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成:2011年北京地区书刊印刷产业状态
2012-03-23 08:51:01.0 来源:必胜 责编:王岑
- 摘要:
- 在3月21日召开的北京质量协会印刷分会(北京印刷质协)2012年工作会议上,协会理事长通报了2011年度北京地区书刊印刷产业的状态,并通过成功案例呼吁传统印刷企业要明确定位,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精细化管理,做出特色,做大做强。
【CPP114】讯:在3月21日召开的北京质量协会印刷分会(北京印刷质协)2012年工作会议上,协会理事长通报了2011年度北京地区书刊印刷产业的状态,并通过成功案例呼吁传统印刷企业要明确定位,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精细化管理,做出特色,做大做强。
其中超亿元企业增加1家达到17家,超亿元企业完成总生产产值为37.4亿,占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总产值的36.4%。销售5000万以上的企业有26家,3000万以上的企业22家,2000万以上的37家。销售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总数为102家,总产值为73.1亿。2000万以下的企业数量为571家,销售产值29个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北京地区规模效益企业在逐年增长,集聚效益明显。销售产值前三甲为盛通股份,4.7亿;华联印刷,4.2亿;利丰雅高3.7亿。今年新增的超亿元企业为一家民营企业——博海升印刷,2010年这家企业的产值不过7000万,2011年一举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北京印刷业的一匹黑马。
集聚效益上升的同时,也能看出在某些细分市场领域,有几家企业独大瓜分市场的趋势。如彩色期刊领域,北京共有700多种彩刊,基本由5-6家企业完成印刷,主要集中在盛通、华联、利丰雅高、国彩等。虽然整个行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但这些企业仍在持续投入扩大规模,如2012年华联新投资一台商业轮转,利丰雅高投资一台八色平张印刷机和商业轮转印刷机,这些大型企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类企业普遍认为,虽受IT、手机、网络图书的冲击,但每年彩刊的广告费仍维持在60亿元高位,彩刊的印刷需求量不会下滑。
第二,小规模印刷企业生存相对比较艰难。工业销售产值在2000万以下的500多家印刷企业的生存相对比较困难。他们多半仍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价格低,产品质量却无法得到保证,利润率也非常低,甚至没有利润。供求双方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面对不断攀升的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这些企业步履为艰。北京地区的散小弱的问题依然是要未来突出解决的矛盾,要么整合要么调整,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要想解决散小弱的问题,传统印刷企业需转换经营模式,从粗框经营向集约精细化经营转变,用高新技术替代传统落后产能,采用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更好的生机。
六大案例给印企以借鉴做出特色
企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没有魅力,要让客户离不开。以下是北京地区一些优秀的印刷企业采取的策略:
案例一:在北京有这样一家数码印刷企业,其前身是一家数码快印门店,利润低薄。在过去8、9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变模式,目前形成了以外包服务的模式向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文印输出服务。2011年的销售产值达到1.7亿元人民币。因为定位准确,其在某大厦中的一间200平方米的快印中心,只有15名员工,全年就可产出600万的产值。虽然他们的数码设备并不尖端,但因为摸清市场需求,做出自身的特色,发展速度很快。
其中超亿元企业增加1家达到17家,超亿元企业完成总生产产值为37.4亿,占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总产值的36.4%。销售5000万以上的企业有26家,3000万以上的企业22家,2000万以上的37家。销售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总数为102家,总产值为73.1亿。2000万以下的企业数量为571家,销售产值29个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北京地区规模效益企业在逐年增长,集聚效益明显。销售产值前三甲为盛通股份,4.7亿;华联印刷,4.2亿;利丰雅高3.7亿。今年新增的超亿元企业为一家民营企业——博海升印刷,2010年这家企业的产值不过7000万,2011年一举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北京印刷业的一匹黑马。
集聚效益上升的同时,也能看出在某些细分市场领域,有几家企业独大瓜分市场的趋势。如彩色期刊领域,北京共有700多种彩刊,基本由5-6家企业完成印刷,主要集中在盛通、华联、利丰雅高、国彩等。虽然整个行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但这些企业仍在持续投入扩大规模,如2012年华联新投资一台商业轮转,利丰雅高投资一台八色平张印刷机和商业轮转印刷机,这些大型企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类企业普遍认为,虽受IT、手机、网络图书的冲击,但每年彩刊的广告费仍维持在60亿元高位,彩刊的印刷需求量不会下滑。
第二,小规模印刷企业生存相对比较艰难。工业销售产值在2000万以下的500多家印刷企业的生存相对比较困难。他们多半仍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价格低,产品质量却无法得到保证,利润率也非常低,甚至没有利润。供求双方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面对不断攀升的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这些企业步履为艰。北京地区的散小弱的问题依然是要未来突出解决的矛盾,要么整合要么调整,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要想解决散小弱的问题,传统印刷企业需转换经营模式,从粗框经营向集约精细化经营转变,用高新技术替代传统落后产能,采用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更好的生机。
六大案例给印企以借鉴做出特色
企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没有魅力,要让客户离不开。以下是北京地区一些优秀的印刷企业采取的策略:
案例一:在北京有这样一家数码印刷企业,其前身是一家数码快印门店,利润低薄。在过去8、9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变模式,目前形成了以外包服务的模式向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文印输出服务。2011年的销售产值达到1.7亿元人民币。因为定位准确,其在某大厦中的一间200平方米的快印中心,只有15名员工,全年就可产出600万的产值。虽然他们的数码设备并不尖端,但因为摸清市场需求,做出自身的特色,发展速度很快。
- 相关新闻:
- ·怎样解决书刊印刷产能过剩探讨分析 2012-02-24 09:45:00.0
- ·弱小书刊印企转型中寻求突围 2012-02-23 11:14:17.0
-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2-02-20 14:48:42.0
- ·追求效益时代 五招教您选择合适印刷厂 2012-02-20 08:52:2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