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之城 让有利阅读的资源都“沉下去”
2012-08-07 09:29:24.0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人们某些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周边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想必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上学期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阅读,而毕业之后,就离阅读渐行渐远了。
【CPP114】讯:人们某些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周边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想必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上学期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阅读,而毕业之后,就离阅读渐行渐远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借阅起来相当便利。而进入社会之后,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至少在空间上,距离图书馆很遥远,借阅图书在时间上花费不菲,从而抑制了阅读积极性。因此,图书馆作为一个读书的设施,图书馆及其图书的数量是否充足,布局是否合理,读者前去借阅是否方便,都会极大地影响人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近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提出,要将广州打造成“图书馆之城”。笔者以为,要建“图书馆之城”,先要提出一个基本的目标,或者说基本的口号:让每一名读者便捷地实现阅读。广州市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在一些社区开办自助图书馆,在空间上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尽管由于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藏书量不够丰富等因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却是图书馆之城建设正确的方向和思路,即把图书馆开办到社区,开办到每个读者的家门口。如果在数分钟到数十分钟的行程之内,就有图书馆的存在,不敢说每个人都会去光顾,但对于那些正在或者曾经有阅读需要的人,还是有吸引力的。
也就是说,广州要成为图书馆之城,首先要提高图书馆的覆盖密度。既然自助图书馆进社区效果不理想,那么是否考虑传统图书馆进社区呢?社区图书馆,不一定要大而全,并不一定要收藏读者所需要的全部图书。理想的社区图书馆,自然要有一些基本的、经典的图书,同时适时补充流行的图书,以满足读者基本的阅读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全市大小图书馆应当形成网络,而社区图书馆更应该成为服务终端。当读者某些需求社区图书馆不能即时实现,可进行预定,通过全市范围内的资源调配,在一定时限内满足读者。
除了增加传统图书馆的密度,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读者的便捷阅读,即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图书的电子化、网络化工作的步子不可谓迈得不大。稍加夸张一点说,通过超星图书馆,基本可以查找到你想要的书;通过中国知网,也基本可以查到你想要的期刊文献。但要阅读这些电子书籍和期刊,读者必须要买单,而且费用不低。时下,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出资购买了这些电子资源,教职员工得以免费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工作。但这些资源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做了一些工作,但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如今裹足不前。广州图书馆之城的建设,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以合理、合法、有效率的方式,为市民阅读买单,使得广大市民在家中,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实现便捷阅读呢?
无论是增加传统图书馆的密度,还是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都需要政府在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不能怕花钱。因为图书馆之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绝对是一笔大数目,而且没有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收益。政府必须要舍得才行。二是现有资源的均衡化。图书馆之城建设,固然需要一些大手笔的标志性工程,但更重要的是,主体工作要沉下去,沉到基层、社区,沉到网络,因此,各种资源也必须要“沉下去”!
近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提出,要将广州打造成“图书馆之城”。笔者以为,要建“图书馆之城”,先要提出一个基本的目标,或者说基本的口号:让每一名读者便捷地实现阅读。广州市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在一些社区开办自助图书馆,在空间上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尽管由于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藏书量不够丰富等因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却是图书馆之城建设正确的方向和思路,即把图书馆开办到社区,开办到每个读者的家门口。如果在数分钟到数十分钟的行程之内,就有图书馆的存在,不敢说每个人都会去光顾,但对于那些正在或者曾经有阅读需要的人,还是有吸引力的。
也就是说,广州要成为图书馆之城,首先要提高图书馆的覆盖密度。既然自助图书馆进社区效果不理想,那么是否考虑传统图书馆进社区呢?社区图书馆,不一定要大而全,并不一定要收藏读者所需要的全部图书。理想的社区图书馆,自然要有一些基本的、经典的图书,同时适时补充流行的图书,以满足读者基本的阅读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全市大小图书馆应当形成网络,而社区图书馆更应该成为服务终端。当读者某些需求社区图书馆不能即时实现,可进行预定,通过全市范围内的资源调配,在一定时限内满足读者。
除了增加传统图书馆的密度,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读者的便捷阅读,即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图书的电子化、网络化工作的步子不可谓迈得不大。稍加夸张一点说,通过超星图书馆,基本可以查找到你想要的书;通过中国知网,也基本可以查到你想要的期刊文献。但要阅读这些电子书籍和期刊,读者必须要买单,而且费用不低。时下,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出资购买了这些电子资源,教职员工得以免费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工作。但这些资源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做了一些工作,但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如今裹足不前。广州图书馆之城的建设,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以合理、合法、有效率的方式,为市民阅读买单,使得广大市民在家中,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实现便捷阅读呢?
无论是增加传统图书馆的密度,还是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都需要政府在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不能怕花钱。因为图书馆之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绝对是一笔大数目,而且没有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收益。政府必须要舍得才行。二是现有资源的均衡化。图书馆之城建设,固然需要一些大手笔的标志性工程,但更重要的是,主体工作要沉下去,沉到基层、社区,沉到网络,因此,各种资源也必须要“沉下去”!
- 相关新闻:
- ·美国图书馆比麦当劳多 68%工作人员有硕士学位 2012-08-06 08:36:47.0
- ·为宣传文化而奔走 墨西哥的汽车图书馆 2012-07-30 08:34:06.0
- ·调查显示图书馆读者群在流失 拉回读者需革新 2012-07-24 08:27:55.0
- ·2011年美电子书销售占15% 图书总销售额下跌 2012-07-23 08:37:3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