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让安全事故走开
2010-03-18 09:00:44.0 来源:新浪科技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最重要的是,虽然物联网相关技术在食品、药品、危险品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始了一些应用,但是,物联网不可能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所有问题,还迫切需要立法、制度等配套条件的支撑。
【CPP114】讯:毒豇豆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食品”变成“毒药”的可怕; 而齐二药事件、双黄连事件,又让我们看到了保障药品安全的紧迫性。随着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在药品、食品、危险品、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上的应用,“让安全事故走开”将不再是奢望。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
事件,导致全国至少30万
孩子出现泌尿系统异常;更早的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造成171个婴幼儿成为“大头娃娃”,13个孩子死亡。“食品”变成了“毒药”,让人胆寒。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恐怖”。2009年,3名患者在使用了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后死亡;2005年,齐二药购入1吨药用辅料“丙二醇”,实际为“二甘醇”,制成药物以后导致患者肾功能急性衰竭,4人死亡。安全生产领域更是事故频发,仅2009年1~9月,全国报告的死于煤矿事故人数就将近2000人。
安全事故猛于虎!如何求解?如果把柴米油盐、肉禽蛋奶等食品变得可以识别、可以溯源,是否可以让我们远离有毒食品的侵害?如果让煤矿瓦斯、矿坑等都能“说话”和“报警”,我们的矿井是否将不再是矿工的“坟场”?
近日,本报特别组织了一个主题为《物联网与安全》的研讨会,来自中科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海思林科、清华同方智能卡产品公司、至德讯通公司的嘉宾畅所欲言,求解物联网保障安全之道。
公共安全
向物联网“求救”
2010年第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毒豇豆”。2月22日,武汉市农业局披露,武汉市查出3596公斤海南豇豆含有禁用农药,并全部销毁。随后,武汉、上海、郑州等11个城市相继检测出产于海南的豇豆残留农药超标,这些豇豆也被媒体称为“毒豇豆”。
所幸的是,没有人因这种便宜又好吃的蔬菜丢了性命,但是我们关注食品安全的神经又不由得紧张起来。回想起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让人胆寒—米是“毒大米”,油是“泔水油”,咸鸭蛋是加了“苏丹红”的,奶粉是加了“三聚氰胺”的,鱼是致癌的“孔雀石绿”喂出来的,鸡是得了“禽流感”的,牛肉是有“疯牛病”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可谓人人自危!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致命,有的药不是“治病”而是“要命”。近年来,“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双黄连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它们让无辜者遭受无比的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系列的药品安全事件也将如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问题置于公众拷问之下。
安全生产事故则是另一个高危险的炸弹。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09年1~9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显示,9个月里,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56267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45789人,煤矿死亡人数为1888人。安全生产问题依旧严峻。
如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采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则是监管部门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看到,在食品、药品、危险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一些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初级应用逐渐展开。
2010年3月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布,全北京正规渠道销售的液化气钢罐将全部贴上电子物流编码标签。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给全市上百万个罐装危险品钢瓶装上了RFID标签。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伪,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危害;二是有效监管,实现对危险品的追溯,便于召回。
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对于物联网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视,因为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人命关天,影响恶劣,造成的损失巨大,而且后患无穷。国家希望从危险品的追踪、食品的追踪、药品的监管等入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重大事故隐患。
“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让事故少了,信息透明了,监管力度大了,老百姓也会从中受益。所以物联网相关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更容易推进。”在研讨会上,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隽芳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硕也认为,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对食品、药品、危险品的监管和溯源;对煤矿的地下监控;对生态环境、大气、噪声进行监控以及对濒危动物进行跟踪等。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
事件,导致全国至少30万
孩子出现泌尿系统异常;更早的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造成171个婴幼儿成为“大头娃娃”,13个孩子死亡。“食品”变成了“毒药”,让人胆寒。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恐怖”。2009年,3名患者在使用了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后死亡;2005年,齐二药购入1吨药用辅料“丙二醇”,实际为“二甘醇”,制成药物以后导致患者肾功能急性衰竭,4人死亡。安全生产领域更是事故频发,仅2009年1~9月,全国报告的死于煤矿事故人数就将近2000人。
安全事故猛于虎!如何求解?如果把柴米油盐、肉禽蛋奶等食品变得可以识别、可以溯源,是否可以让我们远离有毒食品的侵害?如果让煤矿瓦斯、矿坑等都能“说话”和“报警”,我们的矿井是否将不再是矿工的“坟场”?
近日,本报特别组织了一个主题为《物联网与安全》的研讨会,来自中科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海思林科、清华同方智能卡产品公司、至德讯通公司的嘉宾畅所欲言,求解物联网保障安全之道。
公共安全
向物联网“求救”
2010年第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毒豇豆”。2月22日,武汉市农业局披露,武汉市查出3596公斤海南豇豆含有禁用农药,并全部销毁。随后,武汉、上海、郑州等11个城市相继检测出产于海南的豇豆残留农药超标,这些豇豆也被媒体称为“毒豇豆”。
所幸的是,没有人因这种便宜又好吃的蔬菜丢了性命,但是我们关注食品安全的神经又不由得紧张起来。回想起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让人胆寒—米是“毒大米”,油是“泔水油”,咸鸭蛋是加了“苏丹红”的,奶粉是加了“三聚氰胺”的,鱼是致癌的“孔雀石绿”喂出来的,鸡是得了“禽流感”的,牛肉是有“疯牛病”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可谓人人自危!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致命,有的药不是“治病”而是“要命”。近年来,“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双黄连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它们让无辜者遭受无比的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系列的药品安全事件也将如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问题置于公众拷问之下。
安全生产事故则是另一个高危险的炸弹。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09年1~9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显示,9个月里,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56267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45789人,煤矿死亡人数为1888人。安全生产问题依旧严峻。
如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采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则是监管部门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看到,在食品、药品、危险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一些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初级应用逐渐展开。
2010年3月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布,全北京正规渠道销售的液化气钢罐将全部贴上电子物流编码标签。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给全市上百万个罐装危险品钢瓶装上了RFID标签。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伪,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危害;二是有效监管,实现对危险品的追溯,便于召回。
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对于物联网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视,因为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人命关天,影响恶劣,造成的损失巨大,而且后患无穷。国家希望从危险品的追踪、食品的追踪、药品的监管等入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重大事故隐患。
“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让事故少了,信息透明了,监管力度大了,老百姓也会从中受益。所以物联网相关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更容易推进。”在研讨会上,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隽芳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硕也认为,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对食品、药品、危险品的监管和溯源;对煤矿的地下监控;对生态环境、大气、噪声进行监控以及对濒危动物进行跟踪等。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