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印刷市场:攻为上还是守为先
2007-02-10 00:00:00.0 来源:印刷经理人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价格战只是表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供求双方的博弈并非自由竞争条件下最终市场价格形成的惟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在价格杠杆的趋高或走低的两端较力的,不是供求双方,而是供方中采取不同竞争策略的企业群体。对印刷这样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产业来说尤其如此。正是由于拥有不同策略竞争者的存在,才使需求一方在价格斡旋中拥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
具体到印刷行业而言,近年来出版物印刷工价的持续走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潮中,有的企业不为所动,稳步前行;有的企业却叫苦不迭,连呼价格战来了。更有甚者,一小部分企业联合起来以防止恶性竞争为名要求政府或协会制定行业统一工价,以应付出版单位的杀价压力。凡此种种,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广受关注,但却注定与家电行业的价格联盟一样必将无果而终。自由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赋予降价以特殊的魔力,在质量、周期、服务水平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恐怕没有一家出版单位能够拒绝低价的诱惑。与价格战的反对者相比,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的企业往往低调而缺少组织,但他们的存在使任何形式的价格联盟都变得不堪一击。
大凡价格战的反对者普遍以行业利益的维护者自居,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不降是等死,降价是找死”。对于某个具体的企业而言,这话或许有几分道理,可如果将其推而广之用于一个产业,则未免沦为笑谈。对于任何一个价格战的发起者而言,其目的无非如扩大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谋求企业发展。“赔本赚吆喝”的情况虽然也有,但绝非主流,且多为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所用。之所以对同样一个价格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其实道理并不复杂。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这应归结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时,它在价格竞争中就会掌握足够的主动权;反之,则只能疲于应付。所以当企业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潮中有了“等死”和“找死”的感觉时,它要做的不是诅咒这可恶的价格战,而应该反思企业的管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企业劳动生产率是不是没跟上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率 石)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