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读图时代的包装
2007-01-29 00:00:00.0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房向东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这几年,“图文本”充斥市场,有人把“图文本”的盛行说成是书界的“革命”,于是就有了新说法:“这是一个读图时代”!
从“图文本”的热闹看,似乎还真是“读图时代”了。但是这其中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过度的包装。一个编辑曾对我说,传统的图书出版是编书,现在应该叫“做书”。我想,编书的功夫在字里行间,而“做”书,注重的只是包装、形式,现在更是将这种包装功夫发挥到了极致。应该说,旅游类、生活类等书做成图文本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做成图文本。现在的很多图文书,不论图片与内容契合与否,不管图片的艺术质量高下,都要在书中留下一幅幅包装的“结晶”。这似乎不妥。我觉得,一般图书应该以文为主,插图就是插图,而有的图书,文才几万字,图比文还多,这些图又不是什么艺术品,不少图片乍看还好,细看了,就是色彩而已。
我曾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报道,说英国人以莎士比亚为骄傲,人人家中都要有一套莎翁全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爱看莎士比亚的作品,也不是人人都能看懂。于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英国的出版商特意制作了《莎士比亚全集》假书。就是说,只有精装的书壳,而没有任何内容,如此摆在书柜上,可以显示主人的高雅和有学问。我想,这也许是进入了彻底的“包装时代”,但这是不是书的消亡?显然,只有书壳没有内容那不是书。
过度的包装给如今的“读图时代”注了水,我反而怀念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各种彩色画报和连环画了。那时的连环画以图为主,以文为辅,才是名副其实的“图文本”。从我家中翻出的旧书中,不少文学名著的插图要比现在的“图文本”精致许多。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中刘旦宅的彩色插图,十分精细,与《红楼梦》的内容氛围颇相吻合,极有味道!再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插图,虽是黑白的,本身却是一件艺术品。图书也是产品,当然也要包装。关于图书包装的种种好处,这是常识,无须我赘言。我反对的是把包装强调到了极端,忽视书本的内容,而不是反对包装本身。这就比如人要穿衣,穿衣要得体,但外表不能说明这个人好坏、美丑、学问高低、能力如何。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买书不会只看封面和插图,而不论其他。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