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癌企业换料求生 新材料不在标准目录
2005-11-02 13:01: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ge yan
质检总局四条禁令的颁布,持续13天的PVC致癌保鲜膜事件似乎尘埃落定。然而,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更多的事情还在后头。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涉“癌”企业之一的上海郡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郡是”)了解到,该公司正准备舍DOA(己二酸二辛酯)而用DINA(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作为生产保鲜膜的原材料。但后者也不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目录。
新材料命运待定
在郡是总经理助理赵承兴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三个瓶子,都是即将送往大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增塑剂样品。一瓶是以前生产使用的DOA,另两瓶是准备选用的不同供应商提供的 DINA。
接受采访前,赵承兴正在通一个比较长的电话。他的声音比较大,“这不是三个集装箱的问题,也不是南非的问题,是现在被媒体报道之后,不能使用 DEHA。”
赵承兴告诉记者,现在全国6家主要的PVC生产企业,只有2家没有停产。据说,这2家企业的产品没有测出含有DEHA。目前郡是的生产线已经解封,但是企业并没有开工,必须确定新的原料之后才能进行生产。
郡是的工厂位于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2000年投资兴建,次年开始生产。这是在国内最早投资生产PVC保鲜膜的企业。赵承兴只告诉说中日双方合资比例是4:6,对于企业更多的情况他并不愿意透露。
走进郡是的厂房,记者看见一位工人正在擦拭设备,PVC保鲜膜的生产线已经停止运转。“10月26日,上海市质检局派人来了,要求企业停产整顿,并召回已经售出的PVC保鲜膜。包括生产线和库存产品都已查封。”赵承兴说,“你们报道也是一个好事情,以前我们也不知道DEHA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它和DOA 有什么区别。”
10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称发现部分PVC保鲜膜样品含有DEHA,进而禁止PVC保鲜膜生产使用DEHA。10月28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郡是”牌PVC保鲜膜含有DEHA。
据赵承兴介绍,大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原料监督检验机构。如果送检样品在该机构获得通过,就可以投产使用。
然而记者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DINA也并不在标准目录。
标准之惑
“作为企业我们很困惑。”赵承兴说,“我们使用的不是DEHA,而是DOA。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含有DEHA,不知道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对照所有相关国家标准,都找不出我们违规的地方。”据他介绍,郡是的增塑剂都是按照2003年制定的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来执行的,其中的DOA供应商来自浙江。
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告诉记者,DOA和DEHA是异构体,即化学元素比例构成一样,但分子结构有差异。因此,一些企业认为,DEHA和DOA是一种物质。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企业在采购DOA时,供应商提供的材料里可能含有 DEHA。
赵承兴认为,既然企业生产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进行的,那么,“有问题的应该是标准和法规,而不是企业”。得出如此观点的原因是,赵承兴认为,按照 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企业根本无从判断DOA的适用范围到底只是“塑料、橡胶”,还是也包括“食品包装材料”。
PE商机
在赵承兴的另外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若干卷保鲜膜样品。其中有郡是自己的PVC保鲜膜,也有其他厂家的PVC保鲜膜,而且还有从国外进口的超市用PE保鲜膜以及国内生产的PE保鲜膜。记者发现,无论透明度还是粘性,国外PE保鲜膜都远比国产的优良。
在PVC致癌保鲜膜事件曝光后,超市、商场都纷纷改用PE保鲜膜,使得PE保鲜膜市场出现巨大商机。但是国内企业基本上是生产家用PE保鲜膜,目前超市改用的PE保鲜膜多为外包装PE食品包装膜。
“我们今年年初就准备生产PE保鲜膜,机器设备都已经在准备,看现在的情况,我们必须尽快投产。”赵承兴说。
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国外的PE保鲜膜主要是法国的林帕克公司生产的,其技术可以做到3层复合,而国内只能做到1层。当然,其价格也比较贵,要3万~4万元/吨。而国产PVC保鲜膜,目前市场价基本是2万元/吨。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