正93系统技压群芳,最终获胜,从此在海外大量推广,占据了9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使来华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同年,香港《大公报》以专文报道海外采用方正系统的盛况。文中写道:“国外许多电脑公司已先后宣布:在汉字电子激光照排领域,我们放弃与中国人竞争。”
20世纪90年代末,以年轻一代为骨干研发的第七、八代出版系统已出口美、英、法、德、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中国工程院颁发了“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结果,“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为第二项,比第一项“两弹一星”差一票。2002年6月28日,原国务委员、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我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一文,说:“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在改造我国传统的印刷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说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我国第一次印刷技术革命的话,那么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就是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让年轻人出彩
王选和我经常讨论,按每个年轻人的特点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课题,以激发其创造性。后来开发新软件时,他说:“你年纪大了,拼也拼不动了,就让年轻人干,让他们出彩吧!”我觉得很对,所以在Windows上研发新一代排版软件时,完全由年轻一代负责,我做改进老软件工作。我熟悉整个系统,常编写一些急需的程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退出编程第一线,将软件协调工作交给其他同志,带领研究生研究新的课题,直至2003年退休。
回顾此生,我感谢北大对我的培养,庆幸参与“七四八工程”,我的才能并不出众,是项目给了我锻炼的能力与创造的机会。我庆幸与王选携手走过一生,也很欣慰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回顾进入北大的经历,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做研究,心地要纯正,工作要踏实,这样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成果。
陈堃銶与王选
文章来源:《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回忆文集》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