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好印业管理?
2007-12-01 00:00:0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印刷业归口新闻出版部门管理已有10来年了。作为基层管理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印刷业成为本部门的主管行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印刷业整体规模较大,是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基层管理部门来说,印刷业是企业数量最多、市场化程度最高、行业内部发展最不平衡的服务对象,是我们无法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的行业。
温州地区的印刷行业具有企业规模大、产值高、印刷工艺齐全、产业配套完善等特点。作为印刷大市,温州在《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颁布以前,便依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五项管理制度,并相继制订实行印刷企业负责人法规培训制度、技术工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管理与服务措施。经过这些年的管理,市印刷行业实现了从无序竞争到规范经营、从粗放型增长到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的质的转变。在这期间,我们也常常听到个别企业,甚至于管理人员的意见,反映五项管理制度比较繁琐,无法做到一一落实。
实际上,五项管理制度不但是《印刷业管理条例》的灵魂,是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杜绝非法印刷品的根本保证,而且我们也应该让企业认识到,五项管理制度也是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维护自身权益的一大重要措施。最近浙江省的一家企业正是因为验证手续不到位,而被迫向客户支付了几十万元的赔款。今后无论印刷业的管理手段是否有变化,我想五项管理制度不应有变。当然,其执行方式如何更加完善,值得大家深入探讨。
作为印刷行业的主管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管理成效。同全国多数地区的情况一样,温州市的印刷业也面临着诸如小企业过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面临着土地、人才、技术等发展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实现由“印刷大市”向“印刷强市”转变,是摆在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现在很多地方都做了印刷业发展规划,并制订发展对策,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提到了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技术水平、培育技术人才等措施。但仔细想想,我们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呢?到底哪些措施既在行政服务范围之内,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呢?而有的经验,并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如苍南县印刷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很成功的,但只有在印刷业成为当地的较大规模产业、地区土地储备较丰富的前提下才值得借鉴。
也许,作为从事意识形态管理的部门,我们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本来就很有限,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政策上还缺乏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调整结构、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问题上始终拿不出有效的举措。况且对于基层管理部门,有些政策、措施是无法出台实施的。比如国家已经将印刷行业明确列入文化产业的范畴,但其税负至今未被当做文化企业来看待。这个问题只有在国家级机关这一层面才能予以解决。
管理就是服务。管与不管,应该看是否有利于行业规范,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如是前者,无可争议地要严管,而对于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有所管,有所不管”是服务者要透析的。
(作者系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处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