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当代“毕昇”刘美松的活字印刷博物馆梦
2013-06-20 16:58:31.0 来源:深圳商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第一次听说刘美松是在三年前的报纸上,“诗人兼商人”的他“身无分文游神州”。第一次见刘美松是在今年的文博会上。
【CPP114】讯:第一次听说刘美松是在三年前的报纸上,“诗人兼商人”的他“身无分文游神州”。第一次见刘美松是在今年的文博会上,5月17日,深圳中心书城“活字与唐诗”活动现场。面对一拨接一拨前来拣字、印诗的家长和孩子们,刘美松一脸笑容满头大汗,他请来的两个老师傅和他的团队成员已经忙了超过12个小时,面对记者,他用手触摸着铅字印刷的书感叹:活字印刷出来的文字有着凹凸不平的纹路,可以摸得到,就像摸到文字的骨骼,那是文化的脉络。这样的话很容易让人想起他诗人的身份。
6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他丰台城的办公室,听他讲述收藏活字印刷的来龙去脉。
第一桶铅826公斤
刘美松说收藏铅字印刷的念头产生在2009年,有一次在尚书吧跟朋友聊天,大家感叹随着激光照排的普及,铅字印刷被淘汰,慢慢消失掉了,很可惜。以后跟孩子们讲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或许都怕找不到对应的实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美松本身是做印刷的,觉得自己可以做点抢救性的工作。
他知道全国各地都有新华印刷厂,不过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老家湖北赤壁。有一次回老家,他询问当地的印刷厂还在不在?朋友正好买下了原来的新华印刷厂。他很高兴,接着问铅字的下落,可朋友说,早就当废铁卖掉了。他不甘心,后来找到城北的印刷厂。当时该厂已经转换成现代印刷了,铅字被扔在后面的屋檐下,一开始还不让他看,经过周折,被他搜罗出来,他终于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铅:826公斤。
他后来又发现,湖南有一个铅锌矿厂,那些被卖掉的铅字在这些工厂里被熔解后做了打鸟的铅弹。刘美松觉得心痛:本来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却变成了一种伤害。
第一桶铅入手后,刘美松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并购买铅字和印刷设备。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知道他在做这件事并给了他不少线索。渐渐地,一台台印刷机,几架铅字慢慢积攒起来了。
当时化肥厂有一个私人印刷厂,里面有一台废弃的印刷机,机器先有,房子后有。买机器可以,要拿走就得拆房,拆了当然得给人家补房价。从成本来说,豆腐花卖出肉价钱,但刘美松硬是坚持着拆掉房子给了补偿把这台机器搜罗到手。
刘美松的铅字印刷收藏在赤壁打了一个小底子,但他知道光靠这点东西是不行的。所以2010年在他诚信百天走天下的过程中,暗地里在全国各地打听铅字印刷的机器。在浙江他直接把GPS定位到平阳坑,因为他知道那里的木活字印刷在当代绝无仅有,堪称远古印刷术的活化石。瑞安至今尚有近百人仍专门从事活字印刷,还有七八位能拿下印刷全套程序的传承人。
成立基地铸造养护铅字
在东北齐齐哈尔,刘美松发现了十几套字模、两台铸字机还有几吨铅字,当时他身无分文,跟对方砍好价后,派朋友前去收购。雇了车花了3天2夜,从东北将这些老古董运回赤壁。这是他的收藏中第一次有字模、铸字机。要知道,铅字是通过铸字机铸造出来的,如果说以前收藏的只是单个的成品的话,现在他的收藏里终于有了出产成品的机器,这意味着他的收藏中有了再生产的延续性。
接下来,山西、山东、辽宁、浙江,钱一点点花进去,越花越多,只要与铅字有关的东西统统买回去。现在他在赤壁有八台铸字机,字有几百万枚,从铅字体系上收集得基本很完整!从无到有,铅字刚买来丢在农村亲戚家里,后来专门买了一个基地,现在有七八亩地,七个人在维修、铸造、养护这些铅字。
2012年5月份,铸字机器修复起来,终于可以出字了。刘美松说,每咔嚓一声,就意味着一个字模出笼了,听到原始机械的咔嚓声,很舒服。2012年6月份可以印刷了。在神州大地上已被废弃的铅字印刷体系在古老的赤壁,在机声轰轰中,绝地重生,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零产出不意味将来没产出
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终于在刘美松的努力下变成了可能。
我不能免俗地问:铅字印刷能力有多少?
刘美松答:铅字的印刷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巨大,要一个月,几个月才能拿到一本书。它的转换价值几乎是没有。它存活意义在于可以把印刷史的脉络建立起来。
6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他丰台城的办公室,听他讲述收藏活字印刷的来龙去脉。
第一桶铅826公斤
刘美松说收藏铅字印刷的念头产生在2009年,有一次在尚书吧跟朋友聊天,大家感叹随着激光照排的普及,铅字印刷被淘汰,慢慢消失掉了,很可惜。以后跟孩子们讲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或许都怕找不到对应的实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美松本身是做印刷的,觉得自己可以做点抢救性的工作。
他知道全国各地都有新华印刷厂,不过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老家湖北赤壁。有一次回老家,他询问当地的印刷厂还在不在?朋友正好买下了原来的新华印刷厂。他很高兴,接着问铅字的下落,可朋友说,早就当废铁卖掉了。他不甘心,后来找到城北的印刷厂。当时该厂已经转换成现代印刷了,铅字被扔在后面的屋檐下,一开始还不让他看,经过周折,被他搜罗出来,他终于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铅:826公斤。
他后来又发现,湖南有一个铅锌矿厂,那些被卖掉的铅字在这些工厂里被熔解后做了打鸟的铅弹。刘美松觉得心痛:本来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却变成了一种伤害。
第一桶铅入手后,刘美松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并购买铅字和印刷设备。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知道他在做这件事并给了他不少线索。渐渐地,一台台印刷机,几架铅字慢慢积攒起来了。
当时化肥厂有一个私人印刷厂,里面有一台废弃的印刷机,机器先有,房子后有。买机器可以,要拿走就得拆房,拆了当然得给人家补房价。从成本来说,豆腐花卖出肉价钱,但刘美松硬是坚持着拆掉房子给了补偿把这台机器搜罗到手。
刘美松的铅字印刷收藏在赤壁打了一个小底子,但他知道光靠这点东西是不行的。所以2010年在他诚信百天走天下的过程中,暗地里在全国各地打听铅字印刷的机器。在浙江他直接把GPS定位到平阳坑,因为他知道那里的木活字印刷在当代绝无仅有,堪称远古印刷术的活化石。瑞安至今尚有近百人仍专门从事活字印刷,还有七八位能拿下印刷全套程序的传承人。
成立基地铸造养护铅字
在东北齐齐哈尔,刘美松发现了十几套字模、两台铸字机还有几吨铅字,当时他身无分文,跟对方砍好价后,派朋友前去收购。雇了车花了3天2夜,从东北将这些老古董运回赤壁。这是他的收藏中第一次有字模、铸字机。要知道,铅字是通过铸字机铸造出来的,如果说以前收藏的只是单个的成品的话,现在他的收藏里终于有了出产成品的机器,这意味着他的收藏中有了再生产的延续性。
接下来,山西、山东、辽宁、浙江,钱一点点花进去,越花越多,只要与铅字有关的东西统统买回去。现在他在赤壁有八台铸字机,字有几百万枚,从铅字体系上收集得基本很完整!从无到有,铅字刚买来丢在农村亲戚家里,后来专门买了一个基地,现在有七八亩地,七个人在维修、铸造、养护这些铅字。
2012年5月份,铸字机器修复起来,终于可以出字了。刘美松说,每咔嚓一声,就意味着一个字模出笼了,听到原始机械的咔嚓声,很舒服。2012年6月份可以印刷了。在神州大地上已被废弃的铅字印刷体系在古老的赤壁,在机声轰轰中,绝地重生,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零产出不意味将来没产出
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终于在刘美松的努力下变成了可能。
我不能免俗地问:铅字印刷能力有多少?
刘美松答:铅字的印刷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巨大,要一个月,几个月才能拿到一本书。它的转换价值几乎是没有。它存活意义在于可以把印刷史的脉络建立起来。
- 相关新闻:
- ·?????????????????? 2013-05-30 10:30:08.0
- ·瑞安木活字印刷村“内外兼修” 2013-05-24 10:16:43.0
- ·活字印刷术可能源于契丹 2013-05-15 09:32:46.0
- ·台湾最后一间铅字铸造厂:保留活字印刷术成奢望 2013-03-01 16:48:2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