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推广为何这么难?
2011-08-17 08:43:48.0 来源:文汇报 责编:张招伟
- 摘要:
- 2009年,上海图书馆在全国首次推出了电子阅读器试借服务,当时的300台电子阅读器分别来自“易博士”、“汉王”等国产品牌的免费赠送,读者付押金1500元,就可以带一台回家,通过电脑终端在上图网站专区里下载自己想看的电子版图书。
【CPP114】讯:2009年,上海图书馆在全国首次推出了电子阅读器试借服务,当时的300台电子阅读器分别来自“易博士”、“汉王”等国产品牌的免费赠送,读者付押金1500元,就可以带一台回家,通过电脑终端在上图网站专区里下载自己想看的电子版图书。两年时间过去了,市面上电子阅读器已经洗过几轮牌,国产品牌的价格已降至几百元,电子版图书的资源也更为丰富,然而上图可供外借的电子阅读器依旧是300台。不是无人问津,恰恰相反,这300台机器供不应“借”,读者要等上很久才排上一台。
为何不“增援”?第一道门槛是预算。在昨天举行的2011中国书业馆配年会暨图书馆高层论坛后,上图副馆长刘炜告诉记者,上图每年得到充足的财政拨款,1.3亿元的盘子已经不小:“中文图书,除了教材、教辅,我们全部采购;更多经费用于外文书采购”——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电子阅读器。后者算是IT类采购预算,另向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申报批准。“如果为读者采购几百台电子阅读器,我们图书馆今年办公电脑耗材就不够了。”电子阅读器不算“书”,导致不能买。在刘炜看来,行业里一些上承自传统图书时代的馆配观念正困囿着数字化的脚步。
第二道门槛是供应商,其中主要问题来源于电子阅读器厂商与电子书的内容供应商。据刘炜透露,这几年上图没有停止与各个品牌电子阅读器厂商的接触,但他们有的对与图书馆的合作推广缺乏兴趣,有的在市场竞争中自身不保,已悄悄淡出视野……最终,上图将目光投向了iPad、安卓平台等国外品牌。但电子书的内容供应商又担心遭遇版权威胁,与图书馆这一平台的合作,仍有不少阻碍。
既然外借电子阅读器如此费劲,何必自寻烦恼?“再不转型,图书馆就更加边缘化了。”刘炜坦言,自2007年kindle问世以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出现转折,配合传统资源的服务日益衰弱。根据国家图书馆发布的数据,近年国家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办证人数和网站用户都呈下降趋势,“传统图书馆已经退守到了最后一道防线,只是一个信息公平的场所,无法带给更多人免费的阅读服务。”别的不说,上图将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持卡读者从现在的100多万扩展到占市民比例20%的400多万,就必须倚仗电子阅读的方式,“实体书的物流成本实在太高了”。
在论坛上,刘炜提出,不是图书死了,而是换了一种“活法”。在美国有3/4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在全球范围内,能否提供数字资源的移动服务(电子书借阅服务)已经取代“传统资源数字化”进入现代图书馆的最新定义。“未来的书是什么?从本质来说,是一个‘注意力单元’。你甚至无法罗列它。”刘炜援引美国互联网学者凯文·凯利的这个说法,道出一个图书馆从业者对明天的困惑与好奇。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对话数字化浪潮中的40、50、70、80后
数字化包装机械优势明显市场将广阔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成 抢鲜体验“数字化魔力”
CTP应用:中国印刷业追赶数字化潮流
为何不“增援”?第一道门槛是预算。在昨天举行的2011中国书业馆配年会暨图书馆高层论坛后,上图副馆长刘炜告诉记者,上图每年得到充足的财政拨款,1.3亿元的盘子已经不小:“中文图书,除了教材、教辅,我们全部采购;更多经费用于外文书采购”——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电子阅读器。后者算是IT类采购预算,另向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申报批准。“如果为读者采购几百台电子阅读器,我们图书馆今年办公电脑耗材就不够了。”电子阅读器不算“书”,导致不能买。在刘炜看来,行业里一些上承自传统图书时代的馆配观念正困囿着数字化的脚步。
第二道门槛是供应商,其中主要问题来源于电子阅读器厂商与电子书的内容供应商。据刘炜透露,这几年上图没有停止与各个品牌电子阅读器厂商的接触,但他们有的对与图书馆的合作推广缺乏兴趣,有的在市场竞争中自身不保,已悄悄淡出视野……最终,上图将目光投向了iPad、安卓平台等国外品牌。但电子书的内容供应商又担心遭遇版权威胁,与图书馆这一平台的合作,仍有不少阻碍。
既然外借电子阅读器如此费劲,何必自寻烦恼?“再不转型,图书馆就更加边缘化了。”刘炜坦言,自2007年kindle问世以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出现转折,配合传统资源的服务日益衰弱。根据国家图书馆发布的数据,近年国家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办证人数和网站用户都呈下降趋势,“传统图书馆已经退守到了最后一道防线,只是一个信息公平的场所,无法带给更多人免费的阅读服务。”别的不说,上图将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持卡读者从现在的100多万扩展到占市民比例20%的400多万,就必须倚仗电子阅读的方式,“实体书的物流成本实在太高了”。
在论坛上,刘炜提出,不是图书死了,而是换了一种“活法”。在美国有3/4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在全球范围内,能否提供数字资源的移动服务(电子书借阅服务)已经取代“传统资源数字化”进入现代图书馆的最新定义。“未来的书是什么?从本质来说,是一个‘注意力单元’。你甚至无法罗列它。”刘炜援引美国互联网学者凯文·凯利的这个说法,道出一个图书馆从业者对明天的困惑与好奇。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对话数字化浪潮中的40、50、70、80后
数字化包装机械优势明显市场将广阔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成 抢鲜体验“数字化魔力”
CTP应用:中国印刷业追赶数字化潮流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