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遭遇拖延术限改令成护身符
2007-07-27 00:00:00.0 来源:www.paper.com.cn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2007年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公布了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的情况,从全年能源消费情况看,我国单位GDP能耗三年来首次由升转降。但是,全国除北京以外,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单位能耗需要比2005年下降20%。可以说,我国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4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时,连续用了六个“不”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
这六个“不”,深刻地概括了当前一些地方在执行节能减排任务时存在的顽症。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节能减排工作在许多地方仍停留于“小打小闹”,远没有达到国家和人民所期望的“伤筋动骨”的地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会诊了当前节能减排行动中具有典型性的五种“怪象”。
怪象一:纸上谈兵,“只见口动不见脚动”
去年节能减排指标下达后,一些地方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同步出台,有的抱着“边干边看”的心态,节能减排推进乏力。
尽管“黑色数据”表明资源环境达到难以承受的底线,然而,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赴基层调研发现,这些存在问题的地区官员,说起节能减排头头是道,但多停留在“传达、通知”的层面。记者询问上半年节能减排的效果,他们的表述要么是“截至2006年底”,要么是“近几年来”,要么是“未来3年准备……”,全是模糊概念。至于今年上半年到底关停了多少小电厂或小造纸厂,不是没有数字,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专家点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毛如柏说,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如何,事关国计民生大局,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但现在一些官员总强调贯彻执行需要一个过程,一些投入还不能确保到位,一些地方和企业认识不统一,一些违规的优惠政策一时难以清理等。节能减排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能再搞“吹风”,走形式主义。
怪象二:大搞“拖延术”,“限改令”成“护身符”
为了增加税收,一些地方对于必须关停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能拖一天就拖一天,早晚要关的就尽量晚关;限期可长可短的,就尽量拉长。上“黑名单”的企业有了“大限”,反而在加足马力生产。
长江荆州段多家造纸企业长期违法将生产废水直排长江,严重威胁下游用水安全。今年3月,湖北荆州市启动了“造纸行业专项治理”,要求这些企业限期内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达标排放。然而本刊记者调查发现,面对“限改令”,一些造纸企业排污行为不减反增。一个纸厂“老板”甚至直言,有“限改令”,起码这一两年企业生产排污没人干扰,最后怎么样,走一步看一步。
专家点评:“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主任何嘉平说,一些企业为何敢顶风排污?这是因为环保部门对他们的处罚多是“限期治理”,而非立即关停。就“限期”而言,显然有了弹性空间。除一小部分经过技术改造的企业可以实现排放达标,多数企业由于设计及投入上的原因,根本不可能按期实现达标排放。
怪象三:土政策导致环保“死角”,遇到石头绕道走
有的地方政府碍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级别高、效益好、背景深,不敢去啃“硬骨头”,采取遇到石头绕路走甚至纵容的策略,有的甚至出台干扰和限制环保执行的“土政策”,成为环保执法的一个“死角”。
国家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前不久在对安徽省合肥、蚌埠、阜阳、淮南、亳州5市进行检查时,就发现了23家企业超标排污,其中包括合肥海尔、合肥日立、安徽丰原等一批知名企业。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共有324个建设项目,但开发区管委会却只能提供15个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验收材料,企业废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直排渭河。
专家点评:何嘉平说,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引资“让利竞赛”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得以进入工业园区,“饥不择食”式的引资增加了节能减排的调控难度。近年来环保部门在执法行动中见到不少大污染企业门口挂的不是由当地政府“重点督办”的牌子,而是“重点保护”的牌子。
怪象四:令不行、禁不止,顶风上马“两高”项目
在很多地方,工业项目被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只要经济增长快,便能“一俊遮百丑”。当前一些高耗能行业产量和利润迅速增长的背后,是部分地方政府违反中央精神和政策,明里暗里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令不行、禁不止,成了节能减排的最大症结。
国家发改委早在2006年9月,就发布了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等8个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的政策,明确了对这些行业中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用电实行加价的时间和标准,禁止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
半年后,不但仍有15个省份未认真执行这项政策,而且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等14个省(区、市)以实行发供电联动、协议供电、大用户用电直供、竞价上网等名义自行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措施。
专家点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业结合起来,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乱上煤电、化工、钢铁等重化工项目,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
怪象五:耍弄“障眼法”,倒闭企业“充数”淘汰
遇到各级部门的清理检查,就把前几年关停的小水泥厂、小电厂、小钢铁厂拿出来重说一遍,或用早已倒闭多年的企业“充数”,乍一听还以为形势一片大好。
河北省钢铁产能中近45%的炼铁能力、27%的炼钢能力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限期淘汰的落后产能。河北省发改委2006年底公布了首批淘汰的26家企业名单,但一些基层政府耍弄“障眼法”。邢台云龙集团沙河钢铁有限公司是沙河市惟一一家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当记者来到位于沙河市福仪村的厂区时,只见大门紧锁,厂区空荡荡的,记者暗自“称赞”这家企业如期自动关门的决心。谁知负责看厂区的工人告诉记者,这家企业2004年就因经营不善倒闭关门了,因为设备一时卖不出去,一直由他看守。
专家点评: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认为,GDP看得见、摸得着,而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则需要较长时期才会显露出来。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也不能随便找一家倒闭企业抵顶任务。当地政府拿“死”的当“活”的凑数糊弄人的做法,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