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十二五规划做强印刷包装等文化产业
2011-02-15 09:27:23.0 来源:临海新闻网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从国际看,在“后危机时期”,世界政治、经济环境进行重大调整,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可能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这加大了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同时,后危机时期可能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将为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扶持发展建筑业。提高建筑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利用节能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大力培育建筑业品牌。增强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建筑企业资质等级,逐步从承接房建、市政项目向承接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性投资项目发展,从以承接传统土木建筑项目为主向承接附加值高的钢结构、智能化、环保、消防等项目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保持现有业务优势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拓展市外、省外市场。
(十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立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的目标,以头门港和“三圈两岸”建设为重点,加快靖江商务圈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教育、文化创意等行业;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头门港区、靖江商务圈、东大现代物流园区、江南汽车销售服务集聚区等区块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开展非企业核心业务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注重生产网络和营销网络环节中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发展,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向产业链的高附加值两端延伸。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建设城市和集镇商业文化综合体。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精品线路,整合旅游节庆资源。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和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服务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十三)引导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以医化产业和休闲产业列入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六六工程”注4,推进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注重创新型企业的培育,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较强带动能力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各类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积极调整政府行为,完善集群内的协调机制。在土地使用、上市融资、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研发、专利申请等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龙头带动能力。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和机制体制保障。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原则,加快整合、优化,对各工业园区合理定位,推进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向专业化产业园区发展。
(十四)加快推进区域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以头门港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部城市经济带、东部沿海产业带和西部生态经济带的发展水平。临海经济开发区是发展的主力军,要以建设一流园区、现代新城为目标,成为经济的核心区、转型升级的主导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社会和谐的示范区,在转型提升中起到引领作用。东部区块是发展的主战场,要以建设新兴港区、临港新城为目标,成为加速发展极,在发展速度上发挥领跑作用,实现工业产值、投入、税收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医化园区要以建设国际医药产业基地、中国医药产业核心区和浙江省工业园区创新示范引领区为目标,成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排头兵;高起点建设头门港工业园区。临海西部地区是我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行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中坚持领先地位,以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发展极。
(十五)准确把握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的关系。扩大投资为动力,扩大消费为导向,巩固出口为保障。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鼓励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市场,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推进市场多元化,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幸福城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城镇、一体化为发展战略,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发展理念,从主城区、临港新城、中心镇、中心村四个方面同时着手,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建立以城带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系,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宜居幸福城市。
(十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继续实施“扩东、启南、提西”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发展框架。丰富“三圈两岸”内容,靖江商务圈围绕现代化城市建设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目标,加快项目建设和业态引进;古城文化圈围绕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区的目标,促使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灵湖休闲圈围绕最佳居住地和城市核心生态休闲区目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灵江、大田港和洛河充分利用濒水依山的优越自然条件,启动城市绿道建设,加快发展城市生态经济。进一步完善新城区的教育卫生医疗网点布局。加强城中村改造,加快撤村建社区步伐,启动开放式小区改造与建设。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存量,促进城市土地有效利用,以城市化为契机,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七)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化步伐。中心镇突出集聚要素和创新转型两大内涵,全面提高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公共服务和辐射带动等四大功能,进一步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打造特色上实现新突破。杜桥镇要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编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五年建成生态宜居小城市,成为临海副中心城市和东部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白水洋镇要立足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建成西部地区的轻工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打造临海西部商贸服务中心。东塍镇要抓住升级为省级中心镇的战略契机,以培育小城市为目标,加快城镇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逐步融入市区发展。桃渚镇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和旅游经济,增强整体实力和辐射能力。汛桥、永丰等镇要努力建成临海市区的“卫星镇”。处于市域边界的涌泉、沿江等镇要作为边界发展的“高地”。尤溪、括苍、河头、小芝和汇溪等镇要坚持特色发展,以点带面,加快建设,集聚人口,提升品位,形成“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格局。
(十八)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改善农村面貌。深入实施“百村工程”、“康居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完善村庄布局,加快中心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
(十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交通网络化建设,实现“半小时经济圈”。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争取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沿海高速公路);完成客运东站、南站和公交换乘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台金铁路临海段工程,力争台金铁路规划延伸至头门港区;完善灵江两岸和其他内河码头、埠头建设,形成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内河港口体系。加快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同时,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和电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化电网。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推进灌区改造和节水灌溉建设,加强堤防建设,切实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网络,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基本建成地理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全面推进“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工程建设,加快通信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集新闻采编播与数字信息传输为一体的广电大楼。
五、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通过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创新,使发展方式向集约而高效的方式转变。积极探索改革工作的“特色设计”,不断创新体制与机制,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