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柯达沉没:败于战略性失调 自信导致贻误战机
2012-02-06 09:37:2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这个百年老店,曾经因为它的全产业链业务覆盖、垂直管理结构、终身雇佣制度以及剃须刀式的盈利模式(柯达采用剃刀和刀片的两段定价策略,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相机,再从底片上赚取高额利润)和在卤化银领域的领先技术,在全球胶卷和影像市场独占鳌头。
1998年,在柯达大中华区副总裁叶莺的斡旋下,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即著名的“98协议”。该协议意味着,国内感光材料领域由此对柯达开放。在该协议的直接影响下,柯达2001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迅速确立了“中国战区”的优势地位。到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时任柯达CEO裴学德表示,挺进中国很可能成为“柯达所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
但从此后结果看,“98协议”虽然为柯达迎来短暂辉煌,但却让这家公司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位具有20余年经历的中国媒体界资深人士评价,“叶莺是一名高级公关人才,她在与中国高层进行沟通交流时表现出色。但从技术层面,对于中国市场网络的布局却有重大失误。当年,柯达对中国市场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搞关系做大中国市场,再通过中国市场挽救传统产业,但这是不可能的。”该人士表示,现在来看“98协议”是一个虚无的概念。结局是既没有打败富士,也没有拿下中国市场。技术的革新导致了柯达根本性的垮台。
如其所说,“98协议”之后众多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很快转变成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2000~2003年柯达全球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柯达未来回归小众市场
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
在柯达迄今为止132年的生命中,5/6的生命里一直是领先者,后面1/6的时间里开始走向没落。德国专家博西尔说“它并非自杀也非他杀,是被时代抛弃了”。
曾经担任柯达顾问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萨白·莫斯·坎特(RosabethMossKanter)说:“导致柯达反应过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高管过于迷信完美产品,而没有遵循科技行业‘边推出,边改进’的模式。”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如果想避免破产,柯达还可以出售其在成像领域的1100项专利。柯达中国在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回复中写道,柯达拥有的巨大专利库引来了IT巨头的觊觎,苹果、谷歌、微软等大公司纷纷表示出了对于柯达专利的兴趣。柯达聘请的顾问公司LazardLLC已经“与许多人进行接触,很多人已经签署保密协议”。
“但即使如此,柯达也只是一个被人摘的桃子,本身不可能成为一片果林。”于清教认为。
彭安东说,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约翰·加普在给柯达的几点忠告中引用了肯尼·罗杰斯在《赌徒》(TheGambler)那首歌中所唱:“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继续叫牌,什么时候该扣牌认输。”
在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的新浪微博平台上,柯达破产话题一度被列入热门讨论的前三名。有网友表示准备买很多的柯达胶卷,他们害怕以后没有货了。叶莺在微博上回应,“是啊,没人坐马车了,马鞭自然难求了。我的冰箱里还有大量的反转片,我倒担心以后拍了片子没法冲了。不过好莱坞的大片,多半还是用柯达电影胶片拍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还是会在洛杉矶的柯达剧院举行的……”
百年老店的创新命门
成功是成功者的里程碑;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手中握有无数引领时代的发明专利,几乎成为摄影的同义词。从这个意义上讲,柯达毫无疑问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 相关新闻:
- ·柯达员工Mark Gedek起诉公司CEO及董事会成员 2012-02-04 10:54:45.0
- ·柯达中国官方发布《致柯达用户信》 2012-02-03 16:50:29.0
- ·从柯达之殇悟印企品牌创新的“三字诀” 2012-02-02 10:05:08.0
- ·柯达寻求放弃好莱坞柯达剧院冠名权 2012-02-02 09:51:05.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