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深入“走转改”赢得读者赞誉
2012-02-06 16:57:1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路媒体积极行动,投身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陆续推出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报道作品。其中,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将正在开展的“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与“新春走基层”相结合,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CPP114】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深入“走转改”赢得读者赞誉“村里的新鲜事,好看!”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路媒体积极行动,投身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陆续推出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报道作品。其中,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将正在开展的“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与“新春走基层”相结合,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和辛苦一年的务工人员一同踏上返乡路,在农家小院跟农民兄弟拉家常,与困难群体一起过大年……
春节期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结合正在开展的“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精心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活动。编辑记者纷纷深入农村最基层,感受农村新变化,反映农民新诉求,推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基层群众纷纷称赞:“村里的新鲜事,好看!耐看!有嚼头!”
带着思考“走”
农民实践最生动
“搞现代农业不存在农忙农闲之分!”这是《安徽日报》记者胡劲松大年初四在怀宁县平山镇发现的新鲜事。
农业如何增收、农村怎么发展、农民如何致富?回答这些“关切”,正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沉下身、静下心,在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用心捕捉到不少“三农”新做法、新经验。
例如,“每年选出10个致富能人,每人帮扶10户,创办科技示范园,发展种植养殖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十人带百户山村好致富》报道了革命老区金寨县斑竹园镇桥口村的致富“金点子”。产业深加工让红薯身价倍增,农民大幅增收。《小红薯“长”成大产业》,记述了皖北颍上县耿棚镇淮北村80%以上农户从事红薯产业的创富故事。加强农村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是农村工作的“重头戏”。舒城县柏林乡响井村干部利用晚间听取村民意见和诉求,既不耽误农事又能及时了解民意。《“夜谈会”架起“连心桥”》为安徽省开展的“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提供了生动案例。
“拿到《安徽日报》,第一反应是看看《百名记者进百村》、《新春走基层》栏目都写了啥。这里有基层管理新鲜事、农民致富新经验,为俺们抓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借鉴。”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党委书记吴杰说。
带着责任“走”
排忧解难最实在
“这几年在北京打工攒了些积蓄,开了家汽配销售店。但手头资金有限,一笔大单子来了,资金不足也就黄了。希望金融机构对我们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扶持。”这是岳西县巍岭乡巍岭村村民彭业奇的新年心愿。正月初七,《安徽日报》刊发“新春走基层”《民工心愿》专版,追随他们的返乡脚步,倾听朴实而又沉甸甸的民工心愿。
关注群众呼声,努力为民解忧,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新春走基层”、“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不仅敏锐发现农村的新变化,更关注农民朋友的新诉求。《老茶园期待绽“新枝”》、《让成片的村庄“天青青水蓝蓝”》、《棉花市场冷伤了棉农心》等稿件都是记者深入农户、田头,与农民朋友拉家常的发现和思考。稿件刊发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
其中,2011年10月17日,《安徽日报》刊发记者何雪峰采写的稿件《农时不等人村民急用水》,报道了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鹤山村因土壤保水性差、水利基础设施缺乏,造成秋种期间出现“水荒”、影响小麦出苗的情况。稿件见报后,区乡有关部门迅速为该村调剂灌溉农机具,新打自来水深井,组织人员帮助农民浇苗,并对村里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埇桥区扶贫办筹措资金50万元,对鹤山村实施“整村扶贫推进”;区交通局计划整修经过鹤山村的夹蒿公路,开通前往村里的农班车。村干部张成材当场编了一个顺口溜:“记者到一线,百姓真高兴;帮俺解难题,欢迎经常来。”
带着感情“走”
原汁原味最动人
“字里行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闻得见汗水的味道,这样的新闻老百姓愿意看、喜欢看。”热心读者李健民这样评价《新春走基层》、《百名记者进百村》栏目的稿件。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路媒体积极行动,投身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陆续推出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报道作品。其中,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将正在开展的“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与“新春走基层”相结合,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和辛苦一年的务工人员一同踏上返乡路,在农家小院跟农民兄弟拉家常,与困难群体一起过大年……
春节期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结合正在开展的“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精心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活动。编辑记者纷纷深入农村最基层,感受农村新变化,反映农民新诉求,推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基层群众纷纷称赞:“村里的新鲜事,好看!耐看!有嚼头!”
带着思考“走”
农民实践最生动
“搞现代农业不存在农忙农闲之分!”这是《安徽日报》记者胡劲松大年初四在怀宁县平山镇发现的新鲜事。
农业如何增收、农村怎么发展、农民如何致富?回答这些“关切”,正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沉下身、静下心,在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用心捕捉到不少“三农”新做法、新经验。
例如,“每年选出10个致富能人,每人帮扶10户,创办科技示范园,发展种植养殖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十人带百户山村好致富》报道了革命老区金寨县斑竹园镇桥口村的致富“金点子”。产业深加工让红薯身价倍增,农民大幅增收。《小红薯“长”成大产业》,记述了皖北颍上县耿棚镇淮北村80%以上农户从事红薯产业的创富故事。加强农村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是农村工作的“重头戏”。舒城县柏林乡响井村干部利用晚间听取村民意见和诉求,既不耽误农事又能及时了解民意。《“夜谈会”架起“连心桥”》为安徽省开展的“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提供了生动案例。
“拿到《安徽日报》,第一反应是看看《百名记者进百村》、《新春走基层》栏目都写了啥。这里有基层管理新鲜事、农民致富新经验,为俺们抓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借鉴。”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党委书记吴杰说。
带着责任“走”
排忧解难最实在
“这几年在北京打工攒了些积蓄,开了家汽配销售店。但手头资金有限,一笔大单子来了,资金不足也就黄了。希望金融机构对我们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扶持。”这是岳西县巍岭乡巍岭村村民彭业奇的新年心愿。正月初七,《安徽日报》刊发“新春走基层”《民工心愿》专版,追随他们的返乡脚步,倾听朴实而又沉甸甸的民工心愿。
关注群众呼声,努力为民解忧,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新春走基层”、“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不仅敏锐发现农村的新变化,更关注农民朋友的新诉求。《老茶园期待绽“新枝”》、《让成片的村庄“天青青水蓝蓝”》、《棉花市场冷伤了棉农心》等稿件都是记者深入农户、田头,与农民朋友拉家常的发现和思考。稿件刊发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
其中,2011年10月17日,《安徽日报》刊发记者何雪峰采写的稿件《农时不等人村民急用水》,报道了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鹤山村因土壤保水性差、水利基础设施缺乏,造成秋种期间出现“水荒”、影响小麦出苗的情况。稿件见报后,区乡有关部门迅速为该村调剂灌溉农机具,新打自来水深井,组织人员帮助农民浇苗,并对村里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埇桥区扶贫办筹措资金50万元,对鹤山村实施“整村扶贫推进”;区交通局计划整修经过鹤山村的夹蒿公路,开通前往村里的农班车。村干部张成材当场编了一个顺口溜:“记者到一线,百姓真高兴;帮俺解难题,欢迎经常来。”
带着感情“走”
原汁原味最动人
“字里行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闻得见汗水的味道,这样的新闻老百姓愿意看、喜欢看。”热心读者李健民这样评价《新春走基层》、《百名记者进百村》栏目的稿件。
- 相关新闻:
- ·报业印厂转型升级宜把握时机 2012-02-06 09:07:33.0
- ·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享契税减免优惠政策 2012-02-06 09:04:44.0
- ·加强报业财务内部控制 促进报业改革健康发展 2012-01-11 09:51:1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