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十六大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回眸

2007-10-15 00:00:00.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中国的图书出版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产业规模不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图书出版业始终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自从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坚持正确导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带动下,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特别将五年来,书业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简要回顾,从中可以感受到书业科学发展的历程,感受到书业不断走向和谐的脉动。

一、科学发展稳步提高,图书市场日趋和谐

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图书出版行业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很大提高和改善,整个行业正在不断向健康、成熟、理性发展。从2003年到2006年图书总品种从190391种增长到了233971种,其中新版图书从110812种增长到130264种;定价总额从561.82亿元增长到650.34亿元;纯销售金额从461.64亿元增长到504.33亿元。图书出版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出版业经历过爆发式增长,也经历过所谓“滞胀”带来的阵痛。自从2003年以来,出版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以往单纯追求量的扩张向注重量的增长转变。一直困扰出版业的库存过大、过分依赖教材利润等棘手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2005年和2006年全国图书库存金额增速持续减缓,通过资产重组等金融手段,库存带来的经营风险正在日益减弱。而教材招投标的开展,客观上起到了引导出版业调整产品结构、更加贴近市场的方向发展。

规范图书市场,打击非法出版,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是中国出版业近年来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2006年“两会”前夕,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国家版权局向新闻界公布了一批侵权盗版、损害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件,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打击盗版等非法出版活动的决心和能力。2006年7月,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反盗版百日行动”,据统计此次活动在全国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达5800多万件,查办相关案件1万多起,有效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净化了出版市场,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2005年12月,中央公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指明了思路。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锋之一,书业的改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从1999年2月我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以来,中央所属主要大型出版机构和全国多数省区都成立了出版和发行集团。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出版业(图书、报纸、期刊、印刷、发行)集团总资产为1685.5亿元,主营业务总收入1056亿元,利润总额62.9亿元。在出版集团方面,总资产超过20亿元的13家,其中超过30亿元的有7家,其中山东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都超过50亿元。主营业务超过10亿的14家,其中超过20亿元的9家,前三名的山东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均超过35亿元。利润总额超过2亿元的有三家,分别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公司。在发行集团方面,资产总额超过30亿元的6家,前三名的浙江发行集团、江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四川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均超过35亿元。主营业务超过15亿元的有12家,前三名的江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浙江发行集团和湖南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均超过30亿元。而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的有江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浙江发行集团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等4家。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29家。23家省级新华书店实现了省内或者跨省连锁经营,10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图书物流中心5个,年利润千万元以上的图书物流中心10个。

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独立企业法人,在转制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适应了市场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出版、发行集团的成立、高校出版社转制、教材招投标,这些适应市场发展的改革措施,演绎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让中国书业更加成熟和有力,中国书业已经实现了从“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目前,出版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深入攻坚阶段。2006年,上海新华传媒成功上市,之后众多出版发行机构已经或者正在准备上市融资,实现资本运作;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机构深层次合作,激发了强大竞争潜能。这五年来的书业改革将对今后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三、对外合作实现突破

中国加入WTO后,出版业等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已经势不可挡。2003年中国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2004年图书发行批发业务也开始向外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出版企业进入中国:德国贝塔斯曼、英国DK公司、加拿大汤姆森公司、英国培生集团、德国施普林格、荷兰爱思唯尔、日本讲谈社等世界著名出版业巨头分别在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代表处或办事处。到2006年底,中国已经批准成立的外资分销发行企业共45家,其中有15家有批发权。

在迎接外国出版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在党中央直接关怀下,中国出版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2005年由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牵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全面启动,2006年纳入该计划的推荐书目已经超过1000种。全球兴起的汉语热带动了对外汉语图书的市场迅速扩大,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也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中国图书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世界各地。

200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盛况空前,参展的国外客商超过历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小出版商也积极投身中国市场,并通过版权贸易、联合出版等方式获得了实惠,国外的专业媒体盛赞中国市场为国际中小出版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如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已经取得了与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知名书展比肩的地位,获得了世界同行的瞩目。中国出版业的对外开放正在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四、图书出版数字化步伐加快

2003年以来的五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在我国普及,中国的数字出版也随之风起云涌。以数字为基础的高科技对于出版业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正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和经营模式。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转型改革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积极主动,稳步推进。

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约200亿元,而且产业规模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根据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的年检数据表明,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的资产总计超过58亿元,经营收入约77亿元,其中互联网出版业务收入28亿多元,利润近1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3.28%,净利润14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57.6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出版类网站总体发展强劲。而一条连接数字技术提供商、作者、出版机构和互联网用户的产业价值链已经形成。按照国家的“十一五”规划,数字技术将加速进入并改造传统出版产业,一场“数字出版”变革已经在中国图书出版业展开。

五、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读书、爱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美德,对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繁忙,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上网络和娱乐的冲击,全民的阅读率呈下降趋势。2003年以来,每逢“两会”都会有代表委员发出热爱读书的呼吁。尤其是2006年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集体倡议由政府推动全民阅读活动。2006年4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和团体联合发文,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这项活动的发起机构几乎囊括了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所有党政军部门,其力度前所未有。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读书活动也在全国广泛开展,在学校、厂矿、机关读书爱书,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风气扑面而来。

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在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中,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而建设农村书屋、为农民提供“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三农”图书已经成为了出版业的自觉行动。早在2004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就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三农”图书发行的意见,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我国农村图书市场日益繁荣,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观。2007年3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成20万家“农家书屋”。

分享到: 下一篇:全球出版业最新趋势:迎接数字时代全面到来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