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文化产业渐入佳境
2009-09-15 11:45:41.0 来源:必胜网 责编:乐轩
- 摘要:
- “抗风险能力强也是民营企业的优势特点。”魏珑告诉记者,从市场需要出发,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民营企业制胜的法宝。更重要的是,深谙市场经济精髓的浙江民资所到之地,带去的不仅是资金。“他们在文化产业领域获得发展空间的同时,对当前文化体制中积习已久的弊端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005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备受各类新闻媒体关注。“首次与国有出版社和国有发行企业平等参加图书订货会。”这一被诸多媒体频频使用的句子,代表着民营业者渴望平等的姿态。经历过20多年的灰色后,民营工作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3年7月,发行界迎来变革。《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台后,民营书业摘掉了“二渠道”的帽子,以平等姿态与国有发行企业同台竞技。此后,民营书业首次获得总发行权、连锁经营权,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脱颖而出。
平等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在2004年同时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连锁经营权”两项资质,开创了民营书业企业首次同获两项权利的先河。从此,作为教辅策划公司领军者之一,世纪天鸿以连年销售码洋超10亿元的战绩,一路高歌猛进。但同时,正如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联合总裁漆峻泓所言,政策的不确定性、身份的敏感,使得民营业者普遍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即使出了好书、发行了若干亿码洋,也依然低调谨慎,不愿公开家底,不敢大笔投资,更不可能谈安居乐业、长期发展。因此,即使经过30年发展,依然没有民营业者敢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放到出版产业之中。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的逐步开放,给民营文化公司“正名”的呼声日渐高涨。
从2008年开始,一场关于民营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悄然拉开序幕。从2008年11月开始,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领导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研究解决民营文化工作室的发展通道”的意图,在半年的铺垫后,对民营文化公司的肯定、发展设想被写入了政府文件。对此,大多民营业者都表示欢迎,认为《指导意见》为民营解决了身份问题,其中提出的出版产业改革思路、战略,将对民营书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国有出版企业和民营策划机构迅速用自己的行动作答。在2009年4月底召开的第十九届书博会上,国有与民营合作的消息以爆炸般的姿态频频出现:江苏人民出版社与共和联动出资1亿元组建新公司,山东出版集团与志鸿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湖北教育出版社与民营策划人王迈迈共同出资组建的湖北尚文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真正的机会可能出现在2010年以后。”一位民营文化公司老总说。他表示,按照《指导意见》,2009年年底,各地方出版社和大型出版社要全部实现转企,2010年所有的中央出版社要全部转企,“到时候大家都是企业,就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民营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甘肃敦煌:整合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
艾派时间收藏馆领航中国文化产业振兴
上海文化产业同心协力 取得阶段性成果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