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社:立足还是要靠专业
2007-03-08 00:00:0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江西美术出版社1989年成立之初以年画、挂历生产为主,到1995年主业转变为美术教材出版。2006年5月,该社领导层进行了换届,新任法人代表陈政提出,今年至未来的5年内,江美社将实现“美术专业类图书出版”的战略理性回归,预计年出书量在400个品种以上,销售码洋达到4000万一6000万元。为何江美社今年开始调整出版战略?他们又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记者采访了江西美术出版社法人代表陈政。
回归专业 求特做优
记者:您上任后,新领导班子提出,江美社要从教材回归到美术专业书出版,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政:教材的利润越来越小,而且出版社的发展需要市场化。因此,我们决定要重新在美术书上有所作为。一方面以美术书为基础,寻求多元化市场突破;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我们的队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记者:美术图书市场较小,目标读者群也很狭窄,如何做出特色,在美术书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陈政:这就要求我们一边要守住原有优势的领地,一边又要向边缘学科扩张,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在编辑出版策略上坚持不与同类出版社“正面冲突”。我们将原来的13类7大板块整合为4个主打板块和2个辅助板块。4大主打板块为美术高考与基础类、书法篆刻与鉴藏类、少儿美术美育类、美化生活类;2个辅助板块为图文与旅游书、美术理论与工具书。同时,我们会侧重对“江西民间美术”图书的出版。除了景德镇陶瓷之外,对于江西其他民间美术形式,如“红石雕”、“砖雕”、“江西剪纸”、“民间吉祥物”等。我们会进一步发掘整理出版。
总的来说,我们的企业战略就是:加强少儿美术、书法、美术工具书、收藏鉴定类等市场图书的开发力度,对陶瓷鉴赏、绘画技法、美术高考、美术中考、初学美术等品牌系列进行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打造品牌,以“学术著作普及化、普及图书精品化”为编辑方针,强化市场意识,推进异地发展,实现多边合作;走“求特”、“做优”的强社之路。
三大转变 多元发展
记者: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两项对江美社发展意义较大的工作,一是建立景德镇江美陶瓷艺术基地,二是创立江美数码制版有限公司。这两件事给出版社带来了哪些改变?
陈政:建立“景德镇江美陶瓷艺术基地”,目的就是利用出版社多年积累下的画家资源,将他们的艺术由“纸上绘画”转到“瓷上绘画”上。这里面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能够为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提高出版社知名度,扩大声誉,开拓出一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多元发展路子。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成本,江美社2001年将原“深圳利丰雅高电分制版公司江西公司”从深圳引进,后来与深圳彩帝印刷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了“江美数码制版有限公司”。它的创立,既节约了编辑的时间与精力(以前都是编辑前往深圳制版),也大大减少了出版成本。江美社于2006年12月接管了该公司,实现了出版业向中下游延伸的构想。
记者:江美社回归美术专业书出版后,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将会有什么转变?
陈政: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经营图书”到“经营品牌”的转变。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品牌经营要行之有道、行之有效,我们在下阶段工作中要作为重点抓。二是实现由“单一选题策划”到“集群选题策划”转变。这样可以便于形成图书产品规模,加大影响力。三是在管理上,从原来的“层级管理”转变为“扁平管理”。从我们的试行效果来看还不错。这种扁平式管理便于责任的划分和效率的提高,即每位领导层成员主管一个板块,责任到人,体制明晰公开。比如江美社现在将图书品种划分为六大板块,领导层成员又刚好是六个人。这样就一对一负责安排下去,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建设企业文化 营造组合品牌
记者:品牌是立社之本,您刚刚提到今年江美社重点工作便是抓品牌经营,您对此有何想法?
陈政:我认为,品牌经营要做好三方面,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策划好企业形象广告宣传,研究“品牌营造策略”。具体来说,一要将“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共同推进,形成“组合品牌”策略;例如:“雀巢”品牌,采用的就是“组合品牌战略”,这样它下属的产品就互不影响,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互不干扰,利于整体发展。二是在“品牌定位”上,我们必须要非常清楚:我们的目标读者群是哪些,我们提供给目标读者群的核心品牌价值是什么。例如:我们出版的所有图文类图书都将归于我们的“鸟巢”图书系列品牌之中,鸟巢图书中的一个系列‘游遍世界最美丽的地方’给目标读者群提供的核心利益就是:“为那些出国人员、旅游爱好者、世界地理爱好者了解知识性、趣味性的旅游地理知识提供方便。”还有与竞争对手不同之处的描述。以及分析出主要对手有哪些,等等。三是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形成“品牌资产模型”;包括“品牌知名度”,大众对这一品牌的“品质认知度”,读者对象对我们的品牌产生“品牌联想”,完成“品牌忠诚度”的建设。我们知道培养一个新读者要比老读者花5—6倍的成本和精力,培养起“忠诚度”就不会轻易丢掉读者。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