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取代苏丹红的生物保色包装新技术

2006-12-01 00:00: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苏丹红及其危害

很多特定的食品保持其红色或使之成为红色,将会使其在销售中成为卖点。使之促销和增值。这也是食品加工与包装中的功能之一。正因为这样,很多食品用各种办法使之增加红色,主要是加人各种色素,特别是加入了致癌的物质——苏丹红。这就是轰动食品界和危及食品安全的苏丹红事件。

2005 年4 月,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在对全国18 个省、市、区可能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展开专项检查后发现,30 家生产企业的88 种食品及添加剂含有苏丹红。这些食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等一些辣椒制品和番茄制品的主要产销区,被检测的产品包括辣椒油、辣椒酱、辣味酱腌菜、辣味方便食品及生产原料,同时发现,少数添加剂生产企业以苏丹红冒充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色素,销售给辣味品加工企业。

针对苏丹红事件,国家卫生部专门对其作了《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进入体内的苏丹红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苏丹红I 在体内可以被还原代谢为初级产物苯胺和I-氨基-2-萘酚。苏丹红Ⅱ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二甲基苯胺和1-氨基-2 萘酚。苏丹红Ⅲ在体内代谢可产生4-氨基偶氮苯、1-氨基-2 萘酚、苯胺、对苯二胺和1-4 氨基-苯基偶氮-萘酚。苏丹红Ⅳ在体内代谢可产生邻-氨基偶氮甲苯、4-氨基-2-甲苯基偶氮-2-萘酚、2,5-二氨基甲苯、1-氨基-2 萘酚和邻-甲苯胺。

不少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I。最近,欧盟对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其检出苏丹红I 的量为2.8-3500mg/kg。同时在其他一些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如一些调味品中苏丹红I 的含量达到0.7-170mg/kg。也有一些报道称,在辣椒粉中还可检测到苏丹红Ⅱ、Ⅲ和Ⅳ,如在辣椒粉和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Ⅳ的含量分别为230 和380mg/kg,但辣椒粉中一般多以检出苏丹红I 为主。今年2 月18 日,英国食品标准局(The FoodStandardAgency, FSA)就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可能含有苏丹红I 的产品清单。截至2 月24 日,清单上的产品增加到了474 种,包括香肠、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产品。

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Flavourings of the Council ofEurope)的资料信息显示,欧洲每天红辣椒粉的人均消费量为50-500mg/kg,而红辣椒粉中苏丹红I 的检出量为2.8-3500mg/kg,从而推算欧洲人每天苏丹红I 的人均可能摄入量为0.14-1750mg/kg。而在法国向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均每天辣椒(包括红辣椒和辣椒粉)的消费量和最大消费量分别为77 和264mg/kg,按辣椒粉中苏丹红I 的检测出量2.8-3500mg/kg 进行推算,则欧洲人每天人均苏丹红I 的摄入量为0.2-270mg/kg,最大摄入量为0.7-924mg/kg。

苏丹红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但在许多食品中天然存在一些胺类物质。如有研究报道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可检出0.6-30.9mg/kg 的苯胺,在大白菜中可检出22mg/kg 的苯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30.9mg/kg 的苯胺,并可在红茶和蒜汁的挥发性成分中检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7.2mg/kg 的甲苯胺,在芹菜和甘蓝菜中检出1.1mg/kg 的甲苯胺。

该报告通过对苏丹红染料系列亚型的致癌性、致敏性和遗传毒性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量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

报告称,就其毒性程度来说,按照目前在食品中的检出量和可能的摄入量,食品中苏丹红含量增加100,000-1,000,000 倍才能诱发动物肿瘤,而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

同时报告指出,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机会就会上百倍增加,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

但时至今日,尚未见到能取代苏丹红保护食品红色的物质添加剂和技术,于是我们便从食品变色的生物机理上进行研究。选用生物酶取代苏丹红对食品进行保色。
分享到: 下一篇:用废PET产品制造树脂溶液的方法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