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三次大裁员 柯达数码转型波及中国
2006-07-29 00:00: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2005年8月26日,柯达公司宣布将关闭或削减位于美国和中国的部分工厂。在这次调整中将有900个工作职位受到影响,这是柯达数码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又一阵痛。联想起柯达中国公司总裁叶莺上月曾饱含悲壮地说过“柯达百年,我们正在走一段最为艰难的路”,柯达的转型似乎面临比想象中更大的阻力。
两年三次大裁员
对柯达来讲,每次裁员都是企业的一次艰难的剥离,而柯达在短短的两年转型期内宣布过三次这样的大裁员,如果说过去全球的裁员对中国没有影响的话,这次的裁员却直接伤及到柯达中国。
柯达中国公司的田耕告诉记者,柯达的厦门工厂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专门面向全球市场供应传统胶片等产品。本次削减工厂规模后,厦门的工厂将只负责面向亚太地区和日本的生产供应。柯达的员工不愿意看到这次伤筋动骨的裁员直接针对自己或针对朝夕相处的同事。田耕称,考虑到稳定公司队伍,对这次中国工厂裁员的具体数据他没有透露。
柯达宣布的裁员计划还包括:在05年10月之前整合美国科罗拉多工厂和英国哈罗工厂的彩色相纸打印业务,关闭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工厂。到目前为止,罗切斯特仍然是柯达最大的生产中心。除此之外,柯达还将削减中国厦门工厂的消费胶卷产能。柯达表示,此次工厂调整将带来1.53亿美元的支出。
此前的7月份,柯达新任总裁彭安东曾表示:“裁员计划会持续下去。到2008年,柯达将裁员25000人。”在去年底宣布的裁员计划是15000人,柯达在加大对传统业务的削减力度。截至2004年底,柯达已经裁员1.3万多人。
转型阵痛很猛烈
柯达公司对此次裁员的解释中提到,从2004年1月开始,柯达一直致力于由全球最大的照相胶卷厂商转型为数码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主要生产数码相机和商用打印系统等产品。柯达的整个重组计划一是要通过收购促进数码业务的发展,二是要削减传统胶卷业务的运营规模,并在必要时关闭工厂。
柯达在前年底宣布传统业向数码转型后,面临着一次次割舍。
就因为是割舍,柯达数码转型的动作没有预期的快。市场是残酷的,曾表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传统相机的潜在市场的柯达公司负责人如今不得不面对来自全球传统相机和传统胶片市场的急速滑坡,这一下滑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数码相机增长的速度。更可怕的是,曾令他们宽心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市场,传统相机市场的需求并没有保持。作为替代性产品的数码相机直接进入农村市场。去年宣布有9000家彩扩店的柯达不得不面对一年内迅速萎缩到8000家的事实,而且大多数在挣扎中生存。
由于传统彩扩店投资成本低,只需要9万就可以开店,而转型数码彩扩,成本涨了近十倍,必须有实力才能顺利转型,柯达的彩扩店也在迅速萎缩,数码店的增速缓慢。
毫无疑问,柯达必须进行最彻底的削减和转型,但这种转型来得太被动,被市场现实而动,柯达转得已经很慢了。柯达今年第二季度最新的财报摆出残酷的现实:每股亏损51美分。
未来全靠打硬仗
柯达又一次下定决心进一步裁减,对在美国和中国的工厂进行调整正是柯达数码转型必须走的一步,也是柯达数码转型战略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作为传统胶片的老大,柯达在同业中转型比较晚。
在柯达的竞争对手中,富士是最早转型数码的彩扩企业,柯尼卡与美能达的合并也是为了强强联手突显数码优势,走得也比柯达要快。传统胶卷业务的下滑和改造传统业务的支出依然严重地拖了柯达前进的后腿。两条腿走路,一条走得快,一条走不动的结果就是在前进中挣扎。转型数码市场,柯达面对的阻力也是空前的,佳能、索尼、尼康、奥林巴斯等日系数码相机企业都是柯达最直接和强有力的对手,在新品推出的数码和频次上,在价格和外观造型上,在功能和研发力度上,柯达的优势并不突出。
“就是全力转型数码,柯达都要有一场硬仗要打。数码市场是春秋战国,柯达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叶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转型战略中,除了加大在数码相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外,柯达正在利用自身的色彩优势挖掘手机影像、医疗影像、彩色打印等市场。按叶莺的话说,“柯达最大的优势是色彩的优势,白的更白,黑的更黑。在医疗影像,如彩色B超中,柯达是第一;在彩扩和彩色打印中,柯达的色彩也是第一。”看来,柯达的未来还取决于这些新市场能做出多大的新蛋糕。 (peter)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