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时代美国报业的困境和应对
2010-03-23 00:00:00.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编:Quincy
【CPP114】讯:在网络传播新时代,新闻报道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新闻的意义和内涵正在被重新建构,各类报道的生产传播主体更加多样。美国报业的自我救赎,在聚焦数字时代媒体的变革、转化和重建的同时,能否真正使正在走下坡路的纸媒重新焕发生机并日益扩大影响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
互联网是当代新闻业变革的根源。同时,便捷的互联网、免费的网络信息、低廉的网络广告,极大地松动了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报业机构对受众和广告主的掌控。美国报业长期以来以广告为支撑的经济基础濒于崩溃,采编力量越裁越少,报纸的新闻容量和报道篇幅越来越缩水。或许在可预见的未来,报纸不会消亡。但在一个已初露端倪并仍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新闻世界,其作用将日渐衰微则是不争的事实。
回 顾
20世纪最后十年,是报业广告收入最为丰厚的十年。正处于从业人员鼎盛时期的许多城市报纸,不断提升其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美国新闻学评论》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美十大城市报纸1998-99年登载的新闻信息量比1964-65年翻了一番;其中地方、全国性和国际性新闻比例从35%降至24%,而商业财经类新闻则从7%升至15%,体育新闻从16%增至21%,专题报道也从23%增加至26%。美国报业已经从对政治的过分关注,逐渐将报道视野扩大到科学、医学、财经、体育、教育、宗教、文化及生活娱乐等更广领域。
回顾美国报业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报业的繁荣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市场驱动。报业集团的高管们总是千方百计吸引并留住更多读者,防止他们转向吸引特定受众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或者期刊杂志。二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社会运动为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报道议题。比如民权运动提出对少数族裔或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女权运动提出“个人即政治”的理念,并引入了性别平等、生育控制、堕胎等议题;环保分子的倡导促使医学科学问题成为报纸日常报道的一部分。
困 境
自电视时代起,美国的大城市报纸就进入了长衰期。城市人口大量迁移到郊区,多频道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非英语移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媒体受众的碎片化趋势。随着全国性广告和零售广告主纷纷转向电视等媒体,报纸越来越依赖于档次较低的分类广告。
此外,美国报纸的老板们对公司股价过分关注,而忽略了其新闻报道主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美国报业当前的困境。为了增加收入,粉饰公司报表,只要公司广告收入出现下降迹象,他们便有缩减一线报道职数及报道版面以降低成本的冲动。因此,在互联网大规模应用与报业展开全方位竞争以前,美国各类报纸的报道质量和数量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网络革命只不过是加剧了报纸读者的减少速度。
美国报业对网络传播本能的回应是建立新闻站点,向读者提供免费阅读。虽然报纸网站的读者圈在一定时期内迅速扩大,但是这种增长看上去终究有些虚幻,大多数人的浏览行为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等特点。通常情况下,他们不过是受新闻聚合网站、搜索引擎、博客等的指引而被动链接到这些网站的。报纸网站浏览量的增长,短期内使报纸在网络广告收入方面出现了一点虚假繁荣的景象,但这点收入与报业在经济衰退中不断加剧的版面广告收入锐减相比,简直相形见绌。
当前,美国报业的经济状况正处于急剧恶化中。尽管采取了一轮又一轮削减成本的举措,美国报业的利润下滑仍然相当严重。许多报纸资不抵债,无力偿还报纸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膨胀时欠下的债务。旗下拥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新闻日报》《奥兰多哨兵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诸多报纸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报业集团2008年底宣布破产,此后明尼阿波利斯、费城等大城市不断有规模不等、性质不一的报纸宣布破产的消息。此外,直至2008年还保有两份主流报纸的多佛、西雅图、图森等城市的日报已经停止印刷1 。全美有超过100家的日报每周停印报纸一天(一般是周六)。
短短几年里,美国多家报纸的报道力量削减过半,新闻报道篇幅也大幅缩减。《巴尔的摩太阳报》的采编队伍从400人锐减至150人左右,《洛杉矶时报》则从1100多人减少至不到600人。很多研究表明,美国报业的采编人员已经从1992年超过60000人的规模降至2009年的40000人左右,这一数字只与1971年的水平相当。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多数城市报纸从事政府、教育、社会福利、城市商业、文化、艺术、科学、环境报道的人员越来越少,调查性报道方面也呈现这种趋势。多数大报的驻外记者和驻华府的报道力量遭到裁撤。在华盛顿从事报道的全职记者数量已经从2003年524人降到2009年初时的355人。很多报纸有关政府、经济活动和生活福利的报道已经消失。
机 遇
数字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消费者,即受众手头上有了更多更新鲜的新闻素材,而且他们参与新闻报道的能力超越以往任何时候。借助于网络社区,他们与新闻采编人员之间可以更有效地交流信息、经验和看法。在网络传播时代,实地采访报道仍然必不可少,但是新闻采编人员以互联网为后盾,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道资源和机会。比如2009年普利策解释性报道获奖者《洛杉矶时报》记者贝蒂娜·鲍克斯奥及朱莉·卡特,在报道基础工作中,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带来的快捷、便利和资讯丰富的特点。
网络传播时代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更强。现在的新闻采集者不仅包括新闻从业人员,还包括自由职业者、大学教职员工、学生和普通市民。新闻报道的资金支持来源也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广告和捐赠,来自基金会、慈善家、读者和浏览者的自愿捐赠,以及科研和政府预算正在增多。毋庸讳言,各类新闻采集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也存在广泛的合作。他们乐意与这些在以往看来是竞争者的报道主体分享报道资源,加强合作,以提高其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英国《卫报》编辑艾伦·罗斯布里奇认为,未来新闻业合作特征明显,他把这种报业形态称为“互助型报业”。
把握好数字时代报业发展机遇的要则之一,就是既要促进新型报道方式不断发展,同时也要对现有媒体加强调整以适应新报道形式的需要。
应对一:
美国小城市报纸开始对非报纸订户浏览其网站内容收费。以受美国经济下滑影响较小的小城市报纸为例,虽然他们在当地基本没有同业竞争,其采编人员规模多年来也没有大的起伏,但这些报纸也不同程度遭遇到发行收入及广告收入减少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对那些非报纸订户浏览其大部分网上内容尝试收费。
应对二:
一些大报尝试对其在线内容收费。不少美国报业的发行人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比如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一方面方便网络用户更便捷地进行在线订阅、小额支付及自愿捐助;另一方面使报纸之间通过B2B技术,能更有效地分享登载其内容信息网站的广告收入。目前,只有少数大报已经对某些特殊门类的网络新闻收费。《金融时报》采用的是“按量付费”的原则,当读者在阅读若干篇文章后,就必须付账了。《华尔街日报》则是让主要的故事免费,而向更加深入的分析收费,而且《华尔街日报》还决定对黑莓、IPHONE等移动终端收取一定费用。《密尔沃克日报》则在为某支球队的球迷们专门设置的网站上进行收费,《匹兹堡邮报》则为会费用户设立了专属网站。
应对三:
除了以上这些尝试,2009年8月由三位美国媒体人成立的新闻在线公司则宣布了一项战略,声称已经与美国几百家日报和周报公司签订了意向书,目标是建立一个需要输入密码的网站,逐渐使在线读者习惯通过这个网站购买阅读签约报纸的数字版内容。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还开发了一种用于内容保护的元数据追踪技术,能确定各家新闻机构的新闻内容出现在哪些网站上,以及与这些新闻搭售的广告内容等,有利于报纸与互联网广告公司更公平地分享广告收入。此外,谷歌公司的搜索引擎也推出了帮助报纸收取数字内容费用的功能和服务。但是,考虑到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以及互联网内在自由传统和免费理念,以上这些方式方法能不能为美国报业创新经济和营利模式,还是一个未知数。
应对四:
面对美国报业继续赢利暂时遇到的困难,美国国内出现了一种声音,即由慈善家或基金会出面,买下报纸并将其转型为专注文化教育目标的非营利组织,并加以运营。但是单单是运营一家一定规模的报纸所需的花费就十分惊人,全美这么多家报纸,尤其一些报纸还深陷债务危机,如果都实行这种模式,可行性不强。
客观来看,美国报业中还有不少是赢利的。对于此类报纸的母公司的债务包袱,可以通过破产重组和变更所有权的方式加以化解。而且,当前不少报纸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以使纸版和数字版业务充分融合,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新闻机构。
应对五:
进行广泛的合作。为了弥补因裁减人员、缩减版面造成的新闻覆盖不足,越来越多的报纸正在与其它报纸、各种新型新闻机构,以及数量庞大的读者进行合作。比如美国俄亥俄州8家最大的报纸于2008年成立了“俄亥俄新闻组织”,它们合作报道一些新闻事件,共享特稿、社论、图表和图片等。《西雅图时报》则与周边居民共享其新闻网站链接及某些新闻报道,这些居民源源不断地向社区博客圈提供新闻,再由专业人员进行编辑。(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注释】 美国1500多个大小城市中,只有约130个城市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主流报纸,一城一报的格局在美国已稳定多年。在经济衰退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消亡最多的正是那些在各城市中排行第二的报纸。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互联网冲击下的意大利报业
美国报业衰退严重 网络新闻首超报纸
2009报业广告状况或成今年预演
互联网是当代新闻业变革的根源。同时,便捷的互联网、免费的网络信息、低廉的网络广告,极大地松动了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报业机构对受众和广告主的掌控。美国报业长期以来以广告为支撑的经济基础濒于崩溃,采编力量越裁越少,报纸的新闻容量和报道篇幅越来越缩水。或许在可预见的未来,报纸不会消亡。但在一个已初露端倪并仍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新闻世界,其作用将日渐衰微则是不争的事实。
回 顾
20世纪最后十年,是报业广告收入最为丰厚的十年。正处于从业人员鼎盛时期的许多城市报纸,不断提升其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美国新闻学评论》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美十大城市报纸1998-99年登载的新闻信息量比1964-65年翻了一番;其中地方、全国性和国际性新闻比例从35%降至24%,而商业财经类新闻则从7%升至15%,体育新闻从16%增至21%,专题报道也从23%增加至26%。美国报业已经从对政治的过分关注,逐渐将报道视野扩大到科学、医学、财经、体育、教育、宗教、文化及生活娱乐等更广领域。
回顾美国报业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报业的繁荣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市场驱动。报业集团的高管们总是千方百计吸引并留住更多读者,防止他们转向吸引特定受众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或者期刊杂志。二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社会运动为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报道议题。比如民权运动提出对少数族裔或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女权运动提出“个人即政治”的理念,并引入了性别平等、生育控制、堕胎等议题;环保分子的倡导促使医学科学问题成为报纸日常报道的一部分。
困 境
自电视时代起,美国的大城市报纸就进入了长衰期。城市人口大量迁移到郊区,多频道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非英语移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媒体受众的碎片化趋势。随着全国性广告和零售广告主纷纷转向电视等媒体,报纸越来越依赖于档次较低的分类广告。
此外,美国报纸的老板们对公司股价过分关注,而忽略了其新闻报道主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美国报业当前的困境。为了增加收入,粉饰公司报表,只要公司广告收入出现下降迹象,他们便有缩减一线报道职数及报道版面以降低成本的冲动。因此,在互联网大规模应用与报业展开全方位竞争以前,美国各类报纸的报道质量和数量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网络革命只不过是加剧了报纸读者的减少速度。
美国报业对网络传播本能的回应是建立新闻站点,向读者提供免费阅读。虽然报纸网站的读者圈在一定时期内迅速扩大,但是这种增长看上去终究有些虚幻,大多数人的浏览行为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等特点。通常情况下,他们不过是受新闻聚合网站、搜索引擎、博客等的指引而被动链接到这些网站的。报纸网站浏览量的增长,短期内使报纸在网络广告收入方面出现了一点虚假繁荣的景象,但这点收入与报业在经济衰退中不断加剧的版面广告收入锐减相比,简直相形见绌。
当前,美国报业的经济状况正处于急剧恶化中。尽管采取了一轮又一轮削减成本的举措,美国报业的利润下滑仍然相当严重。许多报纸资不抵债,无力偿还报纸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膨胀时欠下的债务。旗下拥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新闻日报》《奥兰多哨兵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诸多报纸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报业集团2008年底宣布破产,此后明尼阿波利斯、费城等大城市不断有规模不等、性质不一的报纸宣布破产的消息。此外,直至2008年还保有两份主流报纸的多佛、西雅图、图森等城市的日报已经停止印刷1 。全美有超过100家的日报每周停印报纸一天(一般是周六)。
短短几年里,美国多家报纸的报道力量削减过半,新闻报道篇幅也大幅缩减。《巴尔的摩太阳报》的采编队伍从400人锐减至150人左右,《洛杉矶时报》则从1100多人减少至不到600人。很多研究表明,美国报业的采编人员已经从1992年超过60000人的规模降至2009年的40000人左右,这一数字只与1971年的水平相当。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多数城市报纸从事政府、教育、社会福利、城市商业、文化、艺术、科学、环境报道的人员越来越少,调查性报道方面也呈现这种趋势。多数大报的驻外记者和驻华府的报道力量遭到裁撤。在华盛顿从事报道的全职记者数量已经从2003年524人降到2009年初时的355人。很多报纸有关政府、经济活动和生活福利的报道已经消失。
机 遇
数字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消费者,即受众手头上有了更多更新鲜的新闻素材,而且他们参与新闻报道的能力超越以往任何时候。借助于网络社区,他们与新闻采编人员之间可以更有效地交流信息、经验和看法。在网络传播时代,实地采访报道仍然必不可少,但是新闻采编人员以互联网为后盾,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道资源和机会。比如2009年普利策解释性报道获奖者《洛杉矶时报》记者贝蒂娜·鲍克斯奥及朱莉·卡特,在报道基础工作中,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带来的快捷、便利和资讯丰富的特点。
网络传播时代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更强。现在的新闻采集者不仅包括新闻从业人员,还包括自由职业者、大学教职员工、学生和普通市民。新闻报道的资金支持来源也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广告和捐赠,来自基金会、慈善家、读者和浏览者的自愿捐赠,以及科研和政府预算正在增多。毋庸讳言,各类新闻采集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也存在广泛的合作。他们乐意与这些在以往看来是竞争者的报道主体分享报道资源,加强合作,以提高其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英国《卫报》编辑艾伦·罗斯布里奇认为,未来新闻业合作特征明显,他把这种报业形态称为“互助型报业”。
把握好数字时代报业发展机遇的要则之一,就是既要促进新型报道方式不断发展,同时也要对现有媒体加强调整以适应新报道形式的需要。
应对一:
美国小城市报纸开始对非报纸订户浏览其网站内容收费。以受美国经济下滑影响较小的小城市报纸为例,虽然他们在当地基本没有同业竞争,其采编人员规模多年来也没有大的起伏,但这些报纸也不同程度遭遇到发行收入及广告收入减少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对那些非报纸订户浏览其大部分网上内容尝试收费。
应对二:
一些大报尝试对其在线内容收费。不少美国报业的发行人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比如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一方面方便网络用户更便捷地进行在线订阅、小额支付及自愿捐助;另一方面使报纸之间通过B2B技术,能更有效地分享登载其内容信息网站的广告收入。目前,只有少数大报已经对某些特殊门类的网络新闻收费。《金融时报》采用的是“按量付费”的原则,当读者在阅读若干篇文章后,就必须付账了。《华尔街日报》则是让主要的故事免费,而向更加深入的分析收费,而且《华尔街日报》还决定对黑莓、IPHONE等移动终端收取一定费用。《密尔沃克日报》则在为某支球队的球迷们专门设置的网站上进行收费,《匹兹堡邮报》则为会费用户设立了专属网站。
应对三:
除了以上这些尝试,2009年8月由三位美国媒体人成立的新闻在线公司则宣布了一项战略,声称已经与美国几百家日报和周报公司签订了意向书,目标是建立一个需要输入密码的网站,逐渐使在线读者习惯通过这个网站购买阅读签约报纸的数字版内容。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还开发了一种用于内容保护的元数据追踪技术,能确定各家新闻机构的新闻内容出现在哪些网站上,以及与这些新闻搭售的广告内容等,有利于报纸与互联网广告公司更公平地分享广告收入。此外,谷歌公司的搜索引擎也推出了帮助报纸收取数字内容费用的功能和服务。但是,考虑到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以及互联网内在自由传统和免费理念,以上这些方式方法能不能为美国报业创新经济和营利模式,还是一个未知数。
应对四:
面对美国报业继续赢利暂时遇到的困难,美国国内出现了一种声音,即由慈善家或基金会出面,买下报纸并将其转型为专注文化教育目标的非营利组织,并加以运营。但是单单是运营一家一定规模的报纸所需的花费就十分惊人,全美这么多家报纸,尤其一些报纸还深陷债务危机,如果都实行这种模式,可行性不强。
客观来看,美国报业中还有不少是赢利的。对于此类报纸的母公司的债务包袱,可以通过破产重组和变更所有权的方式加以化解。而且,当前不少报纸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以使纸版和数字版业务充分融合,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新闻机构。
应对五:
进行广泛的合作。为了弥补因裁减人员、缩减版面造成的新闻覆盖不足,越来越多的报纸正在与其它报纸、各种新型新闻机构,以及数量庞大的读者进行合作。比如美国俄亥俄州8家最大的报纸于2008年成立了“俄亥俄新闻组织”,它们合作报道一些新闻事件,共享特稿、社论、图表和图片等。《西雅图时报》则与周边居民共享其新闻网站链接及某些新闻报道,这些居民源源不断地向社区博客圈提供新闻,再由专业人员进行编辑。(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注释】 美国1500多个大小城市中,只有约130个城市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主流报纸,一城一报的格局在美国已稳定多年。在经济衰退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消亡最多的正是那些在各城市中排行第二的报纸。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互联网冲击下的意大利报业
美国报业衰退严重 网络新闻首超报纸
2009报业广告状况或成今年预演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