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印刷公司的业务员与技术员

2007-01-31 00:00: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中华印刷包装网  刘莹

在印刷车间有过“实战”经验的人,如果恰巧又从事过技术或业务这两项工作之一,那一定会同意我以下的说法:公司中的技术与业务之间经常会存在一些令人奇怪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后果不可小觑,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序的正常运作。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车间从事工艺技术工作(特别是在国内的某些中小企业),如果技术接到的订单就马上可以完成制作分析,从而选定材料与确定印刷方式,那么就会节约不少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往往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由于不具备什么专业知识,业务接活总是“随心所欲”,既不做幅面大小的判断,也不做印刷难易的考量。而填写订单时更是“随笔涂鸦”,不填颜色、不填尺寸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仅是将一个客户样品交于技术人员就算大功告成。稍通印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印品尺寸经常会因为测量或观察的不准而产生差异;至于颜色,我们暂且不谈“色彩管理”,单说这将带给客户的是最直观第一感受,于是在连简单潘通号都没有的情况下,任谁也是不敢妄下结论、盲目生产的。

不过以上这些还没有完,往往找到业务沟通时,他们又多会不以为然:尺寸你们技术自己可以量,颜色就更好办了,看着来嘛!其实不是技术不知道“看着来”,而是这样最终人力投入、机械运转、耗材浪费的责任又由谁来承担?当然业务还会说:客户给我们就是这样的,尺寸颜色也是由我们测定出来的,技术的测量应该会更准确些,由你们来完成更加合适。暂时不说在印刷公司中通常一个技术要面对很多个业务的局面、也不说最终结果是否能够测量准确的问题,单是如果这一步骤交由技术来完成后,按照正常生产流程应该马上转到生产部安排投产,那么其间就有了一个严重的缺失:客户确认。虽然还是可以由技术转回给业务部门,拿给客户确认后,再次转给技术。但这样一圈下来,又会耽误多少宝贵的生产时间。

技术部门从事的是比较专业的印刷工艺的评测,比如耗材的选用、方式的斟酌、印前的设计、印后加工的确定等等,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印刷生产的始末。而确定印品尺寸和颜色这些完全可以从客户处了解的信息,如果由业务核实后能够直接和客户当面沟通好,实在是为后续工作节约了不少时间。更进一步,如果业务还能学习相应的印刷知识,在实际中对印品做更深入的判别,就会在第一时间赢得效率、占得先机。

至于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尽管有时接到手中的活件确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经验丰富、基础扎实,说不定也会“化不能为可能”。比如客户要求的颜色数量超过了车间任意单个机型的上限,又或者客户的交货期限制非常苛刻,那么是否能利用有限的设备实行连组式印刷,由技术带领每台机组的领机重点从压力、规矩、叼纸牙等方面入手调节从而达到最终的要求,使客户满意,自然与其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业务人员也会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

其实说到底,大家同样都是为了工作,只是出发点不同罢了。“误解是源于不了解”,多加强沟通一定会有利于两部门之间化解隔阂,比如对于前文提到对业务进行印刷知识的培训,也完全可以由公司的技术人员来负责,这样平时多加强交流,问题也会有了畅所欲言的地方;又可以采取在一定范围内技术与业务人员共同拜访客户,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一方面掌握了最新的市场动态,另一方面也会对业务的工作加深了解,一举两得等等。这样下来,一些工作上的小问题,大家也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可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如果这两个部门的关系融洽,就做好了联系印刷公司“前方”与“后方”沟通的渠道,整个工作流程才能得以贯通起来。

只要公司中这两大核心部门可以很好地联手,跨越技术与业务之间的沟通障碍,工作效率的提高自然也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享到: 下一篇:方正“畅流”系统协助《中国日报》成功扩版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