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 12.5万经版面临发霉
2010-04-19 00:00:00.0 来源: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责编:Quincy
【CPP114】讯:肖永明所在的单位十分特殊。
金陵刻经处的地位很高——直属中国佛教协会,除北京以外全国仅此一家,每年享受财政部直接拨款。
至于学术和文物价值上,金陵刻经处更是蜚声海内外,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收藏汉文木刻经、像版的宝库,拥有12.5万块平均年龄在100年的古老佛教经版,其存在直接影响了近现代整个东南亚的佛教传播。其刻板印刷手工艺也是国家级非遗。
但它确实是个非常小的单位,尽管享受中央财政的直接补贴,但它的行政级别还是处级单位,几年前,才由十几万提升到目前的50万。连养活50名员工都十分勉强,还需要靠出租门面房和印刷佛教经典流通才能维持日常开支。生存状态,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的事业单位。
“就像一根小树干,却在支持着一棵参天大树。”肖永明比喻说。
绝境里的“人参果”
金陵刻经处在闹市淮海路的一角,围墙外还是车水马龙,但一进门,时光仿佛就立刻跌入了朴素而安静的氛围。由杨仁山、赵朴初等人当年手植的梅花、松树和紫藤,掩映着院落中的每一处建筑。更显得古朴清幽。
就好像西游记大庄观里的人参树,刻经处后院的经版楼是这里的圣地。而库存着的12.5万块经版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的累累果实。
平日里,这里是谢绝参观的。身为副主任的肖永明也是办理了手续才带着记者走进经版楼。
砖混结构的经版楼共两层,每层有两个库房,按照佛教经典分类。肖永明打开一楼西侧的经版一室——这里主要收藏的是华严部、般若部、法相部、净土部等佛教典籍,肖永明非常自豪地说,整个日本佛寺的净土宗中文典籍,基本都是从这个库房流通出去的。
门一开,一股霉味和药水味扑鼻而来。
一排排2米多高的书架上,一块块带着编号的经版像书籍一样整齐码放着,黑乎乎的颜色像一排排瓦片。肖永明说,这是因为长期着墨使用的缘故,据说这些经版制作之初全都以质地细腻的梨木雕成,为保存长久,还用特殊方法煮出了木料中的糖分。但毕竟这些经版大多有100多岁了,有的已经上300岁高龄,所以,经版上出现了不同的发霉、虫蛀现象。
肖永明随手抽出几块经版给记者端详,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起翘、发霉、虫蛀现象;几块损坏特别严重的,边角都已经蛀没了。实际上,肖永明告诉记者,四个经版室中,一室的条件还算是最好的。
绝了火患也牺牲了通风
“破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肖永明说,100多年间金陵刻经处
遭遇的变动太多。
抗战期间,为了避免损失,这些无价之宝曾被带去陪都重庆,放在了阴冷潮湿的防空洞中,不少经版就在那时种下了病根;“文革”时,一些经版也被从架上取下,直接堆放在地上……像现在虫蛀最厉害的唯实部、法相部的版子,就是当时的遗留问题。
但经版们现如今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尽管有了库房以及陈列架,但是经版的保护条件也仅仅如此。木门窗、砖混结构的经版楼楼房还是老式的,没有空调,当然恒温恒湿设施更无从说起。唯一的“现代化设备”是一个离地2米高的排风扇。这里最大的困难却是通风。
经版楼的北窗外,是一幢某单位的宿舍住宅楼,间隔最宽不到4米,最窄处不到1.5米。一些住户就在窗外的防火墙上违章搭建厨房,生活用火直接危及安全。去年的一起火警后,为了杜绝火患,金陵刻经处干脆将库房北面原来的木质窗户全部用红砖、水泥封死。但是这造成了一个慢性后果,因为不通风,库房里变得越来越潮湿。
前一阵子下雨,让库房的墙上到处都能见到霉变。再不进行处理,这些经版就真的要大面积发霉了。
没辙了库房必须改造
为了延长12.5万块经版的寿命,金陵刻经处在版子上曾动过不少脑筋。
最常见的办法是往版子上打药水除虫,这是定期要做的,几乎每隔一两天一次。刚才浓重的药水味就是因此而来。另外,师傅们曾经设计过用塑料袋把已经腐烂霉变的版子给套起来,“隔离”,但是这个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前些年,工作人员还打算在经版的表面涂上一层化学膜,这样就不怕虫蛀和发霉了;但是这个工程终究没有做,因为不清楚化学药物对木质的经版会不会造成什么损害。
不能看着经版逐渐腐烂下去,有一阵,刻经处干脆开始了对版子进行修补,师傅们把缺损的木头连字挖掉,再雕上补全,但这个工程只进行了大约十分之一。因为不符合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法……
所以,金陵刻经处唯一寄希望的就是改善经版们的保存条件。肖永明说,像博物馆那样的现代化5A条件他们 不敢想,但是再也不能让这些经版们在阴暗又不通风的地方待着了。经版楼得改造。
寒酸的改造计划
肖永明的经版楼改造计划听上去有点寒酸,一是把墙面和屋顶,增添一些防渗漏层;二是库房内增添空调以及恒温恒湿设施;三是把架子“改改”。刻经处放经版的木头书架已经用了几十年,样式十分简单;一室的书架上还有很多竖排的竹签,让经版之间可以彼此不接触;而其他几间经版室的书架,连竹签都没有。经版就彼此摞在一起。
肖永明做过预算,这样的“改造”,需要经费大约为280万。去年,在金陵刻经处的雕版印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各方面十分重视,政府已经承诺拨款70万。对于一个处级单位而言,这个承诺已经令他足够振奋。但是,还有近200万的经费豁口哪里来呢。
还是回到那个老问题上,肖永明说,人家会问,一个财政部直接拨款、还是宗教单位,本身又有生产经营的单位,怎么会没有钱呢?但是人人都这样想,结果就导致了我们确实“富庙穷和尚”——富是说我们手上有价值连城的宝贝,穷,是说我们拿不出任何钱来。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也没有普通寺庙拥有的善款,靠印刷佛教典籍来创造收入,又不可能。
恪守着古老的信条,刻经处至今还在用纯手工的方法制作线装佛教典籍,采用十几种手续、材料全都是宣纸,但一册《金刚经》13元一本,一册《百喻经》30元一本。这样的价格甚至比批量印刷的现代化印刷书籍还要低。
希望
天色晦暗,眼看几滴雨又落了下来。送记者出门时,肖永明说,实在不行,他打算向南京周边的寺庙以及对文物有保护意识的人士和企业求助,经版保护不能再拖了,争取在这个梅雨季节来临前完成工程。
春雷滚滚。
金陵刻经处副主任肖永明眉头更紧了。
进入四月以来,不断的绵绵细雨,就像一把把小刀,剜着肖永明的心。眼看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后,又将是梅雨季节,潮湿闷热又不透风的库房里那12.5万块经版该如何熬过去呢?还来得及对库房进行改造吗?改造所需要的经费豁口又将从哪里来?肖永明心里打着一个个问号。
能不急吗?再不进行有效保护,那些与敦煌石窟造像并称佛教瑰宝的12.5块经版就快发霉了。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招聘排版人员若干名
盗印取代盗版印刷厂被指“狼狈为奸”
四色胶版印刷纸罐装星巴克冰淇淩亮相
金陵刻经处的地位很高——直属中国佛教协会,除北京以外全国仅此一家,每年享受财政部直接拨款。
至于学术和文物价值上,金陵刻经处更是蜚声海内外,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收藏汉文木刻经、像版的宝库,拥有12.5万块平均年龄在100年的古老佛教经版,其存在直接影响了近现代整个东南亚的佛教传播。其刻板印刷手工艺也是国家级非遗。
但它确实是个非常小的单位,尽管享受中央财政的直接补贴,但它的行政级别还是处级单位,几年前,才由十几万提升到目前的50万。连养活50名员工都十分勉强,还需要靠出租门面房和印刷佛教经典流通才能维持日常开支。生存状态,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的事业单位。
“就像一根小树干,却在支持着一棵参天大树。”肖永明比喻说。
绝境里的“人参果”
金陵刻经处在闹市淮海路的一角,围墙外还是车水马龙,但一进门,时光仿佛就立刻跌入了朴素而安静的氛围。由杨仁山、赵朴初等人当年手植的梅花、松树和紫藤,掩映着院落中的每一处建筑。更显得古朴清幽。
就好像西游记大庄观里的人参树,刻经处后院的经版楼是这里的圣地。而库存着的12.5万块经版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的累累果实。
平日里,这里是谢绝参观的。身为副主任的肖永明也是办理了手续才带着记者走进经版楼。
砖混结构的经版楼共两层,每层有两个库房,按照佛教经典分类。肖永明打开一楼西侧的经版一室——这里主要收藏的是华严部、般若部、法相部、净土部等佛教典籍,肖永明非常自豪地说,整个日本佛寺的净土宗中文典籍,基本都是从这个库房流通出去的。
门一开,一股霉味和药水味扑鼻而来。
一排排2米多高的书架上,一块块带着编号的经版像书籍一样整齐码放着,黑乎乎的颜色像一排排瓦片。肖永明说,这是因为长期着墨使用的缘故,据说这些经版制作之初全都以质地细腻的梨木雕成,为保存长久,还用特殊方法煮出了木料中的糖分。但毕竟这些经版大多有100多岁了,有的已经上300岁高龄,所以,经版上出现了不同的发霉、虫蛀现象。
肖永明随手抽出几块经版给记者端详,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起翘、发霉、虫蛀现象;几块损坏特别严重的,边角都已经蛀没了。实际上,肖永明告诉记者,四个经版室中,一室的条件还算是最好的。
绝了火患也牺牲了通风
“破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肖永明说,100多年间金陵刻经处
遭遇的变动太多。
抗战期间,为了避免损失,这些无价之宝曾被带去陪都重庆,放在了阴冷潮湿的防空洞中,不少经版就在那时种下了病根;“文革”时,一些经版也被从架上取下,直接堆放在地上……像现在虫蛀最厉害的唯实部、法相部的版子,就是当时的遗留问题。
但经版们现如今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尽管有了库房以及陈列架,但是经版的保护条件也仅仅如此。木门窗、砖混结构的经版楼楼房还是老式的,没有空调,当然恒温恒湿设施更无从说起。唯一的“现代化设备”是一个离地2米高的排风扇。这里最大的困难却是通风。
经版楼的北窗外,是一幢某单位的宿舍住宅楼,间隔最宽不到4米,最窄处不到1.5米。一些住户就在窗外的防火墙上违章搭建厨房,生活用火直接危及安全。去年的一起火警后,为了杜绝火患,金陵刻经处干脆将库房北面原来的木质窗户全部用红砖、水泥封死。但是这造成了一个慢性后果,因为不通风,库房里变得越来越潮湿。
前一阵子下雨,让库房的墙上到处都能见到霉变。再不进行处理,这些经版就真的要大面积发霉了。
没辙了库房必须改造
为了延长12.5万块经版的寿命,金陵刻经处在版子上曾动过不少脑筋。
最常见的办法是往版子上打药水除虫,这是定期要做的,几乎每隔一两天一次。刚才浓重的药水味就是因此而来。另外,师傅们曾经设计过用塑料袋把已经腐烂霉变的版子给套起来,“隔离”,但是这个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前些年,工作人员还打算在经版的表面涂上一层化学膜,这样就不怕虫蛀和发霉了;但是这个工程终究没有做,因为不清楚化学药物对木质的经版会不会造成什么损害。
不能看着经版逐渐腐烂下去,有一阵,刻经处干脆开始了对版子进行修补,师傅们把缺损的木头连字挖掉,再雕上补全,但这个工程只进行了大约十分之一。因为不符合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法……
所以,金陵刻经处唯一寄希望的就是改善经版们的保存条件。肖永明说,像博物馆那样的现代化5A条件他们 不敢想,但是再也不能让这些经版们在阴暗又不通风的地方待着了。经版楼得改造。
寒酸的改造计划
肖永明的经版楼改造计划听上去有点寒酸,一是把墙面和屋顶,增添一些防渗漏层;二是库房内增添空调以及恒温恒湿设施;三是把架子“改改”。刻经处放经版的木头书架已经用了几十年,样式十分简单;一室的书架上还有很多竖排的竹签,让经版之间可以彼此不接触;而其他几间经版室的书架,连竹签都没有。经版就彼此摞在一起。
肖永明做过预算,这样的“改造”,需要经费大约为280万。去年,在金陵刻经处的雕版印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各方面十分重视,政府已经承诺拨款70万。对于一个处级单位而言,这个承诺已经令他足够振奋。但是,还有近200万的经费豁口哪里来呢。
还是回到那个老问题上,肖永明说,人家会问,一个财政部直接拨款、还是宗教单位,本身又有生产经营的单位,怎么会没有钱呢?但是人人都这样想,结果就导致了我们确实“富庙穷和尚”——富是说我们手上有价值连城的宝贝,穷,是说我们拿不出任何钱来。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也没有普通寺庙拥有的善款,靠印刷佛教典籍来创造收入,又不可能。
恪守着古老的信条,刻经处至今还在用纯手工的方法制作线装佛教典籍,采用十几种手续、材料全都是宣纸,但一册《金刚经》13元一本,一册《百喻经》30元一本。这样的价格甚至比批量印刷的现代化印刷书籍还要低。
希望
天色晦暗,眼看几滴雨又落了下来。送记者出门时,肖永明说,实在不行,他打算向南京周边的寺庙以及对文物有保护意识的人士和企业求助,经版保护不能再拖了,争取在这个梅雨季节来临前完成工程。
春雷滚滚。
金陵刻经处副主任肖永明眉头更紧了。
进入四月以来,不断的绵绵细雨,就像一把把小刀,剜着肖永明的心。眼看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后,又将是梅雨季节,潮湿闷热又不透风的库房里那12.5万块经版该如何熬过去呢?还来得及对库房进行改造吗?改造所需要的经费豁口又将从哪里来?肖永明心里打着一个个问号。
能不急吗?再不进行有效保护,那些与敦煌石窟造像并称佛教瑰宝的12.5块经版就快发霉了。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招聘排版人员若干名
盗印取代盗版印刷厂被指“狼狈为奸”
四色胶版印刷纸罐装星巴克冰淇淩亮相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