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08-07 14:26:3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责编:王岑
- 摘要: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作用,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PP114】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作用,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今年7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强化文化科技创新。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环顾世界,科技创新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明显前移并集中到科技创新领域。如今,世界主流文化产品已成为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产物。
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进程。欧债危机发生后,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都开始了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具体表现在:第一,科技创新成为国家主导发展战略。资料表明,美国、欧盟、日本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基本在70%以上。第二,科技创新投入较大、产出较高。美国、欧盟主要国家、日本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均超过2%。第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根据2012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2011年美国、日本和德国仍旧是全球专利申请的领军者,占申请量总数的58%。他们对外技术依存度均在30%以下。
科技创新从属于文化产业的形势得到根本扭转。那种在以往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节奏相对缓慢的历史背景下,一项科研成果被文化产业“热捧”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反倒是:其一,科技创新改造文化传统产业的程度越来越深。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已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飞跃。仅以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美国为例,百老汇音乐剧科技含量之高,使其他国家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好莱坞影城和迪斯尼乐园各种艺术和科技融会贯通的表演,在世界各地都有人为之着迷。其二,科技创新革新文化业态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理论、科研成果不仅走在技术的前面,而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比如,量子理论诞生后,就迅速发明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传媒产业借此得以大发展;激光原理诞生后,就迅速研发出激光印刷技术,印刷产业借此得以大步前进。其三,科技产品融入文化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一项科技成果取得专利,每天就有几万个专利。专利甫一问世,就迅速延伸为新产品或服务进入文化市场。20世纪上半叶,经过长达60年的时间,电话才走进50%的美国家庭,而在90年代,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却只用了5年。
世界文化科技创新态势凸显、特点鲜明。一是人类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研发方向。比如,常见的手机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却越来越小,其通话、文本、影像、音响等功能成为人类语言、听觉、视觉、记忆、思维等能力的补充和延展;用于装备数字设备的人性化软件、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新技术正不断被研发出来等。由于这些原因,一些过去不为人所关注的学科也陆续进入文化的视野,如环境生态学、人机工程学、设计伦理学、数码科学等。二是文化科技创新在多学科、多领域内竞相并进。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检索等共性技术,提升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改变了文化产品生产方式;无线、微波、光缆等科研成果,变革了文化产品传播途径;新材料、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开启了文化产品保护与传承的新时代。被人热捧的“三网融合”技术,则是电力、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网络、通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的成果。三是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在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专业内融合互动。它既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比如,著名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就是由全球民众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的;大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软件的开发就是由许多互不相识的专家或爱好者通过网络参与完成的;好莱坞电影的不少特效就是由不同地区之间的专业组织完成的。2008年6月12日,有38个国家的主管官员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了《世界科学联盟协议》,同意任何连接互联网的人可以通过网站(http://worldwide-science.org)查询3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库。除政府间合作外,各国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也方兴未艾。
放眼中国,科技创新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技创新驱动轨道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推动科技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17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形成完善的文化科技支撑体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正式启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
环顾世界,科技创新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明显前移并集中到科技创新领域。如今,世界主流文化产品已成为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产物。
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进程。欧债危机发生后,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都开始了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具体表现在:第一,科技创新成为国家主导发展战略。资料表明,美国、欧盟、日本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基本在70%以上。第二,科技创新投入较大、产出较高。美国、欧盟主要国家、日本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均超过2%。第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根据2012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2011年美国、日本和德国仍旧是全球专利申请的领军者,占申请量总数的58%。他们对外技术依存度均在30%以下。
科技创新从属于文化产业的形势得到根本扭转。那种在以往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节奏相对缓慢的历史背景下,一项科研成果被文化产业“热捧”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反倒是:其一,科技创新改造文化传统产业的程度越来越深。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已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飞跃。仅以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美国为例,百老汇音乐剧科技含量之高,使其他国家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好莱坞影城和迪斯尼乐园各种艺术和科技融会贯通的表演,在世界各地都有人为之着迷。其二,科技创新革新文化业态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理论、科研成果不仅走在技术的前面,而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比如,量子理论诞生后,就迅速发明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传媒产业借此得以大发展;激光原理诞生后,就迅速研发出激光印刷技术,印刷产业借此得以大步前进。其三,科技产品融入文化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一项科技成果取得专利,每天就有几万个专利。专利甫一问世,就迅速延伸为新产品或服务进入文化市场。20世纪上半叶,经过长达60年的时间,电话才走进50%的美国家庭,而在90年代,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却只用了5年。
世界文化科技创新态势凸显、特点鲜明。一是人类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研发方向。比如,常见的手机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却越来越小,其通话、文本、影像、音响等功能成为人类语言、听觉、视觉、记忆、思维等能力的补充和延展;用于装备数字设备的人性化软件、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新技术正不断被研发出来等。由于这些原因,一些过去不为人所关注的学科也陆续进入文化的视野,如环境生态学、人机工程学、设计伦理学、数码科学等。二是文化科技创新在多学科、多领域内竞相并进。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检索等共性技术,提升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改变了文化产品生产方式;无线、微波、光缆等科研成果,变革了文化产品传播途径;新材料、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开启了文化产品保护与传承的新时代。被人热捧的“三网融合”技术,则是电力、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网络、通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的成果。三是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在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专业内融合互动。它既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比如,著名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就是由全球民众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的;大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软件的开发就是由许多互不相识的专家或爱好者通过网络参与完成的;好莱坞电影的不少特效就是由不同地区之间的专业组织完成的。2008年6月12日,有38个国家的主管官员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了《世界科学联盟协议》,同意任何连接互联网的人可以通过网站(http://worldwide-science.org)查询3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库。除政府间合作外,各国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也方兴未艾。
放眼中国,科技创新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技创新驱动轨道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推动科技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17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形成完善的文化科技支撑体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正式启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
- 相关新闻:
- ·充分认识印刷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012-08-07 12:14:21.0
- ·安徽省局督促报刊出版单位改革 2012-08-07 10:30:49.0
- ·浅议新形势下卷烟包装变革 2012-08-07 08:52:32.0
- ·财政部积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2012-08-07 08:28:1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