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品包装呼唤理性
2006-02-09 09:06:00.0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曾经,酒类产品在市场上面临“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境地。然而,近些年来,唯包装的势头高歌猛进,大有引领新的消费潮流之势。在济南秋季糖酒会上记者发现,无论是名优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而其豪华的“行头”令经销商纷纷摇头。
包装陷入“非理性”误区
包装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本无可厚非。除了几个“人见人爱”的老品牌外,直接刺激消费者感观的就是酒产品的瓶盖、瓶型、礼盒等外包装物,这成了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于是,为追求短期利益,一些酒企本末倒置,一度将包装置于企业营销环节的首位,推出了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产品,在市场上“混淆视听”。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企业依靠“奢华”的包装打天下,这种非理性举措严重地误导了市场和消费者,由此形成的巨大惯性力量使酒产品包装过了火,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据了解,目前的“奢华”包装主要有两类:一是“过度包装”。一瓶价值二三十元的酒要花费四五十元进行包装。二是“仿制包装”。一旦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市场上就会出现多种外形、风格相同的产品,让消费者不知如何选择。
包装应走向理性
王延才说,过度包装一方面会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另一方面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针背道而驰。
王延才告诉记者,企业包装应该走向理性,理性包装的重要表现就是包装节约化。就包装而言,酒企业应首先考虑外在设计和内在质量的统一,“表里如一”才是酒类企业必须遵循的经营理念。
另外,理性包装还要体现包装的个性化。企业要努力在包装的个性化上下功夫,改变这种“千人一面”的局面,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包装陷入“非理性”误区
包装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本无可厚非。除了几个“人见人爱”的老品牌外,直接刺激消费者感观的就是酒产品的瓶盖、瓶型、礼盒等外包装物,这成了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于是,为追求短期利益,一些酒企本末倒置,一度将包装置于企业营销环节的首位,推出了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产品,在市场上“混淆视听”。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企业依靠“奢华”的包装打天下,这种非理性举措严重地误导了市场和消费者,由此形成的巨大惯性力量使酒产品包装过了火,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据了解,目前的“奢华”包装主要有两类:一是“过度包装”。一瓶价值二三十元的酒要花费四五十元进行包装。二是“仿制包装”。一旦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市场上就会出现多种外形、风格相同的产品,让消费者不知如何选择。
包装应走向理性
王延才说,过度包装一方面会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另一方面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针背道而驰。
王延才告诉记者,企业包装应该走向理性,理性包装的重要表现就是包装节约化。就包装而言,酒企业应首先考虑外在设计和内在质量的统一,“表里如一”才是酒类企业必须遵循的经营理念。
另外,理性包装还要体现包装的个性化。企业要努力在包装的个性化上下功夫,改变这种“千人一面”的局面,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