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墨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6-12-19 00:00: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印刷、新闻出版、包装装潢、宣传广告等行业的带动下,油墨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我国油墨的年生产和销售总量是2万吨,到1990年年产量是4.6万吨,2005年已经达到了3O万吨/年。近1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4%。2005年规模最大的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年生产量达24507~,销售额已超过5.3亿。
同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在万吨左右的有8家企业,他们是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太原高氏劳瑞油墨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叶氏油墨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天龙油墨集团有限公司。年实际生产量2000以上但不足万吨的油墨厂约有30~40家,这些企业是油墨行业的主要骨干企业。
上世纪8O年代中期以后,大日本油墨、T&T0KA油墨、东洋油墨、SICPA油墨、Siegwerk油墨、高氏劳瑞、阿克苏诺贝尔、富林特油墨、阪田油墨、大日精化色料和化学品等国外著名油墨公司陆续和国内一些油墨厂组建成合资企业或者建成独资油墨生产企业。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和方式比较先进,技术水平也比较高,给这些合资和独资企业带来了竞争的优势,他们中大多数已经成为中国油墨工业的主要生产企业。中外合资和外国独资 业的油墨约占全国油墨生产总量的60%~70%。
国营的油墨厂如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现在仍有较好的生产和销售业绩,但这样的企业已为数不多。从上世纪9O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国营或者集体所有制的油墨厂家陆续转制成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中也有不少发展得比较成功,如天津油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泗联化工有限公司、肇庆天龙油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山西雄鹰油墨实业公司、美丽华油墨涂料有限公司、昆山亿美油墨有限公司、杭州科望特种油墨有限公司等。随着大多数企业的体制改革逐渐完成,在规模、效率、管理水平、品牌、技术、营销策略等方面就更受企业关注。行业的组成格局将向着以大规模、高效率、高科技和装备精良为特色的大企业群体和以灵活机动、短程运输、服务为特点的中小企业群体为主体的方向展开。
由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处在尚待完善和发展成熟阶段,再加上这二十多年来印刷和包装行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厂星罗棋布、参差不齐、需求多样化的现状,促成了很多油墨厂的诞生。据估计,全国大大小小油墨厂总数已经超过800家,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和印刷厂比较集中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渤海湾和胶东地区。这些企业中有新开设或者正在建设的投资规模比较大和有较大发展意愿的民营、独资或合资企业,也还有为数众多的新中小型油墨厂。由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几年来,油墨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油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几年,石油价格的飙升带动了油墨用原材料价格的一路上涨,大多数油墨厂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由于产能过剩等因素使得油墨产品提价步履艰难,大多数企业的获利水平在下降,投资收益率减少,不少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这对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型油墨厂冲击更大。国外企业曾采用过的合并、收购、联合、重组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在国内却所见不多。谋求出路的方法和途径就成为油墨行业和企业需要直接面对的现实。
产品结构情况
1.胶印油墨
我国胶印油墨的生产和应用有着3O多年的历史,技术上也比较成熟,高、中、低档产品都有生产,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印刷市场的需求, 出口油墨中主要也是胶印油墨。国内发展趋势是中、高档的品种增长速度比低档产品快。上世纪80年代开始,胶印油墨逐渐取代了凸印油墨, 占据了油墨的大部分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油墨门类,生产总量上升,生产企业规模发展很快。这几年胶印油墨年生产总量仍会逐年增加,但因其他油墨发展速度比较快,它在油墨总产量中的百分比会有些下降。现今胶印油墨的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油墨总产量的50%~60%,仍占主要地位。其中又以单张纸胶印油墨的量最多,约占胶印油墨量的70%左右。轮转胶印油墨中冷固着油墨主要用于报刊和书刊的印刷。迄今为止我国的报刊全部都是用胶印油墨印刷,这是我国报刊印刷的一个特点。适合于大印量印刷品的热固着油墨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它的起点比较高,发展也比较快。
2.凹印油墨
我国凹印和凹印油墨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 0年代初中期。当时凹印油墨随着塑料薄膜印刷的迅速发展而带动起来,并以包装行业为主要市场,其中中低档产品仍以含甲苯类溶剂油墨为主,不含甲苯油墨在逐步推广中。纸张凹印油墨主要服务于中高档包装印刷,它向醇、酯溶剂体系或水性体系的转移比较快。凹印油墨在建材和装饰材料中的应用也逐渐发达起来。和欧洲市场不同的是,我国几乎不用凹印油墨来印刷出版物。由于凹印油墨主要是溶剂型(尤其是印刷速度比较高的),受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比较大,上世纪末它的发展速度趋于平稳。现在它年生产量约占油墨总量的23%~28%左右。水性凹印油墨虽有工业应用,但其印刷速度还比较低,而紫外光固化的品种在较大规模生产中使用还有一个过程。保持凹印特有的高印品质量,开拓新的用途, 向个性化和短版化方向发展,是凹印印刷和凹印油墨的主要趋势。 (divid)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印刷、新闻出版、包装装潢、宣传广告等行业的带动下,油墨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我国油墨的年生产和销售总量是2万吨,到1990年年产量是4.6万吨,2005年已经达到了3O万吨/年。近1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4%。2005年规模最大的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年生产量达24507~,销售额已超过5.3亿。
同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在万吨左右的有8家企业,他们是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太原高氏劳瑞油墨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叶氏油墨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天龙油墨集团有限公司。年实际生产量2000以上但不足万吨的油墨厂约有30~40家,这些企业是油墨行业的主要骨干企业。
上世纪8O年代中期以后,大日本油墨、T&T0KA油墨、东洋油墨、SICPA油墨、Siegwerk油墨、高氏劳瑞、阿克苏诺贝尔、富林特油墨、阪田油墨、大日精化色料和化学品等国外著名油墨公司陆续和国内一些油墨厂组建成合资企业或者建成独资油墨生产企业。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和方式比较先进,技术水平也比较高,给这些合资和独资企业带来了竞争的优势,他们中大多数已经成为中国油墨工业的主要生产企业。中外合资和外国独资 业的油墨约占全国油墨生产总量的60%~70%。
国营的油墨厂如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现在仍有较好的生产和销售业绩,但这样的企业已为数不多。从上世纪9O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国营或者集体所有制的油墨厂家陆续转制成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中也有不少发展得比较成功,如天津油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泗联化工有限公司、肇庆天龙油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山西雄鹰油墨实业公司、美丽华油墨涂料有限公司、昆山亿美油墨有限公司、杭州科望特种油墨有限公司等。随着大多数企业的体制改革逐渐完成,在规模、效率、管理水平、品牌、技术、营销策略等方面就更受企业关注。行业的组成格局将向着以大规模、高效率、高科技和装备精良为特色的大企业群体和以灵活机动、短程运输、服务为特点的中小企业群体为主体的方向展开。
由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处在尚待完善和发展成熟阶段,再加上这二十多年来印刷和包装行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厂星罗棋布、参差不齐、需求多样化的现状,促成了很多油墨厂的诞生。据估计,全国大大小小油墨厂总数已经超过800家,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和印刷厂比较集中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渤海湾和胶东地区。这些企业中有新开设或者正在建设的投资规模比较大和有较大发展意愿的民营、独资或合资企业,也还有为数众多的新中小型油墨厂。由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几年来,油墨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油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几年,石油价格的飙升带动了油墨用原材料价格的一路上涨,大多数油墨厂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由于产能过剩等因素使得油墨产品提价步履艰难,大多数企业的获利水平在下降,投资收益率减少,不少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这对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型油墨厂冲击更大。国外企业曾采用过的合并、收购、联合、重组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在国内却所见不多。谋求出路的方法和途径就成为油墨行业和企业需要直接面对的现实。
产品结构情况
1.胶印油墨
我国胶印油墨的生产和应用有着3O多年的历史,技术上也比较成熟,高、中、低档产品都有生产,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印刷市场的需求, 出口油墨中主要也是胶印油墨。国内发展趋势是中、高档的品种增长速度比低档产品快。上世纪80年代开始,胶印油墨逐渐取代了凸印油墨, 占据了油墨的大部分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油墨门类,生产总量上升,生产企业规模发展很快。这几年胶印油墨年生产总量仍会逐年增加,但因其他油墨发展速度比较快,它在油墨总产量中的百分比会有些下降。现今胶印油墨的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油墨总产量的50%~60%,仍占主要地位。其中又以单张纸胶印油墨的量最多,约占胶印油墨量的70%左右。轮转胶印油墨中冷固着油墨主要用于报刊和书刊的印刷。迄今为止我国的报刊全部都是用胶印油墨印刷,这是我国报刊印刷的一个特点。适合于大印量印刷品的热固着油墨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它的起点比较高,发展也比较快。
2.凹印油墨
我国凹印和凹印油墨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 0年代初中期。当时凹印油墨随着塑料薄膜印刷的迅速发展而带动起来,并以包装行业为主要市场,其中中低档产品仍以含甲苯类溶剂油墨为主,不含甲苯油墨在逐步推广中。纸张凹印油墨主要服务于中高档包装印刷,它向醇、酯溶剂体系或水性体系的转移比较快。凹印油墨在建材和装饰材料中的应用也逐渐发达起来。和欧洲市场不同的是,我国几乎不用凹印油墨来印刷出版物。由于凹印油墨主要是溶剂型(尤其是印刷速度比较高的),受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比较大,上世纪末它的发展速度趋于平稳。现在它年生产量约占油墨总量的23%~28%左右。水性凹印油墨虽有工业应用,但其印刷速度还比较低,而紫外光固化的品种在较大规模生产中使用还有一个过程。保持凹印特有的高印品质量,开拓新的用途, 向个性化和短版化方向发展,是凹印印刷和凹印油墨的主要趋势。 (divid)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