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邮票印制过程
2005-08-29 13:29: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ge yan
国家邮政局将于9月27日发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邮票属于今年的重大题材,她也成为了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在印制工艺方面实现突破的一个成功典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负责这套邮票印制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共同克服难题,不断探索、尝试,在摸索中前进,最终将“大将”邮票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国家局一开始就将这套邮票确定为雕刻版。因为雕刻版邮票仿制起来很困难,可以说这种版别本身就是一种防伪手段,将邮票做成雕刻版可以使邮票的品质提高,也满足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求。而且,“大将”邮票的设计图稿是素描稿,非常适合做雕刻版。印制局有两种雕刻版的印制机器,一台是影雕机,就是将影写版和雕刻版组合在一起印制的机器。另一台是胶雕机,是将胶印版和雕刻版组合在一起印制的机器。当时,印制局考虑到那台影雕机的年代太久了,效率比较低,印刷速度会比较慢,它的生产周期已经不能保证这套邮票的发行了,所以决定使用胶雕机印制。
印制局生产处拿到邮票的电子图稿时是 5月底,对于一套9月份就要发行的邮票来说,这段印制时间相当紧张。工艺师拿到图稿后,片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开始了胶印部分的制版工作。
胶印的印版是一张张透明软片,它上面的图像要被晒制在一个涂有药膜的锌铝合金版材上,黑的地方不感光,将来就粘油墨,透明的地方感光,以后就不粘油墨,从而形成一个网点图像,把这一版材包在一个滚筒上,与满是油墨的墨辊接触,这样,滚筒上有的地方就粘有油墨,有的地方就没有油墨,这些油墨再被转移到一块橡皮布上,最后,橡皮布将图像印到纸上。这套邮票的胶印部分是边饰,暗红的底色,上面布满了金色的线条。这时候,工艺师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这种浓重的底色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了印制界俗称的“鬼影”。因为这套邮票只有边饰是红色的,在印刷时,中间放邮票的位置应该是白色的。墨辊在油墨转移过程中,空白处堆积的油墨,在延伸至边饰部分时瞬间释放到了橡皮布上,等再往纸上印的时候,便出现了“鬼影”,于是,边饰靠近空白处的边缘有一段颜色特别深,被拖出了一道深影。其实,这种情况是这种印刷方式的通病,只不过这台机器的反应比较明显。因为这台机器用来把墨疏散均匀的匀墨辊比较少,所以为了避免“鬼影”出现,制版车间只能重新制版,把会被拖出深影的那一段颜色做浅,做一个颜色上的补偿。而这个补偿值是多少,到底要使那个地方浅到多少,这都是一个模糊的数据。而且每次印制的墨色不一样,印版上的网点密度就深浅不一,所要调整的数值都不一样。他们就这样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不知重新做了多少块版,直到印出来的红色深浅完全一致。与此同时,由于暗红底色上的金线非常细,印制过程中还出现了断断续续的现象,大家也在对这一难题进行不断地修改、尝试。整个边饰一共进行了 20多次试验后,才达到了印制要求。
因为邮票使用胶雕印制工艺,为了节省时间,在制作胶印版的同时,雕刻版的制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这种十个人像放在一起的邮票,对印制局来说,印制难度相对较大。邮票的原图稿是素描稿,具有黑白灰三色,但雕刻给人一种黑白分明的感觉,只有黑色线条,不可能出现素描里那种中间色调,最好还是将原稿转成雕刻的表现形式,才能满足以后的印制要求。因此,生产处准备了两套方案。首先,他们请了5位雕刻师,按照原稿进行手工雕刻,每个人刻两个人像。可最后,这十个人像摆在一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较大,不太协调。
5位雕刻师对原稿的理解不尽相同,布线的方法也就不太一样,有的线比较圆润,有的比较硬朗,有的交叉线比较多,很难把这十个风格不一的人像放在一套邮票里。于是,国家局票品司等部门经过协商后采用了第二套方案———请一位雕刻师,要求其将所有人像的素描稿复制成一幅幅线条稿,再根据线条稿上线条的深浅、粗细、疏密的情况进行雕刻。因为素描稿是临摹照片完成的,画面中十个人像色调的深浅、光线的角度、衣服受光面明暗等效果都不是特别一致,雕刻师在绘制线条稿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找齐、统一。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协调,雕刻师在勾线条时不是一个人像一个人像地完成,而是将人像中的同一个部分依次完成。比如画大将军帽的时候,就把十个人的军帽都画完;画人像眼睛的时候,就把十位大将的眼睛都画完……经过20多天的布线,线条稿被拿到机器上进行激光雕刻,至此,雕刻版的制版工作也完成了。
最后,胶印版和雕刻版要到印刷机上套在一起进行合成,才能印制出一套完整的邮票,这个工作也是印制工作人员在不下十次的尝试与探索中完成的。
这套邮票在胶雕机上的印制工序共有五个单元,先是胶印版的四种单元,胶印部分有四种颜色,一个单元印一种颜色,第五个单元就是雕刻版的印制工序。因为用来印制邮票的纸张是卷筒纸,并且纸道较长,胶印印刷时纸张伸涨比较严重,等到雕刻版印刷时,前面印出的边饰部分的尺寸就无形中变大了,雕刻版的邮票印上边饰中间那块空白的位置时,就显得不合适,不能“严丝合缝”了。这种情况下,虽然制版工作已经完成,但只能再次对胶印版进行修改,将原来的尺寸缩短。而这次这个补偿值也是不可知的,只能再次通过一次次摸索与尝试,直到纸伸涨后印雕刻版的时候图像正合适为止。此外,天气的湿度跟纸的伸涨率也有关系,在印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这一气候因素对套印工作进行调整,这期间,又不知重新做了多少块版。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两块版上的图像终于能够精确地套在一起了。
7月中旬,“大将”邮票的样张得到了国家局的认可,开始大批量印刷。
印制一套有十个人像的胶雕版邮票,是对我国邮票印制工艺的一次挑战。从 5月底拿到图稿,到7月中旬开始印刷,负责这套邮票印制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摸索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邮票印制工艺的精美之处。
国家局一开始就将这套邮票确定为雕刻版。因为雕刻版邮票仿制起来很困难,可以说这种版别本身就是一种防伪手段,将邮票做成雕刻版可以使邮票的品质提高,也满足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求。而且,“大将”邮票的设计图稿是素描稿,非常适合做雕刻版。印制局有两种雕刻版的印制机器,一台是影雕机,就是将影写版和雕刻版组合在一起印制的机器。另一台是胶雕机,是将胶印版和雕刻版组合在一起印制的机器。当时,印制局考虑到那台影雕机的年代太久了,效率比较低,印刷速度会比较慢,它的生产周期已经不能保证这套邮票的发行了,所以决定使用胶雕机印制。
印制局生产处拿到邮票的电子图稿时是 5月底,对于一套9月份就要发行的邮票来说,这段印制时间相当紧张。工艺师拿到图稿后,片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开始了胶印部分的制版工作。
胶印的印版是一张张透明软片,它上面的图像要被晒制在一个涂有药膜的锌铝合金版材上,黑的地方不感光,将来就粘油墨,透明的地方感光,以后就不粘油墨,从而形成一个网点图像,把这一版材包在一个滚筒上,与满是油墨的墨辊接触,这样,滚筒上有的地方就粘有油墨,有的地方就没有油墨,这些油墨再被转移到一块橡皮布上,最后,橡皮布将图像印到纸上。这套邮票的胶印部分是边饰,暗红的底色,上面布满了金色的线条。这时候,工艺师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这种浓重的底色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了印制界俗称的“鬼影”。因为这套邮票只有边饰是红色的,在印刷时,中间放邮票的位置应该是白色的。墨辊在油墨转移过程中,空白处堆积的油墨,在延伸至边饰部分时瞬间释放到了橡皮布上,等再往纸上印的时候,便出现了“鬼影”,于是,边饰靠近空白处的边缘有一段颜色特别深,被拖出了一道深影。其实,这种情况是这种印刷方式的通病,只不过这台机器的反应比较明显。因为这台机器用来把墨疏散均匀的匀墨辊比较少,所以为了避免“鬼影”出现,制版车间只能重新制版,把会被拖出深影的那一段颜色做浅,做一个颜色上的补偿。而这个补偿值是多少,到底要使那个地方浅到多少,这都是一个模糊的数据。而且每次印制的墨色不一样,印版上的网点密度就深浅不一,所要调整的数值都不一样。他们就这样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不知重新做了多少块版,直到印出来的红色深浅完全一致。与此同时,由于暗红底色上的金线非常细,印制过程中还出现了断断续续的现象,大家也在对这一难题进行不断地修改、尝试。整个边饰一共进行了 20多次试验后,才达到了印制要求。
因为邮票使用胶雕印制工艺,为了节省时间,在制作胶印版的同时,雕刻版的制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这种十个人像放在一起的邮票,对印制局来说,印制难度相对较大。邮票的原图稿是素描稿,具有黑白灰三色,但雕刻给人一种黑白分明的感觉,只有黑色线条,不可能出现素描里那种中间色调,最好还是将原稿转成雕刻的表现形式,才能满足以后的印制要求。因此,生产处准备了两套方案。首先,他们请了5位雕刻师,按照原稿进行手工雕刻,每个人刻两个人像。可最后,这十个人像摆在一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较大,不太协调。
5位雕刻师对原稿的理解不尽相同,布线的方法也就不太一样,有的线比较圆润,有的比较硬朗,有的交叉线比较多,很难把这十个风格不一的人像放在一套邮票里。于是,国家局票品司等部门经过协商后采用了第二套方案———请一位雕刻师,要求其将所有人像的素描稿复制成一幅幅线条稿,再根据线条稿上线条的深浅、粗细、疏密的情况进行雕刻。因为素描稿是临摹照片完成的,画面中十个人像色调的深浅、光线的角度、衣服受光面明暗等效果都不是特别一致,雕刻师在绘制线条稿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找齐、统一。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协调,雕刻师在勾线条时不是一个人像一个人像地完成,而是将人像中的同一个部分依次完成。比如画大将军帽的时候,就把十个人的军帽都画完;画人像眼睛的时候,就把十位大将的眼睛都画完……经过20多天的布线,线条稿被拿到机器上进行激光雕刻,至此,雕刻版的制版工作也完成了。
最后,胶印版和雕刻版要到印刷机上套在一起进行合成,才能印制出一套完整的邮票,这个工作也是印制工作人员在不下十次的尝试与探索中完成的。
这套邮票在胶雕机上的印制工序共有五个单元,先是胶印版的四种单元,胶印部分有四种颜色,一个单元印一种颜色,第五个单元就是雕刻版的印制工序。因为用来印制邮票的纸张是卷筒纸,并且纸道较长,胶印印刷时纸张伸涨比较严重,等到雕刻版印刷时,前面印出的边饰部分的尺寸就无形中变大了,雕刻版的邮票印上边饰中间那块空白的位置时,就显得不合适,不能“严丝合缝”了。这种情况下,虽然制版工作已经完成,但只能再次对胶印版进行修改,将原来的尺寸缩短。而这次这个补偿值也是不可知的,只能再次通过一次次摸索与尝试,直到纸伸涨后印雕刻版的时候图像正合适为止。此外,天气的湿度跟纸的伸涨率也有关系,在印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这一气候因素对套印工作进行调整,这期间,又不知重新做了多少块版。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两块版上的图像终于能够精确地套在一起了。
7月中旬,“大将”邮票的样张得到了国家局的认可,开始大批量印刷。
印制一套有十个人像的胶雕版邮票,是对我国邮票印制工艺的一次挑战。从 5月底拿到图稿,到7月中旬开始印刷,负责这套邮票印制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摸索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邮票印制工艺的精美之处。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