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版画是双刃剑 西方艺术品市场印刷品占七成
2012-07-18 08:57:11.0 来源:东方网 责编:陈培
- 摘要:
- 月29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办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一张谢楚余的限量版画《素池》拍出了17万元的高价。而在今年年初广州华艺国际的拍卖会上,一批赵无极、朱德群、杨培江的限量版画也全部成交。
【CPP114】讯:6月29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办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一张谢楚余的限量版画《素池》拍出了17万元的高价。而在今年年初广州华艺国际的拍卖会上,一批赵无极、朱德群、杨培江的限量版画也全部成交。
限量版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原作的复制品。因其有艺术家授权、监督质量,并且限量,因而不同于印刷品,被归入艺术投资收藏品的范畴。在欧美地区,限量版画的收藏价值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已经成为艺术品收藏人士入门的第一阶段,就连梁朝伟在香港的山顶豪宅,墙上挂着的也是限量版画《桃花始盛开》。但在国内,限量版画因其印刷的生产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迟迟未能建立起来。
在画家特别是油画家看来,限量版画的出现,拯救了他们对作品无法割爱而又不得不进入市场的两难,甚至有不少画家将自己早年捐给博物馆的代表作,借出来进行复制。而对于艺术品投资收藏者而言,大家最关注的还是限量版画到底有没有投资收藏价值?
限量版画为何不同于普通印刷品?
赵利平:就我所知,限量版画进入中国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大家对这种新型的版画形式似乎一直不是很感冒,特别是对于它的投资收藏价值,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叶光华:质疑限量版画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限量版画和印刷品的区别。限量版画虽然也是印刷复制出来的,但它是有艺术性的。首先,限量版画的制作,是得到画家或艺术基金授权的,依托现代高科技十多亿像素的立体扫描仪扫描原作,以高仿微喷数字技术印刷而成的;第二,画家要监制限量版画的制作过程,包括画作的色彩冷暖、明度,都是画家说了算,最大限度地体现画家的意图。因为加入了画家的主观意图,所以限量版画并不追求100%还原原作,比如局部色彩,画家可能会认可比原作深一点或浅一点的颜色,只要他们认可,我认为都是忠于原作的。最重要的是,这些版画是限量的,每一张版画都会在作品的左下角标明印数和印张,一般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分数形式写成的,如32/99,即此画共印制了99张,这一张是第32张。右下角是作者的签名和制作年代,还配有收藏证书,否则就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印刷复制品了。
赵利平:既然是限量,仿数越少,价格肯定越高。按照国际惯例,每款架上雕塑的数量都控制在10件以内,以保证其具备稀有性的收藏特质。限量版画在数量控制上有没有类似的国际惯例?作为收藏者,我还担心这批限量版画售完后,还会被第二次复制。
梁庆强:限量版画的印量,并没有什么国际惯例,但印多了肯定影响价格,所以国际上很少有超过500件的。印多少,我们跟画家签约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主要参照的是市场的需要,白纸黑字写入合同中。比如我们跟谢楚余老师的合作,每幅作品的印量都控制在130件以内,30件是留待送给博物馆专用,真正流入市场的只有100件。在题材的选择上,我们的签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做限量版画的,一定要雅俗共赏,不一定要具备学术性,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它的受众面。限量版画的尺寸也是视市场需求而定的,可能比原作略大,也可能略小,但一批限量版画只有一个固定尺寸,所以不用担心不同尺寸有不同印量。
至于对后期加量复制的担心,我想这考验的是画廊与画家双方的诚信,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双方都是很谨慎的。作为生产方,在完成作品预定的数量后,我们一般会把模板毁弃。但我们也害怕被别人仿冒,所以我们的限量版画正反两面都有画家的签名、印数以及制作年份,在南方文交所还进行了版权登记,此外还有防伪编码,上网一查就能得到这张画的全部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侵权和被侵权。
限量版画是把双刃剑
赵利平:杨尧老师、谢楚余老师,我知道你们每年的作品都非常少,但不卖画也不行,不卖就没有市场流动,就没有更多的人认识你,现在有了限量版画这条路,你们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版画的运用?
杨尧:限量版画什么时候进入中国我不清楚,但上世纪90年代丁绍光来中国办展览的时候,就已经带来了限量版画,当时我还买了两张。由于是装饰性的,所以当时的限量版画印在纸上而非布上。丁绍光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知名度之所以那么高,限量版画的推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叶光华:我记得丁绍光的画作,上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了60万元人民币,但他的限量版画只是3000美元,销售非常好。我们可以算一下,他卖版画的收入,比卖原作的收入还高。
谢楚余:我们更看重的是限量版画这种推广手段。因为珍贵的原作都是“独生子”,很多我都不舍得卖,但我又想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所以经常都是忍痛割爱。
杨尧:毫无疑问,限量版画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产物。但我觉得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若商家把握得当,复制的量恰当,对艺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若乱用,也会自己毁了自己,关键看是谁来操作。所以我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比较严肃,复制的量等具体内容,应该用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赵利平:现在很多画家以画作进入博物馆、艺术馆为荣,但好的画作进入博物馆、艺术馆后,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作者本人也未必能看到,林墉就很反对这种做法。收藏级的限量版画出现以后,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庆强:现在已经有不少画家将自己早年捐给博物馆的代表作,专门借出来让我们进行复制。但这一类的复制不用于商业,量不大,只有十张八张,多是画家自己留念或是用来送人。
赵利平:谢楚余老师估计是画作被盗版最多的画家了。你的《陶》我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咖啡馆、高级餐厅甚至是街边地摊、洗手间里面都有,被侵权这么多,是不是你支持限量版画的一个原因?
谢楚余:有人做过统计,我的《陶》起码被盗版了1000万次。我最无法接受的是,他们不但盗版,还篡改,我画的是裸女,但经常可以看到她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手中的陶罐也被换成其他各种物品:电饭煲、口服液,甚至西瓜,我想可能很多人连真正的《陶》都没看过。最搞笑的是,几年前热播的《金粉世家》,戏讲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但墙上挂的却是我1998年画的一幅画。现在有了限量版画这种东西,我觉得非常好,能起市场推广的作用。普通印刷品跟原作差别很大,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从而影响他人对你作品的评价。但限量版画却可以非常接近原作,如果限量版画足以起到市场推广的作用,我以后就不用卖原作了,哈哈。
限量版画升值潜力大不大?
赵利平:在此之前,中国一些机构也尝试过限量版画,但市场反应并不是很热烈。虽然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以中国藏家现阶段的鉴赏水平,能否接受得了限量版画?
叶光华:以前的技术水平,做不出现在收藏级的限量版画。但即使是那一批作品,如今价格也都已经很高了。目前国内拍卖市场上成交最高的是吴冠中的限量版画,2003年的时候,他委托国内一家机构做限量版画,把一生中400多张作品的复制版权都授权给了他们。如今这一批限量版画,最贵的拍到了50多万元,最便宜的也要7万多元。在欧美地区,限量版画的收藏价值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毕加索的油画作品上升到千万美元的水平,与此同时,他的版画也随油画行情的上涨而走高,以《节俭的一餐》的版画为例,从1984年的3.25万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10余万美元,上涨了近36倍。反观目前版画在国内的价格现状,像周春芽(微博)的桃花系列油画价格至少在300万元到500万元,而他的大尺寸版画《苏州桃花》价格约16万元,充分说明限量版画在中国的市场已经萌芽。
梁庆强:我最近几年在美国市场考察也发现,目前美国艺术品收藏的高端和低端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但限量艺术品的收藏市场却在上升。有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70%是有限印刷品市场,原作市场只占到三成。但国外的限量版画还分有多种级别,有收藏级的,也有普及型的。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画家Thomas Kinkade,他的普及型版画,几乎每20户美国家庭中就有一幅。他甚至把限量版画做成了一个产业,最高峰的时候,一个小时的网上订购量就达到了100万件。
限量版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原作的复制品。因其有艺术家授权、监督质量,并且限量,因而不同于印刷品,被归入艺术投资收藏品的范畴。在欧美地区,限量版画的收藏价值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已经成为艺术品收藏人士入门的第一阶段,就连梁朝伟在香港的山顶豪宅,墙上挂着的也是限量版画《桃花始盛开》。但在国内,限量版画因其印刷的生产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迟迟未能建立起来。
在画家特别是油画家看来,限量版画的出现,拯救了他们对作品无法割爱而又不得不进入市场的两难,甚至有不少画家将自己早年捐给博物馆的代表作,借出来进行复制。而对于艺术品投资收藏者而言,大家最关注的还是限量版画到底有没有投资收藏价值?
限量版画为何不同于普通印刷品?
赵利平:就我所知,限量版画进入中国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大家对这种新型的版画形式似乎一直不是很感冒,特别是对于它的投资收藏价值,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叶光华:质疑限量版画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限量版画和印刷品的区别。限量版画虽然也是印刷复制出来的,但它是有艺术性的。首先,限量版画的制作,是得到画家或艺术基金授权的,依托现代高科技十多亿像素的立体扫描仪扫描原作,以高仿微喷数字技术印刷而成的;第二,画家要监制限量版画的制作过程,包括画作的色彩冷暖、明度,都是画家说了算,最大限度地体现画家的意图。因为加入了画家的主观意图,所以限量版画并不追求100%还原原作,比如局部色彩,画家可能会认可比原作深一点或浅一点的颜色,只要他们认可,我认为都是忠于原作的。最重要的是,这些版画是限量的,每一张版画都会在作品的左下角标明印数和印张,一般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分数形式写成的,如32/99,即此画共印制了99张,这一张是第32张。右下角是作者的签名和制作年代,还配有收藏证书,否则就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印刷复制品了。
赵利平:既然是限量,仿数越少,价格肯定越高。按照国际惯例,每款架上雕塑的数量都控制在10件以内,以保证其具备稀有性的收藏特质。限量版画在数量控制上有没有类似的国际惯例?作为收藏者,我还担心这批限量版画售完后,还会被第二次复制。
梁庆强:限量版画的印量,并没有什么国际惯例,但印多了肯定影响价格,所以国际上很少有超过500件的。印多少,我们跟画家签约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主要参照的是市场的需要,白纸黑字写入合同中。比如我们跟谢楚余老师的合作,每幅作品的印量都控制在130件以内,30件是留待送给博物馆专用,真正流入市场的只有100件。在题材的选择上,我们的签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做限量版画的,一定要雅俗共赏,不一定要具备学术性,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它的受众面。限量版画的尺寸也是视市场需求而定的,可能比原作略大,也可能略小,但一批限量版画只有一个固定尺寸,所以不用担心不同尺寸有不同印量。
至于对后期加量复制的担心,我想这考验的是画廊与画家双方的诚信,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双方都是很谨慎的。作为生产方,在完成作品预定的数量后,我们一般会把模板毁弃。但我们也害怕被别人仿冒,所以我们的限量版画正反两面都有画家的签名、印数以及制作年份,在南方文交所还进行了版权登记,此外还有防伪编码,上网一查就能得到这张画的全部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侵权和被侵权。
限量版画是把双刃剑
赵利平:杨尧老师、谢楚余老师,我知道你们每年的作品都非常少,但不卖画也不行,不卖就没有市场流动,就没有更多的人认识你,现在有了限量版画这条路,你们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版画的运用?
杨尧:限量版画什么时候进入中国我不清楚,但上世纪90年代丁绍光来中国办展览的时候,就已经带来了限量版画,当时我还买了两张。由于是装饰性的,所以当时的限量版画印在纸上而非布上。丁绍光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知名度之所以那么高,限量版画的推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叶光华:我记得丁绍光的画作,上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了60万元人民币,但他的限量版画只是3000美元,销售非常好。我们可以算一下,他卖版画的收入,比卖原作的收入还高。
谢楚余:我们更看重的是限量版画这种推广手段。因为珍贵的原作都是“独生子”,很多我都不舍得卖,但我又想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所以经常都是忍痛割爱。
杨尧:毫无疑问,限量版画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产物。但我觉得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若商家把握得当,复制的量恰当,对艺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若乱用,也会自己毁了自己,关键看是谁来操作。所以我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比较严肃,复制的量等具体内容,应该用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赵利平:现在很多画家以画作进入博物馆、艺术馆为荣,但好的画作进入博物馆、艺术馆后,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作者本人也未必能看到,林墉就很反对这种做法。收藏级的限量版画出现以后,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庆强:现在已经有不少画家将自己早年捐给博物馆的代表作,专门借出来让我们进行复制。但这一类的复制不用于商业,量不大,只有十张八张,多是画家自己留念或是用来送人。
赵利平:谢楚余老师估计是画作被盗版最多的画家了。你的《陶》我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咖啡馆、高级餐厅甚至是街边地摊、洗手间里面都有,被侵权这么多,是不是你支持限量版画的一个原因?
谢楚余:有人做过统计,我的《陶》起码被盗版了1000万次。我最无法接受的是,他们不但盗版,还篡改,我画的是裸女,但经常可以看到她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手中的陶罐也被换成其他各种物品:电饭煲、口服液,甚至西瓜,我想可能很多人连真正的《陶》都没看过。最搞笑的是,几年前热播的《金粉世家》,戏讲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但墙上挂的却是我1998年画的一幅画。现在有了限量版画这种东西,我觉得非常好,能起市场推广的作用。普通印刷品跟原作差别很大,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从而影响他人对你作品的评价。但限量版画却可以非常接近原作,如果限量版画足以起到市场推广的作用,我以后就不用卖原作了,哈哈。
限量版画升值潜力大不大?
赵利平:在此之前,中国一些机构也尝试过限量版画,但市场反应并不是很热烈。虽然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以中国藏家现阶段的鉴赏水平,能否接受得了限量版画?
叶光华:以前的技术水平,做不出现在收藏级的限量版画。但即使是那一批作品,如今价格也都已经很高了。目前国内拍卖市场上成交最高的是吴冠中的限量版画,2003年的时候,他委托国内一家机构做限量版画,把一生中400多张作品的复制版权都授权给了他们。如今这一批限量版画,最贵的拍到了50多万元,最便宜的也要7万多元。在欧美地区,限量版画的收藏价值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毕加索的油画作品上升到千万美元的水平,与此同时,他的版画也随油画行情的上涨而走高,以《节俭的一餐》的版画为例,从1984年的3.25万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10余万美元,上涨了近36倍。反观目前版画在国内的价格现状,像周春芽(微博)的桃花系列油画价格至少在300万元到500万元,而他的大尺寸版画《苏州桃花》价格约16万元,充分说明限量版画在中国的市场已经萌芽。
梁庆强:我最近几年在美国市场考察也发现,目前美国艺术品收藏的高端和低端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但限量艺术品的收藏市场却在上升。有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70%是有限印刷品市场,原作市场只占到三成。但国外的限量版画还分有多种级别,有收藏级的,也有普及型的。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画家Thomas Kinkade,他的普及型版画,几乎每20户美国家庭中就有一幅。他甚至把限量版画做成了一个产业,最高峰的时候,一个小时的网上订购量就达到了100万件。
- 相关新闻:
- ·印刷设计求精美讲环保 印刷集团开展职工海报设计大赛 2012-07-18 08:42:51.0
- ·国泰印刷力推彩印包装项目建设 2012-07-18 08:38:05.0
- ·2011年全球数码印刷包装和标签市值达48亿美元 2012-07-18 08:33:24.0
- ·长荣股份:数字化印刷将进入爆发期 2012-07-18 08:30:31.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