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几多无奈几多愁 丝印企业伤不起
2011-07-14 09:51:43.0 来源:慧聪丝印特印网作者:塔雪利 责编:王岑
- 摘要:
- 当拉手网的200名骨干员工集体投奔窝窝之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窝窝瞬时声名鹊起,无论是自我炒作还是水军“造孽”,人才流失都足以令团购网站心有戚戚;当相亲选秀已渐渐淡出视线,职场选秀开始风声水起,《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电视节目异常火爆,争抢人才已经被赤裸裸地放到台面上,公开透明化。
【CPP114】讯:当拉手网的200名骨干员工集体投奔窝窝之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窝窝瞬时声名鹊起,无论是自我炒作还是水军“造孽”,人才流失都足以令团购网站心有戚戚;当相亲选秀已渐渐淡出视线,职场选秀开始风声水起,《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电视节目异常火爆,争抢人才已经被赤裸裸地放到台面上,公开透明化。
据悉,科技领域内,Facebook也正在吸引谷歌、苹果、微软等公司的人才。然而,放眼丝印特印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企业似乎都在头疼“招工难”、“用工荒”,其实还有另一个难以跳脱的怪圈——人才流失。
人们常说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为何前途光明、形势大好丝印企业总会出现人才流失?
谁动了我的人才:会抓耗子的猫都离开了
据一份《东莞企业最佳人才保留模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调查结果。《报告》在电子、五金、化工、服饰、家具、印刷、机电模具、服务业等九大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参与调查的人员46%的学历集中在中专/高中段,大专及本科段分别占22%和6%;44%的人员在被调查企业工作1~3年时间,涉及的岗位则划分为管理、技术、业务、操作、文职五大类。
笔者对广州深圳一带的企业进行采访时发现,丝印特印这样劳动和技术都相对密集的产业来说,人员流动性非常之大,铁打的轮船流水的兵。有的受访者表示,企业中很多掌握核心生产技术的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或自立门户开创品牌成为原企业的竞争对手。
有的丝印企业表示,现在竞争对手都已经明目张胆地把车开到我们工厂门口来招人了……甚至连一些长三角等地区的企业,也不远千里跑来“凑热闹”、“抢人才”,毕竟找个经验丰富的员工省去了后期培养或磨合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懂技术研发的高级人员更是成为丝印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
偷菜风已过 挖墙脚何时停?
qq偷菜可能很多网友已经玩腻了,然而人才战争、互挖墙脚的现象却正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激烈地发生。印度媒体把人才“培养阶段”由本国投入成本、“产出阶段”却去了外国贡献的情况称为“奶牛现象”: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挤奶的却是外国人。人才好不容易融入到企业之中,没多久就离开了,不能不说是企业的一种损失。
着眼国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东莞企业正式员工流失率处于较高水平,年流失率在20%以上的企业占75%,年流失率高达50%以上的企业竟然占到了45%,这与年流失率不高于15%的国际惯例存在巨大差异。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企业该怎么办?你无法干涉和阻止对手合乎法规的人才挖角行为,你也无法干涉和阻止人才合乎法规的跳槽行动,企业留才的最大敌人实际上是自己。慧聪丝印特印网总经理韩凤龙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应该客观地评估一下自身留才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修补缺口,加长短板。”
据悉,科技领域内,Facebook也正在吸引谷歌、苹果、微软等公司的人才。然而,放眼丝印特印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企业似乎都在头疼“招工难”、“用工荒”,其实还有另一个难以跳脱的怪圈——人才流失。
人们常说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为何前途光明、形势大好丝印企业总会出现人才流失?
谁动了我的人才:会抓耗子的猫都离开了
据一份《东莞企业最佳人才保留模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调查结果。《报告》在电子、五金、化工、服饰、家具、印刷、机电模具、服务业等九大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参与调查的人员46%的学历集中在中专/高中段,大专及本科段分别占22%和6%;44%的人员在被调查企业工作1~3年时间,涉及的岗位则划分为管理、技术、业务、操作、文职五大类。
笔者对广州深圳一带的企业进行采访时发现,丝印特印这样劳动和技术都相对密集的产业来说,人员流动性非常之大,铁打的轮船流水的兵。有的受访者表示,企业中很多掌握核心生产技术的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或自立门户开创品牌成为原企业的竞争对手。
有的丝印企业表示,现在竞争对手都已经明目张胆地把车开到我们工厂门口来招人了……甚至连一些长三角等地区的企业,也不远千里跑来“凑热闹”、“抢人才”,毕竟找个经验丰富的员工省去了后期培养或磨合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懂技术研发的高级人员更是成为丝印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
偷菜风已过 挖墙脚何时停?
qq偷菜可能很多网友已经玩腻了,然而人才战争、互挖墙脚的现象却正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激烈地发生。印度媒体把人才“培养阶段”由本国投入成本、“产出阶段”却去了外国贡献的情况称为“奶牛现象”: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挤奶的却是外国人。人才好不容易融入到企业之中,没多久就离开了,不能不说是企业的一种损失。
着眼国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东莞企业正式员工流失率处于较高水平,年流失率在20%以上的企业占75%,年流失率高达50%以上的企业竟然占到了45%,这与年流失率不高于15%的国际惯例存在巨大差异。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企业该怎么办?你无法干涉和阻止对手合乎法规的人才挖角行为,你也无法干涉和阻止人才合乎法规的跳槽行动,企业留才的最大敌人实际上是自己。慧聪丝印特印网总经理韩凤龙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应该客观地评估一下自身留才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修补缺口,加长短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