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技术是修复的关键所在
2011-06-15 10:31:20.0 来源: 中国包装网 责编:江佳
- 摘要:
- 专家指出,要复原物品,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这些历史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对水和糨糊等的反应。对物品制作年代的历史和风格有相当的认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修复人员不可或缺的素养。
【CPP114】讯:许多古代纸质遗物堪称瑰宝,但它们的天然性质也使其成为最易受损的文物种类之一。据介绍,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都是在手制纸张(如宣纸)、丝绸、绸缎、锦缎等材料上进行创作。这些有机材料不仅脆弱,而且不稳定,容易分解。无论是收藏时不合适的处理、展示或者虫害的影响,还是霉变、水渍或者火灾,都很容易令它们遭受严重的损失。如果周围环境发生大的波动,比如温度、湿度的突然变化,这些有机材料的反应也格外剧烈。此外,在潮湿环境中,它们面临的化学和生物分解过程也会大大加速。尽管今天很多古代书籍、文件和绘画都保存在设备不错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中,但是基于大气环境、皮革成分、纸质成分、墨水成分等原因,它们仍会发生化学降解。比如旧式的墨水和19世纪、20世纪的书所采用的印刷[百科 微博]油墨的酸性性质,会以一种无法恢复的方式摧毁纸张,让纸张产生破洞以及变黄、变脆、变得易碎。因此,在有可能的条件下,专家们会对纸质藏品进行脱酸处理,以延长其寿命。
灰尘和污垢也会给纸张和丝绸带来永久的污渍,它们同时也是霉菌和害虫的食物。但在清理这些污染物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因为很多时候画上的颜料微粒或墨水已经没有很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丝绸上,很可能随着污垢被一同清理掉了。而对于害虫来说,中国传统的方法――樟脑药剂仍在广泛使用。
技术是修复的关键所在
专家指出,要复原物品,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这些历史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对水和糨糊等的反应。对物品制作年代的历史和风格有相当的认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修复人员不可或缺的素养。而无论古今中外,修复都被视为一门极富技术含量和个人特点的“手艺”,恢复受损部分或者重塑丢失部分的过程需要严谨的推理、合理的设计、小心的操作和足够的耐心,而所采用的水、纸张、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以确保没有任何杂质被加入脆弱的材料中,造成二次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专家们采取的方式很多依托于长期摸索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已经有了裂口的脆弱文档,可以选用优质的日本纸加厚以加固文档,然后再以手工方式填补纸张的空洞或者使用工具把纸浆填入残缺的部位。又如对古代装订线的复原,不能随便一缝了之,必须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装订线采用的技术和材料,并依样画葫芦,保证文档的完整性,并且确保修复是可逆的:皮革装订线的清洁方式使用的是专用的半干肥皂,再加上纱布或者软布,羊皮纸、麂皮革或绸类装订线则需要用一种轻涂胶来清洁。
在中国南部和南亚一些地区,古人们喜欢用棕榈叶来作为书写的材质。这些树叶在抄写时有着天然的优良性质,但并不利于长期保存,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400至600年,除了虫害、污渍、裂痕外,它们还会无征兆地爆裂。因此,对它们的处理,还有涂柠檬草油等一些特殊的步骤。
纸质文物的保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能将目光仅仅集中在文物本身。根据研究,微生物对纸质文物感染的风险在25摄氏度、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是最小的,好的通风设施可以实现这一点;而经常性地除尘,可以消除灰尘中携带的大量霉菌孢子和细菌大肆繁衍的机会;墙上的裂缝和破洞可能为害虫和老鼠提供安居之所,需要修补;从外部送入的文物因为可能已经“染恙”,为防止“传染病”在库房的蔓延,消毒和清洁也是必需的;修复和存放时挑选的纸张、盒子、胶水都很重要,是文物长期保存的重要条件。
让“故纸堆”在网络和漫画中“活”起来
一般来讲,文物在库房中的收藏条件相对更有利于保存一些。公开展示的时候,观众的活动、光线、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都更加难以控制和保持恒定。但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投入使用。很多博物馆的古画和古籍展柜经过了专门设计,装配的玻璃中紫外线吸收膜得到广泛使用,密封良好的展柜中往往也会填充惰性气体氩气,使氧气浓度由自然状态的约22%降低至2%,以防止有害昆虫和微生物的滋生。
在现代的保存和修复过程中,还需要对每件藏品的来源、自然属性、新的发现以及修复等进行记录,形成文物的“体检表”。而数码化的手段也已经普遍得到应用。虽然从文物保存的角度来讲,这种方式不能够让手稿、典籍或者画作本身的寿命得到延长,却使附着在它们之上的文明信息得以继续传递。“青都计划”将建立一个多语种、多文字的网络共享图书馆,目前主要集中在手写和绘画典籍方面,主要来自3个文化地域。同时,一份在线资源地图还显示出中国、印度和欧洲彼此间收藏对方文物的机构、城镇,以便于有兴趣的人们进一步查考。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中印欧三地专家启动纸质文物保护计划
文物局出新规 拓印文物需获取资格
敦煌悬泉纸等亮相丝绸之路纸质文物展
专家吁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应百家争鸣
灰尘和污垢也会给纸张和丝绸带来永久的污渍,它们同时也是霉菌和害虫的食物。但在清理这些污染物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因为很多时候画上的颜料微粒或墨水已经没有很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丝绸上,很可能随着污垢被一同清理掉了。而对于害虫来说,中国传统的方法――樟脑药剂仍在广泛使用。
技术是修复的关键所在
专家指出,要复原物品,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这些历史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对水和糨糊等的反应。对物品制作年代的历史和风格有相当的认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修复人员不可或缺的素养。而无论古今中外,修复都被视为一门极富技术含量和个人特点的“手艺”,恢复受损部分或者重塑丢失部分的过程需要严谨的推理、合理的设计、小心的操作和足够的耐心,而所采用的水、纸张、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以确保没有任何杂质被加入脆弱的材料中,造成二次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专家们采取的方式很多依托于长期摸索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已经有了裂口的脆弱文档,可以选用优质的日本纸加厚以加固文档,然后再以手工方式填补纸张的空洞或者使用工具把纸浆填入残缺的部位。又如对古代装订线的复原,不能随便一缝了之,必须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装订线采用的技术和材料,并依样画葫芦,保证文档的完整性,并且确保修复是可逆的:皮革装订线的清洁方式使用的是专用的半干肥皂,再加上纱布或者软布,羊皮纸、麂皮革或绸类装订线则需要用一种轻涂胶来清洁。
在中国南部和南亚一些地区,古人们喜欢用棕榈叶来作为书写的材质。这些树叶在抄写时有着天然的优良性质,但并不利于长期保存,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400至600年,除了虫害、污渍、裂痕外,它们还会无征兆地爆裂。因此,对它们的处理,还有涂柠檬草油等一些特殊的步骤。
纸质文物的保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能将目光仅仅集中在文物本身。根据研究,微生物对纸质文物感染的风险在25摄氏度、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是最小的,好的通风设施可以实现这一点;而经常性地除尘,可以消除灰尘中携带的大量霉菌孢子和细菌大肆繁衍的机会;墙上的裂缝和破洞可能为害虫和老鼠提供安居之所,需要修补;从外部送入的文物因为可能已经“染恙”,为防止“传染病”在库房的蔓延,消毒和清洁也是必需的;修复和存放时挑选的纸张、盒子、胶水都很重要,是文物长期保存的重要条件。
让“故纸堆”在网络和漫画中“活”起来
一般来讲,文物在库房中的收藏条件相对更有利于保存一些。公开展示的时候,观众的活动、光线、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都更加难以控制和保持恒定。但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投入使用。很多博物馆的古画和古籍展柜经过了专门设计,装配的玻璃中紫外线吸收膜得到广泛使用,密封良好的展柜中往往也会填充惰性气体氩气,使氧气浓度由自然状态的约22%降低至2%,以防止有害昆虫和微生物的滋生。
在现代的保存和修复过程中,还需要对每件藏品的来源、自然属性、新的发现以及修复等进行记录,形成文物的“体检表”。而数码化的手段也已经普遍得到应用。虽然从文物保存的角度来讲,这种方式不能够让手稿、典籍或者画作本身的寿命得到延长,却使附着在它们之上的文明信息得以继续传递。“青都计划”将建立一个多语种、多文字的网络共享图书馆,目前主要集中在手写和绘画典籍方面,主要来自3个文化地域。同时,一份在线资源地图还显示出中国、印度和欧洲彼此间收藏对方文物的机构、城镇,以便于有兴趣的人们进一步查考。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中印欧三地专家启动纸质文物保护计划
文物局出新规 拓印文物需获取资格
敦煌悬泉纸等亮相丝绸之路纸质文物展
专家吁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应百家争鸣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