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边书收藏看电子书所不能承载之重
2011-07-27 16:37:10.0 来源: 北京晨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这个时代,电子阅读已经越来越流行,阅读的介质也不再仅仅是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认为,电子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性质不同,它无法带来纸质阅读的乐趣、沉静和思考。
【CPP114】讯:曾经在上个世纪初的文人中流行一时的毛边书,近来成为炒作的对象,并且有越来越火的趋势。
传统的图书出版业日渐衰落,作为上千年文化传播的承载物书籍,正在夕阳下放出最后的余晖。这并非仅仅是媒体的论调,无数学者、作家甚至包括出版界业内人士,都曾表达过同样的担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这句名言仍旧被时常引用的时候,书籍本身,已经不再是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而是成了收藏、炒作、增值等等的工具。作家哲夫说,把书籍变成收藏品,变成投资的商品,这是一种悲哀。
毛边书成为流行热
毛边书起源于欧洲,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在中国文人中流行一时,鲁迅、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等诸多作家都是其道中人,鲁迅还为此自诩“毛边党”。
毛边书本是文人的爱好之一,鲁迅曾说:“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著名作家、文学史家,也是著名的“毛边党”之一的唐弢也曾说:“朴素,自然,像天真未凿的少年,憨厚中带些稚气,有点本色的美。至于参差不齐的毛边,望去如一堆乌云,青丝覆顶,黑发满头,正巧代表着一个人的青春。”
实际上,毛边书一开始就是少数文人之间流行的小游戏,印数极少,一般都是一批书留十来本,以供作者收藏或者赠友。即便是在鲁迅、林语堂的时代,毛边书也并不受市场的欢迎,常有书店、读者误以为是次品,因此被退回。
但是在今天,毛边书变成了出版商推销的手段,有很多是专门出版不裁切的毛边本,批量发行,网上出售的毛边书非常多,甚至有专门的毛边书店,以收藏、增值等吸引购买者。
作家出版社编辑王宝生说:“毛边书本来是个雅事,自己拿刀边裁边看,是一种享受、把玩和品味的过程,和藏书票一样,非常少。倘若把它变成一个赢利的模式,一种商业手段,那就完全失去毛边书的本来的意义和价值了。因此,毛边书并非不可出,但把握度很重要。要是当成收藏和增值的东西,当年的邮票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贵和少不是进步
毛边书的收藏热,并非是图书市场繁荣的标志。恰恰相反,是出版业夕阳西下的象征。
对此,哲夫说:“书籍本来应该是承载文明、普及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应该让人用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在解放初期,那时候书非常朴素,包括各种名著,都出简装本。开放之初的出版业也曾经辉煌一时,大量的优秀的出版物曾经给无数人带来阅读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但是在现在,这个到处都是高楼林立、追求金钱的社会中,书也一样,极尽奢华,比谁更高档,我在书店经常见到抱着书看一天的人,不是他们愿意在书店里人挤人的地方看书,而是书太贵,买不起。”
时尚文化滚滚而来,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让哲夫担忧,他说:“尽管出版商都瞄准了市场,但出版业仍旧不景气,这不仅仅是商业的错,也有社会诱导的原因。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依靠牺牲环境,超前消费后代的财富和资源,形成畸形的商业社会,这种畸形的商业社会也必然带来畸形的文化社会,文化的土壤正在消失,文化日渐衰落。还是以文学图书为例,体制上原本是学习苏联的,到了今天市场时代,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下面的出版机构已经先被推入市场,两种不同模式的交错下,不管是创作还是出版,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电子书不能承载的
如果说畸形的商业化让人们改变了对书的态度,那么技术的进步则彻底改变了书的命运。
这个时代,电子阅读已经越来越流行,阅读的介质也不再仅仅是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认为,电子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性质不同,它无法带来纸质阅读的乐趣、沉静和思考。
哲夫说:“电子书的发展确实让纸质书越来越受排挤,但是电子书毕竟无法代替纸质书给人的感觉。一本书可以反复地读,今天读一页,明天拿起来再读一页,它给人的是安静的心情,深沉的思考,而电子书则是一种浏览式的,浮光掠影的信息吸收,不能让人真正地进入一种阅读的境界。我在国外遇见过一些地方,或者咖啡店,或者其他场所,常常举行读书会,一群有同样爱好的人们,定期聚在一起同读一本书,当然不是电子书,而是纸质的书,有时候可能一个人就朗诵一小段,甚至几句,一本书慢慢读完,可能要一年。我想他们是在固守一种东西,一种人类精神的精华,不仅仅是书的内容,也是书本身。”
传统的图书出版业日渐衰落,作为上千年文化传播的承载物书籍,正在夕阳下放出最后的余晖。这并非仅仅是媒体的论调,无数学者、作家甚至包括出版界业内人士,都曾表达过同样的担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这句名言仍旧被时常引用的时候,书籍本身,已经不再是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而是成了收藏、炒作、增值等等的工具。作家哲夫说,把书籍变成收藏品,变成投资的商品,这是一种悲哀。
毛边书成为流行热
毛边书起源于欧洲,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在中国文人中流行一时,鲁迅、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等诸多作家都是其道中人,鲁迅还为此自诩“毛边党”。
毛边书本是文人的爱好之一,鲁迅曾说:“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著名作家、文学史家,也是著名的“毛边党”之一的唐弢也曾说:“朴素,自然,像天真未凿的少年,憨厚中带些稚气,有点本色的美。至于参差不齐的毛边,望去如一堆乌云,青丝覆顶,黑发满头,正巧代表着一个人的青春。”
实际上,毛边书一开始就是少数文人之间流行的小游戏,印数极少,一般都是一批书留十来本,以供作者收藏或者赠友。即便是在鲁迅、林语堂的时代,毛边书也并不受市场的欢迎,常有书店、读者误以为是次品,因此被退回。
但是在今天,毛边书变成了出版商推销的手段,有很多是专门出版不裁切的毛边本,批量发行,网上出售的毛边书非常多,甚至有专门的毛边书店,以收藏、增值等吸引购买者。
作家出版社编辑王宝生说:“毛边书本来是个雅事,自己拿刀边裁边看,是一种享受、把玩和品味的过程,和藏书票一样,非常少。倘若把它变成一个赢利的模式,一种商业手段,那就完全失去毛边书的本来的意义和价值了。因此,毛边书并非不可出,但把握度很重要。要是当成收藏和增值的东西,当年的邮票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贵和少不是进步
毛边书的收藏热,并非是图书市场繁荣的标志。恰恰相反,是出版业夕阳西下的象征。
对此,哲夫说:“书籍本来应该是承载文明、普及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应该让人用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在解放初期,那时候书非常朴素,包括各种名著,都出简装本。开放之初的出版业也曾经辉煌一时,大量的优秀的出版物曾经给无数人带来阅读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但是在现在,这个到处都是高楼林立、追求金钱的社会中,书也一样,极尽奢华,比谁更高档,我在书店经常见到抱着书看一天的人,不是他们愿意在书店里人挤人的地方看书,而是书太贵,买不起。”
时尚文化滚滚而来,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让哲夫担忧,他说:“尽管出版商都瞄准了市场,但出版业仍旧不景气,这不仅仅是商业的错,也有社会诱导的原因。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依靠牺牲环境,超前消费后代的财富和资源,形成畸形的商业社会,这种畸形的商业社会也必然带来畸形的文化社会,文化的土壤正在消失,文化日渐衰落。还是以文学图书为例,体制上原本是学习苏联的,到了今天市场时代,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下面的出版机构已经先被推入市场,两种不同模式的交错下,不管是创作还是出版,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电子书不能承载的
如果说畸形的商业化让人们改变了对书的态度,那么技术的进步则彻底改变了书的命运。
这个时代,电子阅读已经越来越流行,阅读的介质也不再仅仅是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认为,电子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性质不同,它无法带来纸质阅读的乐趣、沉静和思考。
哲夫说:“电子书的发展确实让纸质书越来越受排挤,但是电子书毕竟无法代替纸质书给人的感觉。一本书可以反复地读,今天读一页,明天拿起来再读一页,它给人的是安静的心情,深沉的思考,而电子书则是一种浏览式的,浮光掠影的信息吸收,不能让人真正地进入一种阅读的境界。我在国外遇见过一些地方,或者咖啡店,或者其他场所,常常举行读书会,一群有同样爱好的人们,定期聚在一起同读一本书,当然不是电子书,而是纸质的书,有时候可能一个人就朗诵一小段,甚至几句,一本书慢慢读完,可能要一年。我想他们是在固守一种东西,一种人类精神的精华,不仅仅是书的内容,也是书本身。”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