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集团:一家壳公司的另类生存
2011-04-06 11:06:39.0 来源:《上海国资》 何振红 责编:王岑
- 摘要:
- 十年来,北人集团无时不面临着命运抉择,有两次已被推到了生死关口,演绎出了一个壳公司的另类生存路径。
【CPP114】讯:十年来,北人集团无时不面临着命运抉择,有两次已被推到了生死关口,演绎出了一个壳公司的另类生存路径。
分拆上市,是我国不少大中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重组改制时的首要选择。所谓分拆上市,就是把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全部或部分优势资产分立出来拿去上市。这样,去除上市部分后,母公司就变成了一个存续企业,又被称为“壳公司”或“天花板公司”。
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不同的分拆模式,壳的厚薄不同。所谓厚壳,指的是除上市部分外,母公司内还有其它主业,且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都较好;所谓薄壳,指的是母公司将全部主业都装入上市部分,除此之外,母公司内只剩下辅助企业及各类资产、人员包袱,且无法打造成主业。
在壳公司的去留上,政府、企业和经济学家看法向来不一。有人认为,壳公司作为一种过渡状态,其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国企长期积淀的各类包袱和矛盾,最终难逃灭亡之命;有人认为,控股公司是壳公司的一条生路,壳公司可先把剩下的主业做大做强,再脱胎出另一家或若干家上市公司,最终自己则金蝉脱壳为控股公司。
1993年北人股份上市后,国有独资企业北京人民印刷机械集团就成了这样一家壳公司。十年来,他们无时不面临着命运抉择,有两次已被推到了生死关口。经过持续不断的抗争,他们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峰回路转,演绎出了一个壳公司的另类生存路径。
最新消息称,北人集团的出资人代表——北京市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已调整了北人集团的发展战略,打消了灭壳的念头。
均摊资产留下一个“厚壳”
北人集团的改革起步较早。1992年就开始推行股份制改造,当时他们曾动过整体上市的念头,但由于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筹集发展资金,而整体上市后分红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分立上市。
在操作时,北人集团采取了先制定重组改制方案再“对号入座”的方式。由于领导班子成员事先不知道谁去北人股份公司、谁留在北人集团内部,所以他们不带任何倾向地选择了将资产一分为二的方案,按产品类型划分,单张纸印刷机械的生产拿去上市,滚筒纸印刷机械的生产留在集团。
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北人股份成功上市后,可筹集一大笔发展资金,前途一片光明,而相比较而言,北人集团的未来就充满变数。为了保证北人股份和北人集团都能得到发展,他们为集团设立了四道防线:一是北人集团留一部分主业,让其有继续发展的基础。当时留下的是滚筒纸印刷机械的生产;二是把销售网络全部留在集团,北人股份生产的产品由集团公司代销,并收取3%的代理金;三是把“北人”商标留在集团,北人股份按销售收入的1%交纳商标使用费;四是集团依照持股比例享有分红权。
1993年,北人股份成功上市。北人集团和北人股份构成了国内第一批母子公司,与仪征化纤等企业被称为“老九户”。
经过重组改制、分立上市后,北人集团成了一个厚壳。曾任北人股份总经理、现任北人集团总经理、北人股份副董事长的陆长安认为,当时的均摊资产给北人集团这个壳公司留下了活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置换资产让壳公司再失主业
上市后,北人股份的发展一帆风顺。到2001年,北人股份手中已积下近2亿的现金,但由于印刷机械投入周期长(一般较复杂一点的印刷机械产品从设计到成熟需要7至10年的时间),不敢轻易投资,公司发展一度徘徊。
2001年,北人集团提出,利用母子公司的体制优势,在北人股份净资产不变的情况下,由其花2亿元现金购买当初留在北人集团内部的滚筒纸印刷机械生产的资产,实现股份公司现金与集团公司资产之间的置换。置换前,母公司持子公司62.5%的股权,置换后,这个比例降为59%。
资产置换夯实了北人股份的实力,让其迅速摆脱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当年其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攀升。2003年底,北人股份成功地实现增发,股份公司发展再次跃上新的台阶。但是,资产置换却让北人集团从一个厚壳变成了薄壳,虽然兜里装进了2个亿元,可有钱没有资产,有钱没了主业,后路不明。
陆长安回忆道,当初,北人集团内部很多人反对资产置换。为了推动置换,北人集团的股东——北京机电控股公司作出决定,将陆长安从北人股份调至北人集团。“我调到集团后,阻力就没有了。”
分拆上市,是我国不少大中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重组改制时的首要选择。所谓分拆上市,就是把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全部或部分优势资产分立出来拿去上市。这样,去除上市部分后,母公司就变成了一个存续企业,又被称为“壳公司”或“天花板公司”。
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不同的分拆模式,壳的厚薄不同。所谓厚壳,指的是除上市部分外,母公司内还有其它主业,且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都较好;所谓薄壳,指的是母公司将全部主业都装入上市部分,除此之外,母公司内只剩下辅助企业及各类资产、人员包袱,且无法打造成主业。
在壳公司的去留上,政府、企业和经济学家看法向来不一。有人认为,壳公司作为一种过渡状态,其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国企长期积淀的各类包袱和矛盾,最终难逃灭亡之命;有人认为,控股公司是壳公司的一条生路,壳公司可先把剩下的主业做大做强,再脱胎出另一家或若干家上市公司,最终自己则金蝉脱壳为控股公司。
1993年北人股份上市后,国有独资企业北京人民印刷机械集团就成了这样一家壳公司。十年来,他们无时不面临着命运抉择,有两次已被推到了生死关口。经过持续不断的抗争,他们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峰回路转,演绎出了一个壳公司的另类生存路径。
最新消息称,北人集团的出资人代表——北京市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已调整了北人集团的发展战略,打消了灭壳的念头。
均摊资产留下一个“厚壳”
北人集团的改革起步较早。1992年就开始推行股份制改造,当时他们曾动过整体上市的念头,但由于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筹集发展资金,而整体上市后分红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分立上市。
在操作时,北人集团采取了先制定重组改制方案再“对号入座”的方式。由于领导班子成员事先不知道谁去北人股份公司、谁留在北人集团内部,所以他们不带任何倾向地选择了将资产一分为二的方案,按产品类型划分,单张纸印刷机械的生产拿去上市,滚筒纸印刷机械的生产留在集团。
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北人股份成功上市后,可筹集一大笔发展资金,前途一片光明,而相比较而言,北人集团的未来就充满变数。为了保证北人股份和北人集团都能得到发展,他们为集团设立了四道防线:一是北人集团留一部分主业,让其有继续发展的基础。当时留下的是滚筒纸印刷机械的生产;二是把销售网络全部留在集团,北人股份生产的产品由集团公司代销,并收取3%的代理金;三是把“北人”商标留在集团,北人股份按销售收入的1%交纳商标使用费;四是集团依照持股比例享有分红权。
1993年,北人股份成功上市。北人集团和北人股份构成了国内第一批母子公司,与仪征化纤等企业被称为“老九户”。
经过重组改制、分立上市后,北人集团成了一个厚壳。曾任北人股份总经理、现任北人集团总经理、北人股份副董事长的陆长安认为,当时的均摊资产给北人集团这个壳公司留下了活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置换资产让壳公司再失主业
上市后,北人股份的发展一帆风顺。到2001年,北人股份手中已积下近2亿的现金,但由于印刷机械投入周期长(一般较复杂一点的印刷机械产品从设计到成熟需要7至10年的时间),不敢轻易投资,公司发展一度徘徊。
2001年,北人集团提出,利用母子公司的体制优势,在北人股份净资产不变的情况下,由其花2亿元现金购买当初留在北人集团内部的滚筒纸印刷机械生产的资产,实现股份公司现金与集团公司资产之间的置换。置换前,母公司持子公司62.5%的股权,置换后,这个比例降为59%。
资产置换夯实了北人股份的实力,让其迅速摆脱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当年其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攀升。2003年底,北人股份成功地实现增发,股份公司发展再次跃上新的台阶。但是,资产置换却让北人集团从一个厚壳变成了薄壳,虽然兜里装进了2个亿元,可有钱没有资产,有钱没了主业,后路不明。
陆长安回忆道,当初,北人集团内部很多人反对资产置换。为了推动置换,北人集团的股东——北京机电控股公司作出决定,将陆长安从北人股份调至北人集团。“我调到集团后,阻力就没有了。”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