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食品:未来产品包装上将加碳足迹标识
2010-03-04 09:47:14.0 来源:鸡病专业网 责编:陈运荣
- 摘要:
- 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搜狐绿色推出两会特别策划——绿犹新生,此策划将关注点聚焦于“低碳经济”,当下中国正在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阶段,“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这其中,企业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将面临更多挑战。为此,搜狐绿色专访了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高层,就这一话题发表他们各自的观点。
韩家寰 阿拉善SEE生态环保协会会长、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1. 政策面对于低碳经济的支持能否解决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严峻挑战,由此低碳经济获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大家来说还算是新生事物,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正越来越突出。1989年美国处于碳排放第一的位置,而2007年,中国已成为不可争辩的冠军。这其中有人口因素,也有出口产品的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面临更大的挑战可能是边际成本的问题。目前,我国节能减排成本在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压力将逐渐显现。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不仅仅依靠市场,更应该发起合力从全方位进行一场大的低碳经济变革。
2.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本企业来说,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无疑是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世界各国都在讨论如何制定低碳经济规则之时,中国政协一号提案也以“低碳经济”进入了两会议题。
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就在去年11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宏伟目标。
中国政府对低碳减排的坚定决心,无疑将加大国内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就大成食品而言,依靠完整的产业一条龙经营模式,通过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技术改革降低碳排放。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大成全年的碳排放进行测量,进而有规划的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从具体的实例来看,目前大成为契约农户建造的现代化鸡舍,与传统模式相比,能耗降低25%,降低农民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节能减排,这些都将成为大成今后主要的经营发展目标。
从环保NGO的调研数据中我们都能看出,鸡肉以比其他肉制品更低的碳排放而得到他们的推崇。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教育消费者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鸡肉,倡导健康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健康、美好。
3. 企业未来在绿色低碳方面有何投入和战略发展计划?
这方面我们未来计划分三方面来考虑:
绿色养殖农场
我们算了一笔账。大成现在的可持续、绿色的养殖农场比传统养殖节能18%。这个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大成现在的规模,以一个基地100家农场,3600万养殖量计算的话,每一家农场能节标煤25吨,一个基地就是2500吨,按照专业的公式计算,二氧化碳量的减排量就是6514吨。因此大成将积极投入绿色养殖农场建设,通过自身努力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清洁能源
在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研究上,我们一直努力向前。目前大成正在积极研究鸡粪沼气发电的可行性,如果这一模式得以实现,大成不仅可以直接降低鸡粪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可以通过减少发电所需的煤炭量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的沼气发电技术仍存在一定缺陷,大成正在考量相关新一代沼气发电技术,以使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碳量测及碳足迹标识
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大成的经营发展策略。从2009年开始,大成邀请第三方公司对全年的碳排放进行测量,从而为后续的碳中和取得数据支持。同时,在不久的将来,大成的产品上将出现明确的产品碳足迹标识。
4. 鸡肉生产相比于牛羊肉生产其排碳量更具优势,作为优质的鸡肉供应商,您认为低碳经济目标的提出是否会让您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蛋白、低脂肪的禽肉深受关注。鸡肉同比其他肉制品以更低的碳排放更获得了一致的认可。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增加了3.7千克,达到11.2千克,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鸡肉药残超标、添加激素等话题的扩大,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使消费者对鸡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怀疑。当前,大成在业内率先建设并运行了食品安全回溯体系,消费者只要输入产品包装上的安心码就能通过手机或互联网便捷的知晓包括:①养殖农场、饲养人、入雏与出栏时间;②所使用的批次饲料生产信息;③电宰工厂、批次鲜肉生产及质检信息;④食品深加工信息等内容。借助像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形式,消费者可以完全自主的了解所消费产品的完整生产流程和相关质检报告,从而能够放心享用可追溯的安全食品。大成希望通过探索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溯源体系,让中国的食品产业形象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发展低碳经济 共建低碳中国
面对全球性低碳经济,印刷业又将何去何从?
说说咱行业的低碳经济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