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比网店少 藏书量又小 民营书店举步维艰
2011-08-18 10:27:45.0 来源:新华网 责编:陈伊超
- 摘要:
- 同安道上的一隅,简陋的门脸,狭小的空间摆满了各种杂志和人文类书籍,这就是当年在八里台新文化广场上风生水起的学海书店现在的状况。或许学海从来不以精良的装修和宽敞的店面取胜,但是近几年来它的经营状况愈发不容乐观。老板岳洪亮与学海的缘分超过十年,曾亲手塑造了学海的辉煌时刻。然而,如今他颇为无奈,正在考虑是否“不做了”。而学海那些曾经的对手,早已在几年中纷纷凋零。
【CPP114】讯:同安道上的一隅,简陋的门脸,狭小的空间摆满了各种杂志和人文类书籍,这就是当年在八里台新文化广场上风生水起的学海书店现在的状况。或许学海从来不以精良的装修和宽敞的店面取胜,但是近几年来它的经营状况愈发不容乐观。老板岳洪亮与学海的缘分超过十年,曾亲手塑造了学海的辉煌时刻。然而,如今他颇为无奈,正在考虑是否“不做了”。而学海那些曾经的对手,早已在几年中纷纷凋零。
不止津城的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从大名鼎鼎的北京第三极书局倒闭,到广州学而优书店难以为继,再到今年6月有16年历史、由已故北京大学教授王炜携一批文学学者创办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宣布停业……实体书店的凋敝已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危机。而为挽救这一危机,新闻出版总署采取了四项措施扶助实体书店,包括“书店必须建设在最繁华的地方,任何地方不能挤占书店建设的城市规划”、“延伸基层网点”、“扩大销售点”、“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民营书店举步维艰
“2004年刚从新文化搬过来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六到七千元,而现在,一天也就一千元左右。”岳洪亮对学海书店的现状非常无奈。在这个最早把港版杂志和一些小众杂志带给天津的小店里,已经很难找到当年那种聚满文艺青年的“先锋范儿”。但是,这类杂志销售仍然是学海的主业。
目前,学海一年的纯利润在三到五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杂志销售,“杂志的利润率在20%左右,而图书的利润率只有10%。”2008年,为了支撑店面经营,岳洪亮开了一家网店。而网店里的图书和杂志折扣比店里还要低,一周只有四五千元的营业额,超过90%的盈利来自杂志。岳洪亮说:“在网上卖书,真的竞争不过那些大型的网上商城。”
搬离新文化广场后的学海书店,一度被抱怨“为了经营而经营”。店里,视野之内遍布图书,墙壁书架则处处惨状外露。岳洪亮说,一直有人建议他装修店面,也有茶室老板提出过合作,但他“只想为爱书的人找到好书”,实在没精力去做更多别的。而在精力不够之外,学海,乃至整个行业显露的颓势,恐怕更是阻碍岳洪亮投入发展的原因之一。“房东和原先的老板认识,能租到这个门面很幸运,每个月房租3100元,如果哪天房东涨了房租,或是不愿租了,我也就考虑不做了。”岳洪亮笑笑。
曾常年混迹于个体书店的郝先生说,实体书店的衰微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的。网上书城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电脑、手机、电纸书进行阅读,对纸质书价格的抱怨也越来越多。那些曾与学海同期辉煌过的民营书店,天马书友会、三宫旧书市场已经纷纷退出市场。而当年的奔跑者书店则在易主后变成了上海三联书店在天津的分店,偏安在人民公园内的一个角落里。“平时几乎没有顾客,周末也只有来公园里玩的人顺便进来看看,翻翻书,但真正掏钱的人很少。”店长王先生说,也曾尝试把特价书摆在门口,但收效甚微。此外,他们也尝试过参加团购、与有线电视台合作读书节目、在店内开辟“书吧”等形式,但结果都不理想。“我们这样的书店,折扣比不上网店,藏书量比不上大店,也做不到送货上门等服务,想盈利十分艰难。”王店长总结道。
新华书店试水网销
个体书店前途未卜,而在王店长嘴里“藏书量大”的国营书店,却也同样经历着来自网上书城和电子读物的冲击。“几年前,《哈利·波特》的原文书出版时,很快就卖出了几百万册,现在,这样的原文书能卖出几十万本就很不错了。”海光寺新华书店的副经理马文革说。
不过,进入暑期后,新华书店的图书销量还是有明显上升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文教类书籍。在海光寺新华书店,文教类图书在假期及开学的时段总是位居销量第一的图书种类,并且与其他种类图书的销量差距十分明显。但是,这种销量上升,与此前的销售规模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马文革说:“读者都有‘趋大性’,图书大厦开业前,东北角新华书店一天的营业额有一万多元,但在图书大厦开业后立刻萎缩到只有六千元,从第二年直到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只有三千多元了。”面对销量如此下滑,新华书店也有很多无可奈何。出版社对于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折扣,与常规认识相反的是,越是大的书店,其折扣反而越低,因为,小书店通常可以用现金结账。基于这种原因,“新华书店在折扣上和民营书店比不了,在规模上又和图书大厦比不了,人力成本又比个体书店高得多,想要在图书行业做得更好,只能自谋生路,有时甚至要靠节约水电等来降低成本。”炎炎夏日,马文革的办公室里并没有开空调。
而对新华书店造成最直接冲击的图书大厦,目前也并非仅靠图书销售来维持整个大厦七层卖场及办公区的运转。图书大厦公关部经理常双说,大厦一直采取多种经营方式,除了卖书,还有柜台的出租,销售一些依附于图书的商品。此外,今年一月开始,图书大厦还在官方网站上增加了网上售书的业务,开始涉足图书的电子销售领域。
网上书城强势来袭
网上书城其实并不是近几年产生的新鲜事物,其中比较著名的当当网和卓越网都有超过10年的发展历程。而大型网上书城也初步完成了扩展进货渠道、搭建营销平台、强化搜索功能等自我成长过程。而这一系列逐渐发生的改变,终于在最近两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数据显示,在去年一年中,当当网销售过万册的图书超过千种,网上书城的优势彻底显现。
不止津城的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从大名鼎鼎的北京第三极书局倒闭,到广州学而优书店难以为继,再到今年6月有16年历史、由已故北京大学教授王炜携一批文学学者创办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宣布停业……实体书店的凋敝已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危机。而为挽救这一危机,新闻出版总署采取了四项措施扶助实体书店,包括“书店必须建设在最繁华的地方,任何地方不能挤占书店建设的城市规划”、“延伸基层网点”、“扩大销售点”、“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民营书店举步维艰
“2004年刚从新文化搬过来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六到七千元,而现在,一天也就一千元左右。”岳洪亮对学海书店的现状非常无奈。在这个最早把港版杂志和一些小众杂志带给天津的小店里,已经很难找到当年那种聚满文艺青年的“先锋范儿”。但是,这类杂志销售仍然是学海的主业。
目前,学海一年的纯利润在三到五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杂志销售,“杂志的利润率在20%左右,而图书的利润率只有10%。”2008年,为了支撑店面经营,岳洪亮开了一家网店。而网店里的图书和杂志折扣比店里还要低,一周只有四五千元的营业额,超过90%的盈利来自杂志。岳洪亮说:“在网上卖书,真的竞争不过那些大型的网上商城。”
搬离新文化广场后的学海书店,一度被抱怨“为了经营而经营”。店里,视野之内遍布图书,墙壁书架则处处惨状外露。岳洪亮说,一直有人建议他装修店面,也有茶室老板提出过合作,但他“只想为爱书的人找到好书”,实在没精力去做更多别的。而在精力不够之外,学海,乃至整个行业显露的颓势,恐怕更是阻碍岳洪亮投入发展的原因之一。“房东和原先的老板认识,能租到这个门面很幸运,每个月房租3100元,如果哪天房东涨了房租,或是不愿租了,我也就考虑不做了。”岳洪亮笑笑。
曾常年混迹于个体书店的郝先生说,实体书店的衰微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的。网上书城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电脑、手机、电纸书进行阅读,对纸质书价格的抱怨也越来越多。那些曾与学海同期辉煌过的民营书店,天马书友会、三宫旧书市场已经纷纷退出市场。而当年的奔跑者书店则在易主后变成了上海三联书店在天津的分店,偏安在人民公园内的一个角落里。“平时几乎没有顾客,周末也只有来公园里玩的人顺便进来看看,翻翻书,但真正掏钱的人很少。”店长王先生说,也曾尝试把特价书摆在门口,但收效甚微。此外,他们也尝试过参加团购、与有线电视台合作读书节目、在店内开辟“书吧”等形式,但结果都不理想。“我们这样的书店,折扣比不上网店,藏书量比不上大店,也做不到送货上门等服务,想盈利十分艰难。”王店长总结道。
新华书店试水网销
个体书店前途未卜,而在王店长嘴里“藏书量大”的国营书店,却也同样经历着来自网上书城和电子读物的冲击。“几年前,《哈利·波特》的原文书出版时,很快就卖出了几百万册,现在,这样的原文书能卖出几十万本就很不错了。”海光寺新华书店的副经理马文革说。
不过,进入暑期后,新华书店的图书销量还是有明显上升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文教类书籍。在海光寺新华书店,文教类图书在假期及开学的时段总是位居销量第一的图书种类,并且与其他种类图书的销量差距十分明显。但是,这种销量上升,与此前的销售规模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马文革说:“读者都有‘趋大性’,图书大厦开业前,东北角新华书店一天的营业额有一万多元,但在图书大厦开业后立刻萎缩到只有六千元,从第二年直到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只有三千多元了。”面对销量如此下滑,新华书店也有很多无可奈何。出版社对于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折扣,与常规认识相反的是,越是大的书店,其折扣反而越低,因为,小书店通常可以用现金结账。基于这种原因,“新华书店在折扣上和民营书店比不了,在规模上又和图书大厦比不了,人力成本又比个体书店高得多,想要在图书行业做得更好,只能自谋生路,有时甚至要靠节约水电等来降低成本。”炎炎夏日,马文革的办公室里并没有开空调。
而对新华书店造成最直接冲击的图书大厦,目前也并非仅靠图书销售来维持整个大厦七层卖场及办公区的运转。图书大厦公关部经理常双说,大厦一直采取多种经营方式,除了卖书,还有柜台的出租,销售一些依附于图书的商品。此外,今年一月开始,图书大厦还在官方网站上增加了网上售书的业务,开始涉足图书的电子销售领域。
网上书城强势来袭
网上书城其实并不是近几年产生的新鲜事物,其中比较著名的当当网和卓越网都有超过10年的发展历程。而大型网上书城也初步完成了扩展进货渠道、搭建营销平台、强化搜索功能等自我成长过程。而这一系列逐渐发生的改变,终于在最近两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数据显示,在去年一年中,当当网销售过万册的图书超过千种,网上书城的优势彻底显现。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